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前沿”沿河建设新篇章

2017-11-01 07:24任廷浬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沿河攻坚生态

文_任廷浬

奋力谱写“前沿”沿河建设新篇章

文_任廷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生态优先 · 绿色发展”主题,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奋力谱写“前沿”沿河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核心,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始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奋力谱写“前沿”沿河建设新篇章。

注重引领凝心聚力

沿河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角,长期以来,不仅地理区位“边沿”,在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也略显“边沿”化。基础条件差、历史欠账大,城镇化进程慢、工业发展后劲不强等,是沿河面临的最大实际。

面对困难,沿河沉下心来分析自身优势、理清思路、广泛凝聚力量,全力以赴苦干实干,努力后发赶超。

沿河山川秀丽、环境优美,自然景观雄奇险峻,人文景观优雅厚重,民族文化独具一格,有麻阳河国家级保护区、乌江山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多张名片,更有龙清潭、霸王谷等自然景观深处闺阁,在做好“山水”文章上大有可为。

省委要求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为此,沿河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为建设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的美丽沿河而努力奋斗”主题,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引领沿河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凝聚起沿河60多万人民群众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苦干实干、奋力后发赶超的强大力量。

筑牢基础突破瓶颈

沿河之所以较其他区县发展缓慢,其主要根源在道路交通、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较为滞后。为破解这一难题,沿河不断理清发展定位,全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对照上级政策积极编报和争取项目。在项目实施上,层层压实责任;各项目业主单位、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积极协调土地、解决矛盾纠纷,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同时,针对部分重大项目专门成立了指挥部,明确由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近年来,沿河的项目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从2011年的45.5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60亿元,增长2.51倍。乌江黄金水道顺利复航;顺利建成沿德、沿酉高速公路;顺利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今后几年,沿河还将抓住深度贫困地区“组组通”公路建设机遇,规划建设2240公里通组公路。

此外,沿河正在加快县内国、省道提级改造,争取铁路过境。目前,已基本建成内连外通、通江达海的水陆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在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生态产业

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是沿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出路。霸王谷、黎芝峡、侯渡坪等自然景观就像一颗颗刚出壳的珍珠,如何将其逐颗打磨、整体包装、串成项链,是沿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转变思路,组建9个集融资、代建、自建于一体的政府投资平台公司,专门建设没有项目支撑而又急需建设的项目,建成后作为公司资产。同时,抓住“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机遇,启动建设淇滩古镇旅游开发综合项目、坝沱河玫瑰园项目、洪渡风情小镇项目、温泉城项目、黎芝峡景区项目等6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50多亿元。这些项目实施完成后,会让沿河的旅游产业发生巨大变化。

抓住特色,才有亮色。沿河地处武陵山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带。一代又一代沿河人在这一方独特的水土上,培育了空心李、千年古茶等特色产业,为发展生态产业带来了先机。

近年来,沿河围绕“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生态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农业产业;先后建成谯家、官舟、沙子、新景4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中界、泉坝生态中药材等产业园。建成种草养畜基地10.7万亩、茶叶基地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优质烟叶基地15万亩。其中,沙子街道种植空心李3.2万亩,基本达到人均1亩空心李,亩产值达2000至3000元,有力地带动了群众脱贫增收。

任廷浬(前排左)与干部群众一道为乌江两岸植树添绿。(肖玉叶 / 摄)

决战脱贫攻坚执纪保障民生

沿河自治县始终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无论是在干部管理、选人用人以及做决策部署,还是社会发展事业方面,都严格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矩办事。特别在民生领域,率先成立民生监督组,深入民生领域广泛开展民生监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帮村、党员干部包户”责任机制,建立“4321”精准结对帮扶机制,共选派1257名干部(含173名“第一书记”),组成250个驻村工作组蹲点帮扶,认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攻坚“大比武”和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全力推进“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

高度重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沿河民族中学、第三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及官舟二中等一批学校在短时间内建成。在新建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同时,还引进了20多家民营医院,切实为群众健康护航。同时,在低保、养老保险等兜底保障上也下足了功夫。

事实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沿河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改革开放亮点突出,党的建设成效明显。

当前,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阶段。沿河将坚决落实好贵州省委、省政府及铜仁市委、市政府对沿河的定位要求,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坚定从“边沿”变“前沿”的自信和决心,不忘初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加快建成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的美丽沿河。

(作者系沿河自治县委书记责任编辑 / 哈文丽)

猜你喜欢
沿河攻坚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九九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