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焦秉贞和改琦仕女画艺术的不同

2017-11-04 21:50刘建荣
今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仕女画

刘建荣?

摘 要:仕女画,也叫“士女画”,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发展,既有所继承,又各有特色,清代的仕女画总体上呈现的是“纤瘦柔媚,风露清愁”的特点。康雍乾时期,宫廷画家焦秉贞受西学影响,开清代宫廷画院中西融合之新风;嘉道时,职业画家改琦所绘仕女纤弱秀雅,创清代后期仕女典型形象。通过对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和职业画家改琦的艺术人生、仕女画的特征和题材分析其差异,旨在为研究焦、改提供新视角,为今后仕女画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焦秉贞;改琦;仕女画;不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64-02

一、引 言

中国绘画内容丰富,仕女画属人物画科,以女性为描绘对象,因历史发展、人民审美趣味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在特征、题材和形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清代的仕女画沿袭前朝的发展趋势,但在形象塑造上却充满了悲凄、冷清的情调,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画风,盛行于整个清代画坛,但其发展也带有较明显的阶段性。

康雍乾时期,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金廷标、闵贞等人受西方传教士影响,吸收西法,于工整艳丽中见明暗立体感;嘉道时职业仕女画家更多,其中以改琦、费丹旭所创纤弱秀雅的仕女形象最具特色。清末,以“四任”、钱慧安、吴友如为代表的海上画家,创立了简洁清新的近代仕女画新风。

二、纤瘦柔媚,风露清愁:清代仕女画综述

清代仕女画不仅独具特色,且擅长仕女画的画家及作品数量极多,虽然清代社会活动丰富,但在创作思想上还是以高雅为主。传统仕女画多以列女题材为主,以宣扬封建道德为目标,并以此来适应统治者的教化作用,而清代的仕女画有了很大的变化,观赏性题材的仕女画数量增多。传统的仕女画多以工笔形式为主,清代仕女画也不例外,但同时也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思想落后,仕女画家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兼济天下的梦想,却又报国无门,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了清代仕女画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人物形象、还是情境表达上都力求凄婉哀愁的效果,以表达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

三、供奉宫廷与混迹江湖:焦秉贞和改琦的迥异人生

1.宫廷供职食俸禄:焦秉贞的艺术人生

焦秉贞,清代宫廷画家,山东济宁人,擅长人物画。据史料记载,焦秉贞擅画人物肖像、楼宇寺观,在测量和算数方面也颇通,其绘画采取西洋技法,在人物比例和明暗关系上体现尤为明显。

自明朝开始便有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他们带来的西方绘画十分受到皇帝的喜爱,于是便进入宫廷为皇帝服务。进入宫廷的洋教士大多供职于钦天监和画院,焦秉贞当时供职于钦天监,作为宫廷的御用画家能跟随传教士学习西洋技法。清代皇帝虽青睐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绘画,但并不能全盘接受,为适应统治者需求,大多画家都采用两者相互结合的手法,焦秉贞便是如此,受到了皇帝的大加赞赏,使得西洋画风在宫内盛行起来。

2.江湖飘零谋生计:改琦的艺术人生

改琦,清代著名画家,字伯韫,号香白,诗书画俱佳,尤擅仕女和肖像,所作仕女画数量极多。在山水花鸟方面也有所造诣,有诗词《玉壶山房词选》。

改琦祖上几代都做过清王朝的武官,是一位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的回族画家。1782年,改琦的父亲改筠由于“海富润事件”受到牵连,“结果自己下狱,全家被查抄”[1]。虽然最后获得乾隆帝亲谕获释,但此次冤案对改琦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改琦的居住地松江府,工商业经济繁荣,同时官僚商贾对书画的喜好和地方传统文化比较深厚,客观上促进了书画的兴盛,为其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改琦从小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在青年时期就曾结交良知朋好,改琦虽体弱却喜好涉足名山胜景,经常会同一批文人志士访问、游览,写下了许多诗词,于是便有了《玉壶山房词选》。

