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屯油田低渗裂缝油藏调剖技术优化探索

2017-11-01 23:04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冻胶油藏黏度

许 雅



秦家屯油田低渗裂缝油藏调剖技术优化探索

许 雅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

通过分析秦家屯油田SN142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近两年的调剖现场实践,在对储层特征及注水水质与堵调剂配伍性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剖剂的优选及相关堵调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乳液聚合物+聚合物微球”、“铬冻胶+核壳体”两种调剖体系现场实施效果,开展适合秦家屯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调剖技术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调剖体系和注入工艺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秦家屯油田;低渗裂缝储层;深部调剖;效果分析

1 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

秦家屯油田为两侧凹、中间隆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构造断裂系统发育,断层呈多、碎、杂状态分布。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油藏埋深930~1 200 m,开发层系多,主力小层为农V2、农V3,农VI1,层间非均质强,储层单层厚度差异大,厚度1~6 m,平均孔隙度为17%,平均渗透率19.5×10-3μm2,为中孔低渗储层;地层水平均矿化度3 392.5 mg/L,主要为NaHCO3水型,地温梯度为3.3 ℃/100 m,压力梯度为1.09 MPa/100 m,属于常温常压系统。

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的储层为低渗储层,以压裂方式投产,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交错分布。SN142区块于2006年投入注水开发,目前区块注采比高,井网相对完善,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含水呈“凸”型上升趋势,区块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呈现“三高两低”特点,即:累积注采比高(1.8)、综合含水高(86.7%)、自然递减率高(39.4%)、平均单井日产油低(1.1 t/d)、采出程度低(6.2%),急需采取有效控水稳油措施,实施有效注水 ,提高低渗裂缝油藏采收率[1-3]。

2 一次调剖试验及认识

2.1 一次调剖试验简况

为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首次在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开展2口井调剖现场试验。在调剖体系设计上,主要考虑储层低渗特征,选用纳米级聚合物微球,通过聚合物微球独特结构(三层内部凝胶核的强度较高;中间不同交联比控制的聚合物层,可控制微球的膨胀时间;最外部水化层,保证微球在水中分散均匀),在控制其最佳膨胀时间基础上,达到既能使堵剂进入低渗储层内,又可以进入地层深部完成封堵[4];调剖参数设计上,针对聚合物微球性能特征,采用注入装置直接连接配水间或井口的在线注入方式,低排量注入。

现场实施后,调剖未见效。以QK142-2井调剖为例,现场调剖施工排量3 L/h,累积注入堵剂517 m3,爬坡压力上升1.6 MPa,比较该井调剖前、后测试的吸水剖面变化情况(表1),调剖后日注量增加的情况下,该井各层吸水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2.2 影响因素分析

(1)调剖体系方面。从实际现场试验效果分析,在此调剖体系选择侧重于储层低渗特征,缺少对储层断层及裂缝等水窜影响因素的考虑。实施过程中发现施工井爬坡压力较低,分析为聚合物微球堵剂进入地层后,已通过裂缝或断层等高渗通道窜进,未满足体系预期的有效膨胀封堵起压时间(室内静态条件下,微球最佳膨胀时间为15天左右)。

(2)注入工艺方面。QK142-2井调剖前、后压降和吸水指示曲线显示,在日注水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调剖后QK142-2井压降曲线与吸水指示曲线均较调剖前变缓,斜率变小,但截距增大(如图1),反映出施工后该井吸水变好,但启动压力升高。

图1 QK142-2井施工前后吸水指示曲线

2.3 测试结果原因分析

考虑到室内配伍性实验现场取水样时,水样具有较浓的油气味,一段时间后水发黑且臭,且调剖体系为在线注入,分析应为现场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引起近井堵塞,调剖时高黏度的调剖剂将近井地带冲刷干净,解除了近井堵塞,所以出现调剖后,启动压力升高、但吸水变好现象。

通过对同一区块邻近水井酸化解堵情况对比,可以较好地证明该观点。对SN142区块中QK142-12井和QK142-15井进行了酸化解堵作业,两口水井酸化作业后,油压均大幅下降,酸化效果明显,表明近井地带及储层中污染堵塞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达标的注入水对近井地带储层的污染作用[5-6],影响调剖施工效果。

表1 QK142-2井调剖前、后吸水剖面测试数据

3 调剖技术优化

结合一次调剖现场试验分析,认为储层非均值性强及裂缝发育是SN142区块窜流、开发低效的主要原因,同时,调剖注入水质也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二次调剖在前期调剖现场试验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工艺探索性研究,对调剖体系及调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冻胶+核壳体”调剖体系,地面清水配液注入的方式调剖。

3.1 调剖体系优化

在“冻胶+核壳体”调剖体系中,冻胶是由聚合物、铬交联剂等组分组成,无机铬交联剂适用于油藏低温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交联聚合,形成高强的冻胶体系来控制高渗通道;交联助剂用于改善体系成胶环境,有助于成胶。核壳体是一种带内核的刚性物质,悬浮于冻胶体系中进入地层,在地层裂缝处形成物理堵塞,同时用于增强封堵体系强度。

3.1.1 调剖剂配方优化

(1)聚合物浓度优化。在温度40 ℃、交联剂浓度1 000 mg/L、助剂浓度1 000 mg/L的条件下,分别向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测试体系成胶后的复合黏度。实验表明体系的复合黏度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增长的趋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所选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3 000~4 000 mg/L。

(2)交联剂浓度优化。在温度40 ℃、聚合物浓度3 000 mg/L、助剂浓度1 000 mg/L的条件下,分别向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铬交联剂,测试体系成胶后的复合黏度,体系黏度随铬交联剂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体系的复合黏度随铬交联剂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铬交联剂的浓度为2 500~3 000 mg/L。

