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2017-11-01 07:56李碧玲
教师·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情感教育教学模式

李碧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与改革,要求教学中应该注意感情的融入,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展教学。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提出相应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空间与图形”;情感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潜力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到来,要求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学生出发,展开实际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情感,增强学生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质量。

一、“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教学中的特点

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学习的阶段,是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以及基本知识储备。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初步认知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不成熟,所以在进行空间与图形讲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并要进行实践,才使小学生达到对图形的认知效果;第二阶段,学生处于中级的理解阶段,对图形只有浅显的认识,却做不到深入的思考;第三阶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自主地进行图形的绘制,对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何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中融入感情。情感教学是教育的组成部分,避免了教师只关注知识传授效果的弊端。情感教育是令学生对学习充满興趣的教育,其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令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知识学习充满渴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数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为主的课程,其表现形式多为数字化,相比语文等科目来说,它缺少趣味性,而这门科目的学习恰恰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专注度。但是在小学时期,学生天真烂漫,太过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教师在小学时期教育可谓是困难重重。我们对学生喜欢与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做出调查,其中喜欢数学的原因有:①与其他科目相比,书写笔画较少;②通过学习数学,会知道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③数学有助于智力的开发;④数学是主要科目之一;⑤数学知识较为有趣;⑥能够具体应用到生活中。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有:①数学计算比较麻烦;②不能够直接看出问题结果,需要有推导过程;③在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④延展性强,要做大量的习题;⑤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果有一处学不会,后面无法进行学习;⑥学习效果不好时,会受到指责。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本身属于严谨类的学科,与小学阶段学生童真的心理有所偏差,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还必须进行学习,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情感的融入,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教学是从四个方向开始的,即对图形的认识、变换、位置以及证明四个方向,在以往的基础上,增设了对图形的认识知识,以及图形在空间上的种种变换,使数学教学的数字化想象空间发展。该材料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表现出了实际的教育理念。

1.通过动手实践带动学生情感

强化学习个体的空间概念,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学习主体空间概念的形成,离不开自身对事物的理解认知、与实际的手动实践。相关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高。而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与开发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这一阶段,进行实际的观察与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手动操作,如图1,

该练习为教材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折成、拼接成如图1所示的各种图形,然后再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猜测与比较。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并且在这一环节,学生会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这令学生告别了纯数字化的数学学习方式,使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爱好共同得到提升,情感教育也自然得以融入。

2.通过课外知识带动学生情感

小学阶段学生更喜欢以故事的形式学习知识,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将经典的数学故事融入教学,通过对著名人物进行相关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数学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提升学习主体对数学认识度的同时,也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该版本教材中,每一个课后会出现延伸性的知识,教师不应将其忽略,错过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好机会,而应积极对学生进行课外的延展,使学生强化对数学的认识,将情感带入数学的学习中。

3.通过小组合作带动学生情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并要求学生对教室的设施进行辨认,分别说出教室中有哪几种图形,或者某个物体由哪种类型的图形组成。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观察讨论,在小组讨论完毕后将结果告知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室的设施进行观察分析,包括讲台、黑板、课桌等设施。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如课桌的桌腿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呢?这样的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日常活动中,看到不同物品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出该物体的组成结构,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是息息相关的,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4.通过设定情景模式带动学生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适当的设定具有代表性的情景模式,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就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将学生情感引入情境中,满足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从而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动的特性,让其进行实际的操作,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图2为北师大版“空间与图形”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题,为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向学生提问小商店在小红家的哪面?小树林距离打谷场近还是小商店近?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通过将学生情感的带入,将教学质量提升一个层次。

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对教学影响深远,也可以增强人才培养效果,符合我国在教学改革上的新规定。笔者结合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教学中的特点及何为情感教育进行简单介绍,针对“空间与图形”教学,提出相应的情感教育策略,希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怡琳.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版),2016(23):82.

[2]朱 祥.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版),2015(4):123.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雁山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情感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