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2017-11-01 22:43杨丽华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防治

杨丽华

【摘 要】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也不可避免,大豆的产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大豆的病虫害十分重要。大豆灰斑病是大豆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豆粒,造成叶片的提早脱落,造成大豆的大面积减产和质量下降。

【关键词】东北大豆;灰斑病;防治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oybean cultivation, diseases and pests are also inevitable, and the yield of soybean can be seriously affected.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of soybean.

[Key words] northeast soybean; resist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近年来由于我国东北大豆的大面积种植,灰斑病愈发严重。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疾病,又称蛙眼病或斑点病。大豆产量由于灰斑病的发生会大面积减产,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经济发展,使得大豆的种植业面临危机。

1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1.1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条件

大豆灰斑病是大豆的常见病症之一,对大豆的质量及产量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连植株都不能存活。大豆灰斑病根本原因是大豆被大豆尾孢菌感染。在土地中常有病菌的残留,成为第二年感染的源头。高温高湿的环境也会促进病菌的繁殖,通过风雨的传播大面积感染大豆。

1.2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症状

大豆在感染病菌后在茎叶上会出现褐色的斑点,病斑蔓延会使植株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还会出现发霉的现象,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而豆粒上的斑纹和病斑有些相似,有时不易发现。

1.3 灰斑病的发病影响因素

大豆灰斑病在实际的耕作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在栽种时密度大,通风差,温度湿度高,这些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会增加灰斑病的发病几率。我国北方在大豆种植期间温度也刚好适宜病菌的生长,对于大豆的生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外,常规种植的大豆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低,一旦有植株感病,病情极易扩散,出现大豆大面积发病的现象,导致出现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2.1 大豆灰斑病的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随农业的兴盛而产生,有悠久的历史,是最根本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而有害的昆虫、有害的细菌及真菌等也是这个生态系统不可避免的部分,所以农作物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他们的影响。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合理的对农作物进行耕作,并且抑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根据历年的大豆种植经验,对于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有很多不同的措施。比如在种植前选择未被感染的大豆产出的种子,将这些种子仔细挑选,选择出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耕种。耕作期间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在适宜的土地可以选择1年以上进行轮作,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该区域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概率。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在农作物的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化学防治与其他的防治措施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见效快,使用方便,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大爆发的时期。化学防治的原则是安全用药,对症用药,合理用药等,通过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减少经济损失。大豆灰斑病防治最有效的方式是喷洒化学药剂,主要集中在发病初期和花荚期进行防治。一般在大流行年,可在叶部发病初期喷药1次,花荚期再喷1次, 喷洒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胶悬剂50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2.3 抗病品种防治

农作物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影响,在不断的进化中也出现了各种抗病,抗虫的品种。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中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只有有效的防治,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而在耕作过程中化学防治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作用面积大,但是若使用不合理很容易留下药物残留,容易对食用农作物的人们和牲畜埋下安全隐患,所以人们研究出可選择性的农作物品种,根据需要选择特性并加以培育。抗病品种实际上是将植物的抗病基因和防御反应转入健康的植物基因组中并且选择性培育出的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农作物品种。大豆的抗灰斑病品种有很多,种植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高效经济的品种种植。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后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合理的控制各种病菌可能出现的途径,将感病风险控制到最低。

3 结语

大豆在北方的大面积种植和北方环境适宜等特点导致了大豆灰斑病的大面积发生。种植时严格按照规范,种植中密切观察大豆的长势,留心是否有灰斑病出现的症状,防患于未然。只有有效的防治灰斑病的发生,才能切实的保障大豆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大豆灰斑病的预防及救治措施,最常见的就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再然后就是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每种防治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防治要全面,要高效,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方法达到防治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瑞鹏,付连舜,佟斌,等.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34(1):52-55.

[2]顾欣,杨国珍,丁俊杰,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2):67-69.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