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之光照亮扶贫之路
——“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贵州行”咨询服务活动侧记

2017-11-01 07:24孙蕙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咨询服务化工院士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孙蕙

让科学之光照亮扶贫之路
——“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贵州行”咨询服务活动侧记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孙蕙

“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贵州行”咨询服务活动为院士专家搭建协作桥梁,共同致力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融合发展,助推精准脱贫。

“人民有期待,学者有担当,我们要做产业扶贫的‘授业者’、做服务基层的‘解惑者’、做贵州发展的‘牵线人’......”9月26日,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贵州行”咨询服务活动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代表此行的院士专家在启动仪式上郑重承诺。

为将承诺付诸行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等机构的34名院士专家,分4组赴毕节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针对磷化工业、种植养殖业、大数据、医疗卫生行业、旅游服务业等开展多场现场咨询服务,为产业把脉开方。

在此次践行智力扶贫精准施策的行动中,院士专家们与地方政府、企业面对面交流,实地调研点对点查症结、找出路、谋发展,以做到智力扶贫助推精准、科技力量创新精准、技术合作保障精准。

智力扶贫助推精准

9月26日下午,黔南州福泉市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合着机器运转释放的热量,室内气温飙升。酷热天气并未影响中科院研究员李佐虎等磷化工院士专家们“把脉问诊”的热情。

一场直击磷化工企业重点、难点、痛点的“把脉问诊”在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之间展开。

同日,在黔西南州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为医务人员送来了“技术大餐”,在仔细询问了解医院设施设备、人才匹配等情况后,史大卓院士精准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黔西南州处于比较边远的地区,人才的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史大卓说,“黔西南中医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尤其是加强与大医院、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史大卓还走进心血管科室,与就诊病人交谈,并现场为病人会诊,就会诊结果与科室医师交流,传授心血管疾病看病经验和方法。

智力扶贫,承接精准是关键。此次参加“精准扶贫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的34名院士专家专业分别涉及计算机、农业科学、军工企业、磷化工企业、茶产业等近20个行业,着眼各地需求和院士专家各自专业领域,活动将院士专家按专业类别进行分组,到对应的点开展咨询服务,为院士专家的科研成果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同时,也让企业求助有路,达到科研技术与对应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

“由此可见贵州脱贫攻坚站位之高,定位之准,对脱贫攻坚的看齐意识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脚底下出来的。”中科院研究员肖认为,这样的安排为学者和企业创造了牵手发展的良好“机缘”,是贵州创新扶贫、跨域扶贫、生态扶贫的具体体现。

科技力量创新精准

贵州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丰富磷、煤资源的省份。2009年,贵州磷矿累计查明资源量23亿多吨,居全国第二位,通过近10年的发展,贵州磷化工已构成了黄磷、磷酸、磷肥及其下游产品初具规模的磷化工产业体系,有的产品及技术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全省磷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磷化工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但越往深处发展,产业瓶颈便在所难免。

从事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研究30多年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佐虎,在4天的调研中分别走访了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外磷化工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李佐虎认为,贵州磷化工的发展让他“惊喜不断”“收获颇丰”,但仍然存在“多而散”“产品结构单一,低端产品居多”“生产工艺传统”等问题,企业对磷化工生产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的利用和处理“心有余而力不足”,磷化工的发展后劲和生态环境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磷化工一头挑着贵州的工业,一头挑着农业,发展和生态并重,贵州也提出了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生产工艺的改良至关重要。”李佐虎认为,此次贵州将磷化工转型升级纳入精准扶贫之列,旨在依托科技创新力量,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效益双赢,是贵州开展智力扶贫,技术扶贫的创新之举。

据李佐虎介绍,此次贵州之行,他带来了破解磷化工生产瓶颈的新技术,采用化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加速生态循环,以工农生态循环一体化工程为目标推动磷化工转型升级,不仅可以解决磷化工、磷石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的磷化工土壤污染问题,让贵州“多而不强”的磷化工业快步走上无污染路子,实现“又多又强”。

技术合作保障精准

对于此次“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贵州行”,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农药和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贺红武目的很明确——给自己研究多年的磷系新材料科研项目寻找“婆家”。

“前3天看了多家磷化工企业,虽然每家企业都做得很好,但与我所研究的项目不太符合,直到来到贵州源翼磷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贺红武口中的这家公司位于瓮安县,于2016年建立,主要致力于新型磷系阻燃剂项目生产,目前,其第一款有机磷系阻燃剂产品生产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原材料及工程消耗指标低、投资少、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阻燃剂种类不少,但磷系阻燃剂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是贵州磷化工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贺红武说。对于此次合作倍感兴奋的还有贵州源翼磷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正西,“有了技术后盾,我们企业发展的底气就更足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周密的安排,可能也不会了解双方的需求和愿望。”能通过与企业合作,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变成市场上有价值的产品,贺红武认为是贵州在此次活动中寻求技术合作精准的结果。

“要将院士专家带来的科研技术项目合作好、支持好、发展好。”在“精准扶贫院士专家行”咨询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

除了磷化工业以外,各院士专家分别在大数据、农业产业、旅游等多领域与贵州及所到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共同致力实现科研成果与企业融合发展,用科技助力贵州脱贫攻坚。

9月26日,磷化工院士专家一行在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走访了解磷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种类及市场销售情况。(陈胜刚/摄)

(责任编辑 / 付松)

猜你喜欢
咨询服务化工院士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全过程咨询服务质量管控策略探讨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5G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