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富美乡村

2017-11-01 07:24李唯睿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湄潭县湄潭人居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富美乡村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近年来,湄潭县大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打造致富茶产业,依托生态旅游求突破,构建以茶旅一体、休闲养生、最美乡村、诗画江南为主线的全景域旅游格局。

“10年前,我们村环境乱,垃圾乱堆,处理时乱烧;水电路差,门前土路,晴天走路吃灰,雨天走路裹泥,非常不舒服。”走进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民霍仁国改造后的新家,感受到他们一家人打心眼里的高兴:“现在村里房子变靓了,道路硬化了,周边环境美化了,产业也落地生根了。”

9月14日,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会在湄潭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在湄潭县实地观摩,规划先行、环保理念一以贯之的湄潭乡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湄潭这个经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丽乡村是干出来的,是统出来的,是管出来的,是带起来的。”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湄潭经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会选在湄潭县举行非常正确。

2015年,霍仁国将自家空置的猪圈、牛圈改成了厨房、客厅、卧室,改造花费3万多元,其中政府补助1万元。现在,他家厨房的操作平台上,消毒柜、洗碗池、净水器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城市家庭化”。霍仁国说他家还有6亩茶园,茶叶由公司统一收购,一年净挣两三万元。

10多年来,湄潭大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打造致富茶产业,让包括田家沟在内的一个个乡村实现华丽转身。

享受绿色生活

“4.96公斤,算5公斤,塑料类每公斤3分,总共15分,每分折2毛,总共3元。”在征求老人的意见后,回收站管理人员孙友东为老人兑换了价值3元的食盐。分类丢垃圾,对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的村民来说,这样的“新鲜事”其实不新鲜,从去年的12月他们就开始这样做了。

在偏岩塘,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分类垃圾桶,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村民们分得清清楚楚。闲暇时,村民便带着自家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来到再生资源回收站,通过分类称重兑现积分,再用积分兑现食盐、酱油、洗衣粉、牙刷、酸奶等生活日用品。

“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收集了放到村寨路边的大垃圾桶里,保洁人员再运到县里配置的地埋式垃圾桶,最后运到县里统一规划的垃圾场进行处理。”镇党委书记陈守东介绍,一般来兑积分的都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村民得到教育,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湄潭县规划局局长何江介绍,湄潭一边做大做强茶产业,一边以“七改一增两治理”为主抓手,改造农村房、水、电、路、厨、厕、圈,加大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在此过程中给予政策优惠,主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目前形成了垃圾处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2套,覆盖全县119个村。

为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形成长效机制,湄潭通过村庄规划和村规民约这“两规”实现管控。全县820个村寨按示范型、提升型、普及型落实规划全覆盖,严格保护原有自然山水,不挖山、不填湖、不砍树、不破坏环境。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视察时指出:在这里看到的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元素合为一体,看着就有美的享受。这些民族文化特色,一定要保护好。如今走进湄潭县新石村偏岩塘村民小组,黔北民居的独特七大核心元素处处彰显。街道干净整洁,几乎每户房屋都伴有菜园院落。

湄潭人民因茶而富、湄潭环境因茶而美。图为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茶园。(瞿欣含/摄)

打造富美乡村

以精品水果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偏岩塘是湄潭县在桃花江沿线打造的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

自2013年开始,偏岩塘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的基地,带动老百姓种水果,整个偏岩塘水果园园区种植面积15000亩,其中偏岩塘就有2500亩,每亩产值8000多元,村里有400多位村民在基地打工。“坐地收租”的同时,还可以给公司打工领取工资,当地村民获得“双份薪酬”。

茶叶对于湄潭来说,是一片有着深厚缘分的叶子。湄潭人民因茶而富、湄潭环境因茶而美。

湄江街道金花村大青沟茶海客厅,是集观景、会议、品茶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建成于2016年3月底。

在大青沟可以360度欣赏到林茶相间、茶海人家的场景,四周都是茶在林中、林在茶中,右下方是大青沟七彩部落,这是一幅描绘在黔北大地上的风景画。这里的乡村风貌布局,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生空间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因地制宜、规划引领、项目推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作为贵州茶产业大县,湄潭现有茶园61万亩,农民人均茶园1.5亩。2016年茶叶总产量5.3万吨,茶叶综合收入88.5亿元。湄潭人民因茶而富,茶叶鼓起了湄潭农民的腰包,也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资金来源。

“自开起了民宿餐饮,就忙得顾不上茶园,后来直接把茶园请人打理了。现在,每个月营业额约15万元左右,忙的时候还雇了六七个村民帮忙,除去日常开销和需要支付的工资外,每个月3万多的利润。”徐学良说起目前的收入,内心的喜悦抑制不住。

徐学良是湄江街道金花村大青沟旅游合作社理事长,是七彩部落徐记大食堂的老板,也是大青沟人从一产直接跨到三产的代表之一。他是当地地道的茶农,两年前,听到村子全民入股大搞乡村旅游,他加入了合作社,把自家剩余的房屋、闲置土地等资源交给合作社作为资源股,现金入股10000元作为原始股,把临近村子中心区域的4亩茶园流转给合作社经营。

做优生态旅游

10月1日上午,“偏岩塘度假山庄”来了20多位外地游客。这个山庄由本地村民于1997年开办,是湄潭县第一家“农家乐。”

“去年夏天就来这里住了一个月,这次与家人再来感受一下。”居住重庆的自由撰稿人沈俐说道,她非常喜欢湄潭的天气、村里的氛围,认为非常适合写作。

远处一家精致的客栈正装修挂牌,客栈主人张晓是一名90后女孩,地道湄潭人,“小时候经常来偏岩塘游玩,一直喜欢这里的人文、山水。”张晓介绍,这几年偏岩塘经过整治,环境变得更美了,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山水资源和宜居的村庄环境,张晓想在这里建一个高品质的民宿,经人牵线搭桥,决定投资200万元,打造一个主题为“爱家人、爱读书”的客栈。

湄潭县依托生态旅游求突破,构建以茶旅一体、休闲养生、最美乡村、诗画江南为主线的全景域旅游格局,建成中国茶海、翠芽27°、桃花江等旅游精品景区,“全景域·四季游·多元化”旅游格局形成,“中国茶海·休闲湄潭”“问茶山水·养生湄潭”等旅游品牌逐步提升,实现田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荣获“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称号。通过农业“接二连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54元,为2011年的1.9倍。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湄潭县湄潭人居
最美城市“绿化带”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湄窖酒业大事记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鉴赏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世界人居日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间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