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享受幸福
——我的治班兵法

2017-11-01 22:02王丽俊
新班主任 2017年9期
关键词:凝聚力温馨教室

□ 王丽俊

在实践中享受幸福
——我的治班兵法

□ 王丽俊

王丽俊

山西省特级教师,首届百优全国小学名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佳先进教师。曾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三晋名师”等荣誉。现任教于太原市实验小学。

从2001年开始致力于“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国家级课题研究,成绩突出,有关事迹被刊登在《山西晚报》上,并接受了太原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的采访。本人也被评为“中华古诗文诵读全国优秀辅导员”“中华古诗文诵读全国先进工作者”。从教以来,先后在区、市、省、全国做过公开观摩课和录像课,并有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很多一线教师,自从当了班主任,都会觉得事务繁杂,压力特别大,没有幸福感可言。而我却在实践中感受幸福,享受工作。我在不断实践、不停思考、不断改进,久而久之,我寻到了幸福,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么,我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

以国学为特色,营造书香班级文化

一个真正优秀的班级应该是一个活动频繁、文化领先的班级,是一个精神文明与体魄强健同步发展的集体,是一个有凝聚力、有爱萦绕的温馨家园。要做到文化立班、文化强班,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诵读圣贤经典,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性情、开阔胸襟,迈向成人成才之道……从2001年至今的16年里,我共带了3届学生,每届新班级必定是以国学为特色,营造“国粹飘香”的班级文化,从《诗经》《论语》到诸子百家,从唐诗、宋词到杂剧元曲,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滋养了灵魂。比如2011届,我们的班徽是一枚印有嫩绿翠竹的图案,象征着“志存高远、谦虚谨慎、坚韧不屈、节节向上”;我们的班训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六年来,我们就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含英咀华,幸福成长。

新生一入学,我就从诵读经典做起,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逐步过渡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以及《初中生必背古诗文》《高中生必背古诗文》等。让学生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逐渐过渡到经典诗词的“雅文化”,并引导他们进行初级的文学鉴赏,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如同师从先哲,通过体认、领悟先哲的原创思想,使自己的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创造性的人生,增加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实践证明,诵读经典让学生形成了纯正善良的品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

当然,在与学生共读经典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经典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给我一种“拯救内心、修复生命、重建信仰的力量”,建立心灵的坐标,不再彷徨,让自己的心灵变得辽阔。更重要的是,我从中获取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感受到了圣贤的教育思想,促使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和,面对淘气、天真的孩子不再心浮气躁,不再求全责备,而是心平气和地静待花开。这种认识,促使我十六年如一日的风雨无阻早到校引领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所带班级每天书声琅琅,书香弥漫。

用大家庭的理念,创设温馨班级氛围

有了浓浓的书香气息,班级文化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想凝聚人心,还需用大家庭的理念,创设温馨的班级氛围。怎样的教室才算“温馨”?所谓温馨,不仅指环境布置,更要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其身心发展的精神家园。

舒适的“硬”环境是温馨的教室布置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的评判标准,应该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因此,我教学生设计自己的“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

1.墙面文化会说话

走进我们班的教室,扑面而来的就是“古典古韵”。后墙左侧的两幅书法作品“行云流水”和“志存高远”时时启迪着同学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事;右侧是孔子与孟子的画像,提醒孩子们每天都在同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中间作品展区的“青花瓷”盘子,均出自孩子们的巧手,同样体现出浓浓的中国风;再看对面墙上鲜艳的“中国结”“读千古美文,知千古美意”的书法挂件,还有前面展台上的“剪纸”摆件,无一不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班级氛围古香古色。

2.墙前书架显神通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走进我们班的教室,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前面长长的图书架,其中有《说文解字》《论语》《孟子》《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书籍。每带一届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背诵经典篇目,还要求他们阅读许多经典书目。同学们在经典文学的浸润下,如沐春风,品行敦厚,厚积薄发,创作了大量诗作。我们班自编自创的班报《太阳花》,刊载了同学们的许多优秀作品。可以说,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浸透着“古典古韵”,是一个飘着国粹馨香的厚重而温馨的大书房。

3.生态一角牵人心

走进我们班的教室,“生态一角”会让你眼前一亮,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花草和小动物,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养殖和清理。

每学期初,孩子们都会陆续从家里带来各种盆花摆在窗台上,有的孩子还在教室里设计了栅栏,在里面种植“向日葵”“辣椒”“西红柿”“草莓”“蒜苗”等。每天都有孩子自告奋勇地利用课间浇水、施肥、剪枝,还有的专门负责把花盆端到校园里接受“阳光浴”。有的孩子还带来很多小动物:金鱼、乌龟、小白兔、小仓鼠、松鼠……

课间,很多孩子跑到“小动物天地”,或静静观察,或给小动物们换水、清洗……

“生态一角”让同学们着实兴奋了一番,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安排同学们以小组形式领养这些动植物,一个学期后再来评比哪个小组的动植物最健康。于是,大家都踊跃地领养这些小生命并为它们起名字,如“龟大叔”“精灵小鼠弟”等,一个个可爱的名字相继诞生。每每休息的时候,他们总是关注着这些小生命,从他们的笑容和细心呵护中,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合作团结的精神和班级的温馨氛围。

4.温馨一角有真情

走进我们班的教室,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温馨大家庭”的味道。如“温馨一角”放置一些生活用品:抽纸、洗手液、一次性水杯、指甲钳、手帕、各种练习本、美工材料等;读书架上除了经典名篇外,还摆放《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新华成语大词典》《近反义词词典》等,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医药箱里有药水、创可贴、纱布等,还有专人负责管理;针线筐中不仅有针和线,还有梳子、镜子、头绳、小皮筋,为那些爱美的小女生提供了方便;还有衣架,可以挂老师、同学的衣服,以及以备不时之需的雨衣和雨伞……这些物品都是同学们自发从家里带来的。

