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布袋戏 人生如戏,戏入人生

2017-11-03 20:04野承王思亲
城市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霹雳

野承 王思亲

一块平凡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通的方桌,撑起米就成了一个绝妙的舞台。舞台上的操偶师用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口白让观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便是风靡闽南地区的传统戏剧——布袋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布袋戏不再是闽南地区人民的专属娱乐方式,在重庆亦有这样一群布袋戏爱好者,他们对每一集布袋戏的剧情烂熟于心,在观看布袋戏之外,他们还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玩法,他们说:“每一个大偶都有着白己的生命,而他们的人生,就是一出精彩的戏剧”。

传承两百多年的戏脚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福建闽南人,提起对布袋戏的印象,也已经不再是搬张小板凳到庙口搭设的木质彩楼下,引颈翘首看操偶师拿著手掌般大小的布袋戏偶,上演名著《三国演义》等古书戏画面的野台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特效和影音声光效果的电视布袋戏。虽然传统戏台演出及形式仍有其吸引人之处,但随著时代的进步,戏剧的生命力已深植在社会的文化内涵中,并传承和发展出更多的表现形式,得以被其他地区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对于西南地区的人们来说,对于布袋戏,大多只闻其名,对于它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其实,布袋戏又称掌中戏,早在明末清初便在泉州地区出现,因其对于场地和道具的要求非常之低,仅仅需要一布、一桌、一人便可完成,加之情景丰富,内容生动,所以得以迅速发展。演出时,布袋戏操偶的师父生动地将戏偶拟人化演出,采用独特的一人变音口白方式,将中国风俗民情、历史章回故事、侠义柔情等娓娓道来,很容易让观众融入剧情,感动。

时光飞逝,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但布袋戏却恒久弥新,长盛不衰,除了本身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外,与时俱进也是布袋戏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电视这种媒介成了布袋戏全新的表演舞台,让这种戏剧艺术呈现在更多观众面前。为了吸引新一代年轻观众,在演出过程中还加入了特效和其他流行元素,剧情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似真似假的梦幻时空与超凡入圣的中国功夫,布袋戏的舞台空间及呈现方式更加丰富,衍生出“霹雳布袋戏”、“金光布袋戏”等分支形式,并且以传统戏剧的身份参与各种动漫展,成立cosplay社团,可以说,布袋戏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用布袋戏演绎自己的人生

“如果江湖真要将我卷入,那我,只能一手抚平这风浪。”“吾之身前,便是界线;吾之身后,不存东瀛之人”“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胜负由吾不由天,谈笑戎马惯狼烟。争,天地有数;战,败吾不存。”阿素嘴里的这些口白,便是如今风靡电视和网络的霹雳布袋戏电视剧中各角色的台词。阿素是铁杆的霹雳布袋戏爱好者,当记者诧异于他是如何记住这些复杂拗口的台词的时候,阿素说:“这就是每一个大偶的宿命”。

阿素谈论的角色和剧情,是偏向于现代的霹雳布袋戏。和传统的布袋戏略有差异,霹雳布袋戏以1984年《霹雳城》内容为创始,并从1988年开始播出的电视剧《霹雳金光》开始被人熟知,剧情以霹雳三大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百世经纶一页书、刀狂剑痴叶小钗作为主线而衍生发展的天下武林故事,剧情以魔幻为主,剧集之间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霹雳系列从《霹雳金光》、《霹雳眼》、《霹雳至尊》三部作品开始,到2015年上档的《霹雳狼烟之九轮燎原》,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千,近30年时间已播出两千多集作品,其中剧集《霹雳九皇座》的导演王嘉祥荣获2005年台湾金钟奖“戏剧类导演奖”。霹雳布袋戏的爱好者们互称“道友”,来自重庆的“道友”大多数是被剧情和画面所吸引,继而“入了坑”。

“大家平时了解布袋戏主要还是从网络和电视剧入手,线下有时会聚在一起为自己手中的大偶做摆拍和口白,或是参加一些Cosphv的活动,看着自己变成了喜欢的人物,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大毛兔这样解释自己对于布袋戏的喜爱。“道友”们告诉记者,不要看着镜头中的大偶有着丰富的肢体动作和精彩的演出,其实操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技能,“一般来说,没有5到10年的功底,是没办法操作好一个大偶的,但是,每一位操偶师都会努力地练习口白和操控,希望自己手中的大偶可以真正地活过来,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记者和“道友”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他们偶尔会发过来一些自己制作的布袋戏表情包,画面中,每一个大偶仿佛成为了作者的代言人,用自己的肢体和台词描述着自己的心绪。也许,在每一位布袋戏爱好者心中,人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而布袋戏,将会陪伴他们一生的时光。

“入夜了,我该离开了,我的承诺,会让暗潮一直陪着你……”在“霹雳开疆纪”的第39集,为助风飞沙,皇甫定涛以自身根基强行接受女娲之力,最终身故。两人的缘分,也随着这位阿鼻地狱重犯的离去,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点。而这一幕,亦被诸多热爱布袋戏的“道友”,引为遗感。当然,对于那时的大毛兔,一样没有例外。

当时间回溯到2005年,彼时的大毛兔虽然早已听说过所谓的“霹雳布袋戏”,但对于这种由传统布袋戏、电脑特效和蒙太奇拍摄手法所完成的产物并无兴趣。不过,一切的转变都从沙坪坝的一场cosplay开始了。