(3)助剂浓度优化。在温度40 ℃、聚合物浓度3 000 mg/L、铬交联剂浓度1 000 mg/L的条件下,分别向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助剂,测试体系成胶后的复合黏度。随助剂浓度的增大,体系成胶后的黏度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确定助剂的浓度为2 500~3 000 mg/L。

(4)核壳体。核壳体为带内核的刚性物质,粒径可根据不同地层条件进行调整,悬浮性好,耐温耐盐性好,主要用于增强封堵体系强度,体系在地层裂缝或断层中堆积,形成物理堵塞。其主要特点是粒径小,可悬浮性好;刚性强,不易破碎;封堵性、运移性好。对于裂缝性储层,确定核壳体的浓度为2 000~10 000 mg/L。

3.1.2 物模评价实验

结合一次调剖实践,油田处理后的水质与调剖体系不相适应,因此,本次采用清水实验,温度40 ℃(模拟油藏温度),进行室内调剖体系实验评价。

根据前期调剖剂优化实验,选取两种体系配方,分别进行岩心实验,测试封堵前后渗透率的变化情况,计算封堵率(表2)。实验结果表明,清水配置的不同浓度的铬冻胶,在40 ℃条件下对岩心封堵率均大于95%,冻胶体系性能较好。

表2 两种调剖体系配方岩心封堵性能实验

注:配方1:聚合物0.4 g/L+交联剂3 g/L+助剂3 g/L;配方2:聚合物0.3 g/L+交联剂2.5 g/L+助剂2.5 g/L;

3.1.3 物性评价实验

依据配方优化结果,考察铬冻胶体系在油藏条件下的溶解性、增黏性、流变性、触变性、热稳定性等。

(1)溶解性测试及体系增黏性测试:聚合物干粉溶液在40 ℃温度条件下,测试不同放置时间下的溶液电导率,聚合物干粉在室内实验中的溶解时间为50 min;测试体系黏度随聚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溶液的黏度迅速上升,体系具有良好的增黏性。

(2)流变性及热稳定性测试:在40 ℃条件下,分别测试不同的剪切速度下,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变化情况,聚合物溶液呈现出具有明显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变特征,该特性有利于聚合物现场注入;在40 ℃条件下,分别测试放置不同时间下的体系的黏度变化情况。并计算出黏度保留率(表3),表明冻胶体系在40 ℃下放置180 d时黏度保留率大于93%,稳定性较强。

3.2 调剖施工工艺优化

根据调剖体系性能不同,调剖剂注入量、爬坡压力[7-10]、施工排量及注入工艺,均较一次调剖有相应改进(表4)。

根据对一次调剖效果的分析,现场注入水质影响调剖药剂的性能,同时存在一定的地层污染。所以二次调剖时对注入水质处理方面进行了改进,同时,在现场调剖施工前洗井,施工过程中采用清水配液体并加入交联助剂,改善地层环境,保证了调剖药剂性能。

表3 冻胶体系黏度保留率情况

表4 调剖工艺设计情况对比

4 优化后现场试验效果跟踪

调剖技术优化后,3个月内陆续在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开展了5口井调剖施工,对应14口油井中有11口油井明显见效,综合含水下降10%,累计增油1 512.2 t,投入产出比1∶5(按油价¥5 000 /t计算)。井组平均增油280.90 t,提高采收率0.25%,现场试验效果明显。

以实验井组中以QK142-1调剖井组为例,对井组实施调剖,调剖施工18 d,施工排量3~4 L/h,累积注入堵剂1 735 m3,爬坡压力上升5.5 MPa,施工后压降曲线明显升高、变缓,调剖见效,其周围对应的QK142-27降水增油效果显著,单井累积增油167.1 t。

5 结论与认识

(1)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开展了两次现场调剖试验,一次调剖效果不明显,二次调剖在调剖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2)一次调剖体系设计注重储层低渗透及储层非均值性强特征,采用“乳液聚合物+聚合物微球”调剖体系,目的是有效注入低渗层并进行深部调剖。

(3)在一次调剖实践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储层断层及裂缝发育是SN142区块窜流、开发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二次调剖通过优化调剖体系,采用“铬冻胶+核壳体”调剖体系,能有效封堵大孔道和裂缝等高渗通道,有效调整吸水剖面。

(4)通过对秦家屯油田SN142区块现场调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清水现场配液、变频泵小排量注入聚合物冻胶调剖体系,能较好改善SN142区块水驱开发效果。

[1] 舒晓晖,张贵才,葛际江,等.调剖效果影响因素的室内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5):62–66.

[2] 候天江,孙江成,赵金献.断块油田注水井调剖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建议[J].断块油气田,1997,7(4):57–63.

[3] 于波,田育红,刘秀花,等.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0,7(7):35–38.

[4] 李道山,于娣,汪娟娟,等.大港油田复杂断块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剖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1):134–136.

[5] 张燕利,邓雨生,李影,等.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酸化技术及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28(2):120–122.

[6] 李明松,李朋,孙京一.秦家屯油田注水井酸化措施效果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4(4):35–40.

[7] 乔守武.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陕西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09:1–101.

[8] 陈洪.水井调剖半径与地层吸水参数关系式的确定[J].断块油气田,1995,1(1):49–51.

[9] 孙成岩,高永莲,姚华梅.注水井调剖工艺参数的优化[J].油气地面工程,2005,24(11):23–25.

编辑:王金旗

1673–8217(2017)05–0110–04

TE348

A

2017–04–18

许雅,工程师,硕士,1983年生,201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现从事采油气工程专业工作。

猜你喜欢
冻胶油藏黏度
塔河油田高温特高盐油藏冻胶堵水剂研究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堵水用聚合物冻胶失水研究进展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抗温耐盐聚合物冻胶的低温合成及性能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