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勇开富路
——社旗县产业扶贫工作调查报告(下)

2017-11-01 07:40冯春久杨银鹏申鸿皓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户蔬菜特色

本刊记者 冯春久 特约记者 杨银鹏 申鸿皓

励精图治 勇开富路
——社旗县产业扶贫工作调查报告(下)

本刊记者 冯春久 特约记者 杨银鹏 申鸿皓

社旗县以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产业作为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根本动力,这种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才是长效的脱贫、真正的脱贫。社旗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发展产业不能“剜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资源基础、科技支撑、规模经营”等原则,用足用好各种产业扶持政策。

围绕总体规划部署,构建产业扶贫格局

社旗县委、县政府首先对全县的产业脱贫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企业比较少;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仅仅是初加工或简易包装,价格低、销路不畅;三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如在蔬菜有机生产方面面积小,在商标注册方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县域特色的大品牌,造成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同时,尽管一些产业扶贫项目规模有了较大发展,但囿于贫困户的综合心理素质,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不够多,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没有同步提升,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吸纳贫困户就业还不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社旗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政府宏观谋划机制和村级微观运营机制相结合的脱贫攻坚机制,认真落实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以努力提高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为目标,积极拓展致富渠道,扶贫、帮困、共富,为全县贫困群众撑起民生“保护伞”。

林果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政府宏观谋划机制是指,地方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承载+贫困户主动融入+银行信贷支持+保险业化解风险;村级微观运营机制是指,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户。目前,全县共引进“能人”67名,建成产业扶贫基地及扶贫车间7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4086人。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旗县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特色加工等产业,做到村村有扶持资金、户户有发展项目、人人有增收活计。

“组装一枝花,工资四毛五,一个月下来能挣1600多元。只要肯干,脱贫致富不成问题。”郝寨镇年庄村是社旗县重点贫困村之一,村民薛海萍一有空就坐下来组装仿真花,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赚钱,这让薛海萍干劲十足。同样干劲十足的,还有63岁的唐庄乡马庄村5组贫困户甄长兰,2014年把耕地托管给盛康家庭农场后,甄长兰家每年纯收入达2.2万余元,一家5口人轻松脱了贫。

“不用担心资金,政府建好了大棚;不用担心技术,街道请来了技术员;不用担心销路,一个电话就叫来了蔬菜购销商。”在赵河街道谭营村,54岁的贫困户高喜鹏紧跟技术员的步调,黄瓜、丝瓜、西红柿都有不错的收成,加上正在收获的辣椒,一棚蔬菜年收入可达4万元。谭营村已有28户贫困户依托蔬菜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社旗的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烟叶、蔬菜、林果等特色种植和仿真花等特色加工业外,2016年该县又把光伏发电列入精准扶贫产业规划。以村级电站和贫困户可用屋顶电站为主,将全县3951户、15809名贫困居民纳入光伏扶贫产业中,投资1.5亿元分批次逐步实施。第一批选择在50个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的村建设60千瓦的村级电站52个,在38个村建设5千瓦户用光伏发电系统1827个。仅此一项,可让贫困户每户每年净增收不低于3000元。

“贫困群众在哪里,扶贫产业就要延伸到哪里。”社旗县委书记余广东说,产业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技术等各方力量,把贫困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变成了生产要素,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了投资者、贫困户的多方共赢。

社旗县着力变“分散式”资金投入为“集约式”捆绑使用,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人畜饮水、路网建设等涉农资金,解决了基础建设、产业开发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截至今年,已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18个,落实项目资金128万元;重点贫困村共投入资金5125万元,硬化道路、扩挖塘堰、新建泵站;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改善村民就医看病条件,资金投入达104.6万元。

“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劳动力彰显特色。社旗县利用电脑学校、职业中学等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培训。2015年,共培训安全保卫、计算机应用、养殖、电焊、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型人才800人,输出560人,为贫困家庭增收创造了基础条件。围绕“一村一业”目标,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讲解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技术和核桃栽植管理技术等,培训1400人次。

在社旗县大冯营镇吕营村,说起干事创业,群众都夸张宏云是个“能人”。不仅因为他这两年靠种植大棚蔬菜脱了贫,更因为他一下子又流转了50多亩地,准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我能有今天这个样,全是沾了国家扶贫的光。”张宏云说,“心想着今后种菜成个规模,也好让乡亲们加入进来,共同致富。”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社旗县抓好产业致富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有效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蔬菜、林果、花卉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通过产业帮扶,张宏云不仅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自主脱贫之路,也为其他贫困户提供了基地管理等就业脱贫的机会。像帮扶张宏云一样,社旗县多个精准扶贫工作队结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供港蔬菜基地

倡导千企帮千村,全民奋勇开富路

为更好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社旗县委、县政府倡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在脱贫攻坚中比试方法路径,广大民营企业家瞄准精准扶贫练“绣花”功夫,结对到村、链接到组、精准到户,出实招、重实效,真扶贫、扶真贫,使出十八般武艺决战贫困,帮出了成效,彰显了作为。

在社旗县苗店镇司庄村烟菜产业扶贫基地连片种植的1000多亩菜田里,油嫩的苔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百余名当地留守妇女在田间忙碌着。村民侯云告诉记者:“摘一斤苔菜6毛钱,一天能挣百十元,摘得快的能挣一百多。”为带领当地群众快速脱贫,2016年,苗店镇司庄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建立了一个1000多亩的产业扶贫基地,实行烟菜轮作,农民既拿薪金又拿租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增收脱贫。苗店镇司庄村党支部书记仝选振说:“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实现利益最大化,两季菜一季烟,这个苔菜收了之后,马上赶着季节种烟。通过烟菜轮作项目,带动司庄贫困户早日脱贫。”苗店镇产业扶贫基地只是社旗县实施特色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社旗县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和特色加工业,灵活采取托管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模式,建立了仿真花、供港蔬菜、丙玉有机蔬菜合作社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帮助众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从拔穷根到开富路,社旗县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全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社旗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实践,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一实践也生动表明了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可有效促进贫困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只有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才能实现长久稳定脱贫。

猜你喜欢
贫困户蔬菜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蔬菜也“疯狂”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