这天,大毛兔受邀去观看一位朋友的cosplay,从未接触过“霹雳布袋戏”的她瞬间便被朋友柳湘音的装扮所吸引,这也导致在之后的时间里,大毛兔都始终痴迷于剧中人设类似的女霸主——妖后。

自此之后,大毛兔对于布袋戏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N家齐修”。除去声名大噪的“霹雳”,“天宇”“金光”“神魔”等系列,也都是她的心头爱,因为对于她来说,它们都“各有各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几年之后,大毛兔终于毕业,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她很快便接了两尊大偶回家。而这两尊大偶正是皇甫定涛和风飞沙,虽然在剧中两个人的故事颇为悲情,但在剧外,大毛兔却让他们终成眷属。

秀秀:布袋戏灵魂党

“黄泉有知,念是苦;黄泉无知,更是苦。”此刻,被缚白梅林中的天罗子周身红色气焰翻涌,眼中赤红。在时光的另一头,天罗子的师傅说太岁,正带上了弟子的人皮面具,与玄嚣太子血战而亡。因为对鱼类十分钟爱,在“道友”里,说太岁被戏称为“喵太岁”。秀秀说,与其说喜欢,不如说自己对他是心疼。这样的心疼,在天罗子感应到师傅离世后瞬间白头后,到达了顶峰。所以当说太岁的大偶开始公开售卖时,“他”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秀秀的第一尊偶。endprint

从2011年偶然在贴吧中看到布袋戏角色人物的剪辑视频起,秀秀便逐渐爱上了这个已有数千集的剧集。秀秀说,自己接偶并不是因为大偶本身,而是因为剧情和人设赋予了自己对大偶太多的感情,如果没有剧集,即便一尊偶只耗费数百,她也断然不会接到家里。

在她面对自己的大偶时,观察大偶的表情是秀秀的一大乐趣,虽然大偶头无法调动面部,可秀秀总会在那么一些或明媚或暗淡的天色里,去想象“他”的心情。秀秀说,接大偶对于她来说更像是“追星”,而听似玄幻的“相处”,或许可以解读为“灵魂党”。

阿素:口白狂人

在“霹雳布袋戏”中,所有的角色均由黄文择一人配音,故此,他得以收获了“八音才子”的美誉。对于每一位布袋戏爱好者来说,剧中的“口白(即配音)”,无疑在赋予大偶灵魂的同时,也成为了每一部剧的灵魂。但因为布袋戏的口白都为闽南语,许多喜爱口白的爱好者们在自己配音的时候,往往都望而却步,国内能以闽南语配音者,屈指可数,阿素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最开始的时候,阿素能够接触到布袋戏,全是因为大学时下铺的“安利”,那个时候直击阿素内心的,便是剧中的口白。到了大二寒假,家住武隆的阿素甚至没有回去过春节,而是选择在北部新区的一个洋房区,做了两个月保安,在形象亭站岗。阿素说,那时候从早上7点起,一直到晚上7点,要从早站到晚,每一小时一轮换,但是心中有信念,便不觉得辛苦。两个月之后,阿素终于如愿以偿,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接回了《天竞鏖锋》中的素还真。

在之前,阿素便幾乎将素还真的诗号当做了口头禅,在接回大偶后,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练习口白,也因此,同学们都戏称他为素还真。在补了不少剧集之后,阿素的闽南语口白也渐入佳境,甚至西部动漫节上的布袋戏操偶师,都对他赞赏有加。“北风思故旧,飘零各成单,银盎空残雪,茶冷心更寒。”阿素说,这是自己读得最动情的一句。

蜀黍:偶衣裁缝

在进行采访的这天,蜀黍正忙着给她的“御清绝”制作独立的偶衣,虽然大偶不过人身的一半高度,可偶衣的制作却并不简单。羊毛提花、涤棉提花、织棉,光是布料便要使用数种,且因剧中角色衣着多华丽,在摄影机下曝光亦需做工精细,所以这一件小小的偶衣,工艺便已超越了人的成衣。

如果在几年前,你也曾在天色刚刚擦亮的时候逛过朝天门,那你多半碰到过一个到处挑选布料、向孃孃们讨教缝纫机巧的年轻姑娘。虽然现在蜀黍已拥有了自己的网店,cos服和日常服饰的订单络绎不绝,可任谁都不会想到,这一切的开始都只是源自于大学毕业的一时贪玩——“解放碑新华书店,全新的一本《缝纫基础知识》,39.8元。”

自从05年因为电视剧“入坑”,蜀黍对于布袋戏的热情便从未中断。去年起,蜀黍也开始接偶,至今已有4尊。最新的一尊是与布袋戏剧情无关的“自创偶”,经过与制偶师的交流后,蜀黍最终敲定了新偶的头部。但因为布袋戏偶要用樟木雕刻,工艺极其复杂耗时,光是偶头便要经过雕刻粗胚、磨光、糊棉纸、打土底、粉底、开眉、打花面、装发须等诸多环节,所以蜀黍至今还未接回这尊偶,她戏称,新偶还“长在树上”。

在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蜀黍新制的偶衣与她御清绝的内体终于“合体”。在用了轻钢丝支撑内体后,御清绝的清冷高绝显露无疑。蜀黍用手机拍下照片,发到自己的“道友”群里,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声音再次打破了平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霹雳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