“也许这个东西班级里面有人需要”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能够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的习惯,这使得生活在这个教室中的每个同学都觉得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和谐的“软”环境是多彩自主活动的开展

集体教育管理中,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温馨大家庭的又一体现,更是班集体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师徒结对”“姐妹花”等互帮互助活动。

1.师徒结对

所谓的“师徒结对”活动,指优秀学生与学困生自愿结对,有一对一,也有一对二,师徒可以同桌或前后桌。晨检时,“师傅”总是认真检查“徒弟”的作业完成情况;听写字词后,“师傅”会仔细检查“徒弟”的听写本,还会耐心督促改错并订正;遇到难题时,“徒弟”会积极主动向“师傅”请教,“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期末考试后,很多“徒弟”的成绩都有明显进步,他们会给“师傅”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师傅”也会给他们准备一份意想不到的回礼,教室里师徒互赠礼物,场面温馨和谐。

2.“姐妹花”“哥俩好”

除了“师徒结对”外,我还针对班里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组织了“姐妹花”“哥俩好”活动。即孩子们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女生叫“姐妹花”,男生叫“哥俩好”。有的两两组合叫“双胞胎”,最多的组合有6个成员,她们称之为“六胞胎”。他们或互相赠送书籍、文具、水杯等,或穿一样的衣服、鞋子,背一样的书包,有的双休日去对方家,同吃同住同学习。一下课,孩子们就找自己的“姐妹”或“兄弟”谈天说地,讨论交流学习中的所得或困惑,听写时也会彼此判阅订正。教室里一时间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孩子们沉浸在“姐妹”“兄弟”般的情谊和友爱中。

3.互赠“平安果”

平安夜吃“平安果”已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因此,每年平安夜来临之际,我都会在班里组织“互赠平安果”活动。这一天,孩子们都会从家里带来包装精美的“平安果”,在我的安排下,分组送出,送给心目中的“最美师傅”“最美徒弟”“最美姐妹”“最美兄弟”。随着“平安果”的一次次送出,孩子们一次次充满期待,也一次次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爱”,教室里飘着苹果的香甜味,更洋溢着大家的浓浓情谊。

“温馨教室”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它的创建可以体现班级的风貌;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形成对学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温馨教室”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人文关怀,还铸就了他们的人文精神,让“人文阳光”普照他们的一生。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纪律优秀班级”,这都得益于“温馨教室”的创建。

以活动为抓手,提高班级凝聚力

“温馨教室”创设了良好的班级氛围,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但是要想真正巩固和提高班级凝聚力,还得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自主活动,促使家长、孩子在体验中共同成长。让班级每个成员都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共同创建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1.运动会是检验班级凝聚力的试金石

一个班级,如果有了很强的凝聚力,那么它将会无往不胜。如果一个班级的同学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一切以班级利益为最终准则,那么这个班级将是成功的,甚至会出现很多奇迹。如何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运动会就是检验班级凝聚力的试金石。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全班同学齐上阵的“盛会”。我把全班分成7个小组:一是赛事宣传组(负责关注赛事发展,报道感人事迹,书写运动精神等);二是赛场救护组(负责运动员比赛结束后的救护工作);三是卫生清洁组(负责管理卫生区域,检查周边环境,清扫地面等);四是后勤保障组(负责给运动员提供饮用水、衣物等);五是赛事组织组(负责班级各项赛事的组织,运动会赛程的通知,奖品的催领等);六是财产管护组(负责监管,防止桌凳丢失);七是考勤检查组(负责在赛前赛后分次检查清点学生,随时准确掌握学生的状况,保证安全)……

因为提前做好了安排,所以在运动会上,除了运动员外,其他同学个个分工明确,班里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班荣我荣,班耻我耻,集体凝聚力就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盛会中不断增强。

2.“年度春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在思考:如何发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如何让家长们形成共识,怎样增进班级凝聚力,怎样提高每个孩子的核心素养?

从2011年到2016年,连续六年组织班级“年度春晚”,我思考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一年级,互不相识,初次联谊;二年级,新年欢聚,初具“规模”;三年级,民族服装秀,节目成熟;四年级,以“绚丽民族风,多彩中国梦”为主题,有模有样,精彩纷呈;五年级以“朝来朝去,梦回大唐”为主题,规模宏大,令人叫绝;六年级分为“蓝色多瑙河之约”联欢盛典篇、“十二岁生日”启航篇和“毕业嘉年华”华彩篇3个篇章,精心策划,圆满辉煌。

纵观这六年的“年度春晚”,由一年级时的“群魔乱舞”到六年级时的“精彩纷呈”,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班级老师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有的孩子一年级时不敢登台,到学习“木琴”“古筝”,在春晚“大放异彩”,还在各大比赛中纷纷获奖;有的孩子入学时不会说普通话,没有自信,通过春晚不仅学习了“独一无二”的“绝招”——魔术,还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家长们也由互不相识、不关心班级活动到热心关注班级活动、精心策划春晚节目,主动配合登台表演。班级也由一年级时的“一盘散沙”到六年级时的“团结奋进”。

在这六年里,每年的“年度春晚”已成为班级的“年度盛筵”。每个孩子只要积极参与,无论是潜力发掘、自信心提升,还是学习自觉性增强、相互合作能力提高,都会受益匪浅。“年度春晚”让班级凝聚力一年年逐渐增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路在远方,我在路上。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幸福工作,享受过程……

(责任编辑 陈 殷)

猜你喜欢
凝聚力温馨教室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温馨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