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导读

2017-11-03 03:4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散记桃源小船

作家名片

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他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显了乡村人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湘行散记》就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的拼图。翻开这本书,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都如美丽的音符被编织进了这部蕴含着湘西风情的大书中,读之,令人感觉韵味悠长。

精段阅读一

湘西赶集

集上的骚动,吵吵闹闹,凡是到过南方(湖湘以西)乡下的人,是都会知道的。倘若你是由远远的另一处地方听着,那种喧嚣的起伏,你会疑心到是滩水流动的声音了!这种洪壮的潮声,还只是一般做生意人在讨论价钱时很和平的每个论调而起。就中虽也有遇到卖牛的场上几个人象唱戏黑花脸出台时那么大喊大嚷找经纪人,也有因秤上不公允而起口角——然而究竟还是因为人太多,一两桩事,实在是万万不能做到的!

卖猪的场上,他们把小猪崽的耳朵提起来给买主看时,那种尖锐的嘶喊声,使人听来不愉快至于牙齿根也发酸。卖羊的场上,许多美丽驯服的小羊儿咩咩地喊着。一些不大守规矩的大羊,无聊似的,两个把前蹄举起来,作势用前额相碰。大概相碰是可以驱逐无聊的。牛场却单独占据在场左边一个大坪坝,因为牛的生意在这里占了全部交易四分之一以上。那里四面搭起无数小茅棚(棚内卖酒卖面),为一些成交后的田主们喝茶喝酒的地方……

到城里时,我们所见到的东西,不过小摊子上每样有一点罢了!这里可就大不相同了。单单是卖鸡蛋的地方,一排一排地摆列着,满箩满筐的装着,你数过去,总是几十担。辣子呢,都是一屋一屋搁着。此外干了的黄色草烟,用为染坊染布的五倍子和栎木皮,还未榨出油来的桐茶子,米场白濛白濛了的米,屠桌上大只大只失了脑袋、刮得净白的肥猪,大腿大腿红腻腻还在跳动的牛肉……都多得怕人。不大宽的河下,满泊着载人载物的灰色黄色小艇,一排排挤挤挨挨的相互靠着也难于数清。

(节选自沈从文《湘行散记》。题目为编者加)

鉴赏品读

选文展现了乡间丰足热闹的市集场景,表现出人们欢喜的心情和纯真的心灵,体现了美好的风土人情,极富艺术感染力。

写法上,作者善用细致传神的描摹,用声音、色彩、人们的谈话、动作等为我们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民俗风景画,用语鲜活自如,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尤其是第三段中,“一排一排”“一屋一屋”“白濛白濛”等叠词的使用,更是形象地描摹出市集中物资的形态、色彩和数量,突出其“多”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如孩童般新鲜好奇的视角与喜悦的心情,增添了散文的音韵美。

精段阅读二

桃源风光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從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不知魏晋了。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儿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桃源洞离桃源县二十五里。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百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那地方桃花虽不怎么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画留下的诗歌。新派学生不甘自弃,也多刻下英文字母的题名。竹林里间或潜伏一二翦径壮士,待机会霍地从路旁跃出,仿照《水浒传》上英雄好汉行为,向游客发个利市。桃源县城则与长江中部各小县城差不多,一入城门最触目的是推行印花税与某种公债的布告。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庙宇祠堂多数为军队驻防,门外必有个武装同志站岗。土栈烟馆既照章纳税,就受当地军警保护。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几十家玉器作坊,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

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这些人往桃源洞赋诗前后,必尚有机会过后江走走,由朋友或专家引导,这家那家坐坐,烧盒烟,喝杯茶。

(节选自沈从文《湘行散记》。题目为编者加)

鉴赏品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沈从文的笔下,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迷人,就连伟大的诗人陶渊明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也要拜美丽的自然风光所赐,这该是何等的人间仙境呀。

精段阅读三

摆渡人的命运

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比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滩的可能。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被激流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节选自沈从文《湘行散记》。题目为编者加)

鉴赏品读

选段记叙了一位水手意外身亡的故事,重点表现了其生活的苦难、沉重。这本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但作者的叙述却冷静客观,与所叙内容的悲剧色彩和带给读者的心理震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

【课下练笔】

下面是苏雪林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答题纸自备)

他的作品却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猜你喜欢
散记桃源小船
小船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小船摇啊摇
学书散记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湘行散记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搬迁十年访桃源
桃源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