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针灸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2017-11-01 13:42屈红梅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偏瘫

●屈红梅

临床医学

对比分析针灸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屈红梅

目的:探究针灸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针灸以及针灸联合康复法治疗,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乙组的恢复能力高于甲组。结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和康复法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改善中风偏瘫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针灸;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

脑梗死后偏瘫是当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患者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该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增加家庭负担,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针灸和康复治疗能缓解不良炎症,为了分析针灸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针灸以及针灸联合康复法治疗,对效果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针灸以及针灸联合康复法治疗,对效果分析。资料如下:甲组和乙组分别都是49例患者。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6例和23例,年龄在48-73岁,平均年龄(60.6±1.9)岁。乙组中男20例,女29例,年龄在47-72岁,平均年龄(65.5±1.9)岁。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采用针灸方式治疗,如下:取穴:头部针灸位置取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身体针灸位置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对于迟缓性瘫痪,主要治疗阳明经、膀胱经穴,对于痉挛性偏瘫患者主要治疗厥阴经、少阴经。华佗夹脊、风池、腰阳关、曲池、手三里,神门,合谷,肾俞风市,百会,委中,足三里,太冲,阴陵泉,解溪,太溪,加上四关穴帮助患者醒脑开窍,治疗时头部下肢3-4个,取穴1-2个,腰背部2-3个。穴位消毒后,采用针灸针刺穴位,得气后,连接针灸治疗仪,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针灸刺激程度,以患者能接受的程度作为标准,针灸停留穴位大约半个小时,治疗5个星期后观察效果[1]。

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促进肌肉活动,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康复训练阶段借助一些器械设备,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和家属协助下进行[2]。

1.3 临床效果评价

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得到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相关炎症消失,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无效: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变化,甚至存在其他症状。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中有效人数35例,总有效率为71.4%,乙组中有效人数45例,总有效率为91.8%,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1。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数据对比可知,乙组的恢复能力高于甲组,如表2:

表2 甲组和乙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后偏瘫是当前常见的症状,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下降,甚至会引起肌肉以及神经元出现继发性改变的情况,针对其特殊性,在后续康复护理指导阶段需要严格按照具体治疗要求实施,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3]。

中医治疗效果突出,针灸优势明显,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取穴,对于风池、腰阳关、曲池、手三里,神门,合谷,肾俞风市,百会,委中,足三里,太冲,阴陵泉等需要合理取穴,根据治疗要求实施。后续康复治疗也是重点和关键,在护理指导过程中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旦进入到痉挛期,肌张力过高,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下降。加上不合适的锻炼方式,会出现错误的运动形式,对后续干预治疗产生影响。在家也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运动计划,让患者按照康复护理要求实施,进而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对比,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说明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方式治疗,其效果明显[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方式能缓解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不良炎症,使患者尽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1]常进红,陈宇,刘娅,王娟.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7,12(01):68-70.

[2]高广江.针灸辅助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06(02):37-38.

[3]田伟.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37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2(20):40-41.

[4]陈东.早期针灸结合康复综合治疗脑梗死37例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8(38):171+173.

[5]耿澎.浅谈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06):239-240.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