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分化:中国区域经济之恙

2017-11-01 16:07刘奇洪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江苏区域

□刘奇洪

发展分化:中国区域经济之恙

□刘奇洪

今天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其实是多年前选择发展模式不同所“种”出来的果

中国区域经济尽管在发展水平上依然呈现出沿海与内地的阶梯状差异,但在经济发展增速上,近年来显示出较大的南北差异。“东北塌陷”、“西北滑坡”、“华北沉降”反映出中国“三北”(主要位于黄河以北的华北、东北、西北)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经济发展增速的差异,甚至在同一个省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今天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其实是多年前选择发展模式不同所“种”出来的果。

上半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表现

1.主要区域经济表现。根据各地政府统计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排名变化小于经济增速排名变化。从经济增速排名看,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加速分化趋势;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来看,已不能简单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来区分。2017年上半年GDP增速呈现出南方经济好转、北方经济困难的特征,南方表现为西南发力、中部赶超、东南沿海平稳;北方虽然也有一些“亮点”,但整体依然不乐观。

西南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五省市区,2017年上半年地区GDP增速均在8%以上。其中,重庆、贵州、西藏在10%以上,高居全国经济增速前三名。另外,云南在9%以上,四川在8%以上,既可列为华南又可列为西南的广西也达到了7.2%。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省,2017年上半年除了地处黄河以北、属于华北的山西经济增速为6.9%外,其余各省经济增速均在7.5%以上,江西经济增速9%,安徽、河南经济增速在8%以上,湖北、湖南经济增速在7.5%以上。东南沿海各省经济总量大、经济增速平稳,对全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起到了支撑作用。其中,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均在7%以上,福建、海南分别达到了8.3%和7.5%。

以黄河北岸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为代表的北方地区,2017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鲜有“亮点”,除了宁夏、陕西经济增速在8%以上,青海、新疆经济增速在7%以上外,其余经济增速均在7%以下。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速在7%以下的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了上海以外,全部都在黄河以北的东北、华北、西北。与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较,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呈现进一步下滑趋势。

以经济水平而言,中国依然存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不同区域,但就GDP增速而言,2017年上半年则明显表现出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异,且弯曲的黄河非常精准地描述了这种区域差异。其中,被黄河穿越的省区可以根据面积大小比例的不同,归类为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例如,甘肃虽然有黄河以南区域,但超过一半面积在黄河以北,因此,甘肃归类到黄河以北;宁夏有黄河以北区域,但大部分在黄河以南、以东,因此,宁夏归纳为黄河以南;内蒙古有黄河以南区域,但大部分在黄河以北,因此,内蒙古归纳为黄河以北;山东、河南由于大部分面积在黄河以南,因此,山东、河南归纳为黄河以南;陕西虽然地处习惯上的北方,但由于地处黄河大拐弯的南面,因此,陕西可以归纳为黄河以南。

表1 2017年上半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增速

2.不同省级行政区经济表现。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同一类型区域的不同省份经济增速也有不同表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江苏、甘肃两省不仅经济增速与2016年比较是在下降,而且经济增速排名也在下降。另外,四个直辖市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虽然北京与上海因发展空间受限,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且北京现以疏解人口和产业为主要任务,但天津与重庆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江苏由于经济体量大,虽然不影响经济总量排名,但经济总量前后差距在发生变化。与广东比,江苏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落后于广东0.6个百分点,由此,江苏与广东经济总量差距继续呈现扩大趋势;与山东、浙江比,江苏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落后于山东、浙江0.5、0.8个百分点,山东、浙江与江苏经济总量差距将呈缩小趋势。

在整个黄河以北区域,2017年上半年与2016年相比,不同省份经济增速总体变化不大,但甘肃经济增速不仅低于2016年2.6个百分点,而且排名全国倒数第二,出乎意料。天津、重庆两直辖市近年经济发展一直呈现“你追我赶”的胶着状态,但2017年上半年天津经济增速不仅明显落后于重庆,而且也下滑到与北京、上海不相上下,只高出北京0.1个百分点,与上海经济增速相同。

3.不同城市经济表现。不同区域经济增速,实质体现的是不同城市经济增速。在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速往往反映了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增速。

表2 2010-2017上半年苏粤鲁浙经济增速(%)

表3 2010-2017上半年天津、重庆GDP增速(%)

各大区域经济增速不同也反映在中心城市经济增速不同。“东北塌陷”首先也是中心城市“塌陷”。2017年上半年东北四大中心城市经济增速,除了长春为8%外,其余三大中心城市均在7%以下,其中,沈阳还是-0.4%。江苏与广东经济差距扩大,直接反映在苏州与深圳经济差距扩大方面。2017年上半年深圳经济增速8.8%,苏州经济增速7%,苏州落后深圳1.8个百分点,这也是江苏落后于广东最直接原因。近年来苏州与深圳经济总量差距几乎就是江苏与广东经济总量的差距。2017年上半年,山东、浙江经济增速快于江苏,主要原因也在于济南、杭州经济增速高于南京,青岛、宁波等城市经济增速高于苏州、无锡。

近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原因分析

近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加速分化趋势,主要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所致。归纳起来,近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多数城市经济增长依托于经济周期,而不是经济结构调整。

2017年上半年,江苏与广东、浙江比较,经济增速呈现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江苏传统产业比重太高,严重依赖于经济周期变化,而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2017年上半年,国家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对钢铁、化工、造船、水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技术落后的小企业进行了清理,使得此类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江苏一些大企业经营效益得到了大的提升,但整个行业由于小企业的清理并没有实现增量上的快速增加,因而也就没有较高增速。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而言,由于江苏主要依靠外来投资,外资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迭代投资没有放在江苏,也使得江苏经济发展增速大受影响。相对而言,广东、浙江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经济增长,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深圳、杭州等城市摆脱了依靠外来投资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其中,深圳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一骑绝尘”,杭州在互联网经济方面也“异军突起”。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是国家战略,按理天津、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经济应该快速增长。但天津、河北传统产业比重太高,尤其重化工业比重过高,过去经济增速主要也是依赖于经济周期变化。现京津冀在重化工业发展方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做减法,这使得天津、河北经济增速受到严重影响,处在了经济发展的低水平状态。

2.许多城市经济发展囿于资源开发型经济模式。黄河以北的省份,经济之所以低速发展,原因在于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开发型。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处于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以及对环境保护要求普遍提升时期,一方面市场对资源的需求减少,导致市场资源交易量价齐跌;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加强,又提升了资源开发成本,这就导致单纯依靠资源开发省份的经济大受影响。例如,2016年原煤产量均超8亿吨的内蒙古、山西,其经济增速与煤炭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几乎呈正相关关系。

东北三省以及甘肃经济增速排名靠后,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其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而且东北三省以及甘肃的矿产开采,许多处于后期,甚至濒临资源枯竭,本身矿山开采量少、成本高。例如,黑龙江大庆油田、辽宁胜利油田、甘肃镍矿、鞍山-本溪铁矿等都到了矿山开采后期甚至枯竭阶段。

3.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黄河以北经济增速排名靠后,除了与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外,还与民营经济不发达有关。长期以来,黄河以北的华北、东北,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思维与市场经济环境很难融合。黄河以北城市,大多先有国有工矿企业后有城市,国有企业管理成本高、冗员负担重、企业办社会,加上企业建立在资源开采基础上,设备老化;同时,国有企业经营思想长期以求稳为主,形成了尾大不掉等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氛围,不仅本土民营企业无法萌芽、成长,而且也影响了外来民营企业入驻。这使得东北及一些北方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整体经济“塌陷”,东北经济“塌陷”已是系统性问题,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打破僵化的经济体制。

4.开放程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需要开放,这不仅是从外部寻找发展要素,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思想获得解放,找到自身不足,学习发展经验。黄河以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与封闭、保守有关,这使得许多省区很难站上对外开放的制高点。近年来国家实行自贸区战略。当然,有了自贸区不一定经济增速就能加快,但有了自贸区,且用好自贸区,肯定对经济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河南、陕西、湖北、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有了自贸区后,自贸区不仅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所在省市对外贸易成本。

西南地区经济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与西南地区交通改善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有关。西南地区以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处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相对海拔高,多崇山峻岭,交通建设长期滞后导致对外交流不便。但随着中国筑路技术的进步,西南对外交通几乎与东部沿海同时进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时代,贵州的高速铁路甚至领先于江苏,这使得西南地区旅游业进入了“井喷”阶段。由于旅游业对客源的导入,使得西南地区的对外形象大为改变,西南地区新经济也从无到有,甚至走到了全国领先位置。例如,贵州大数据产业、重庆IT产业、成都软件产业等,无不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出路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由于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等环境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增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客观必然性。但近年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现代化交通突飞猛进背景下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分化,需要警惕,并引起高度重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口号,需要付诸行动,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1.创新发展模式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首要选择。创新是时代发展要求。区域竞争实质就是创新竞争,包括发展模式创新竞争、体制机制创新竞争、技术创新竞争等。创新,既可以使得传统产业获得新生,又可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圳之所以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体量大又能高速发展的城市,其经验就是创新。

2.扩大对外开放,让外来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力量。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的主要经验,也是未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唯有开放,才能解放思想,才能冲破僵化的体制机制,才能引进外来经济,才能催生本土新生民营企业。

3.加快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化步伐。城市化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是创造市场需求,凝聚人气的主要方法。在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化过程中,既要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又要明确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城镇的不同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城,通过城市群发展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黄河江苏区域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数读江苏
『黄河』
江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