四、富贵气与清雅风:焦秉贞和改琦仕女画特征的不同

1.富贵华丽:焦秉贞仕女画的特征

清统治者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为更好地统治汉族人民,融入汉族生活,便十分重视绘画辅助统治的作用,有些帝王本身就喜爱书画,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他们对宫廷绘画的发展十分关注,为此招募画家,设置机构,鼓励创作,甚至亲自审定画稿,极大地促进了清代宫廷绘画的繁荣兴盛。从明代开始进入我国的传教士,其带来的西画由于色彩明亮,具有立体感而受到皇帝的喜爱,便招募其进入画院,“特别是清康、雍、乾三朝启用“洋才”的态度和对西方艺术的格外青睐”[2]。康熙、乾隆时期,钦天监中的洋教士带来了西洋绘画,一些画家开始采用中体西用的绘画方法,试图使两种绘画的优点发挥到极致。焦秉贞受此画风的影响,遂开始了中西結合的画法,创清代院画的新风尚。

康熙前中期,宫中没有专职的西洋画家,而据史料记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与焦秉贞同为钦天监监正,而南怀仁擅长透视法,所以焦秉贞很可能受过南怀仁的指导。同时焦秉贞仕女画又继承中国宫廷绘画细腻明丽的风格,所以其作品具有富贵华丽的特点。例如其作品《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共12开,此画借鉴西法,所以画中的建筑物运用了西方的焦点透视法,画中不管是人物还是景物都能体现出近大远小的特征,在描绘人物时用的是中国画技法,以线勾勒,但在设色上却突出明暗关系,同时在绘制背景时也采用的西法,与传统中国画不同。整个画面采用工笔重彩的手法,色彩鲜艳明亮,人物衣服富贵华丽,体现了所绘人物的身份,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2.秀雅清逸:改琦仕女画的特征

改琦幼年便十分聪慧,诗画皆能,其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在画坛上盛极一时,其绘画既能继承传统,又能自成一格。在绘画上,改琦继承传统,大量沿习古人笔墨,采取诸家之长,“出入龙眠、雪松、六如、老莲诸家。山水、花卉、兰竹小品,妍雅绝俗,世以新罗山人比之”[3]。改琦临摹前人作品能做到一丝不苟,抓住其本质精神,足见画家笔墨功力深厚和学习传统技法严谨的态度。endprint

从风格上改琦仕女画,远学唐宋,近习明清诸家,“对于唐寅、仇英二家,尤有较多资取”[4]。其仕女画呈现出秀雅清逸的特征。例如其存世作品《元机诗意图》《竹下仕女图》等,用笔匀细,人物轻盈秀丽,色调明快,隐约可见唐、仇风格。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元机诗意图》,是改琦传世仕女画精品之一,画中的元机安静的坐在酸枣树的枝干雕琢成的椅子上,手执书卷,低头垂眉间若有所思,面容沉静,却掩盖不住忧郁神伤。人物秀美,衣纹简练,将秀逸脱俗的气质跃然纸上,成功的刻画了这位风姿出众,才华过人但爱情生活不幸的才女形象,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素雅之中显现出一种凝重的氛围。

五、宫廷女与民间妇:焦秉贞和改琦仕女画题材的差异

1.宫廷贵妇:焦秉贞仕女画的题材

中国宫廷绘画大多采用工笔画法,其画法精工细描、华贵富丽,是宫廷绘画的典型风格,清代的院画也不例外。

随着仕女画的发展,世俗生活的丰富,清初仕女画的题材已经十分全面,但是在清代宫廷仕女画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表现身份地位较高的女性形象的仕女画,十分少见平民女子形象。这种题材单一化的倾向,其实反映了作为清朝统治者的皇帝,他们更倾心于身份尊贵的贵族女子,于是命令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大多如此,而焦秉贞作为皇帝喜爱的画家更是如此,从他的作品《历朝贤后故事图》册等作品中便可看出。

仕女画的表现形式发展到清代有多种,而擅长仕女画的清代宫廷画家,却多选择工笔重彩画法[5]。这种形式符合统治者的审美和趣味。例如焦秉贞的另一幅作品《仕女图》册,便是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图绘仕女勾画精微,十分华丽。

2.民间仕女:改琦仕女画的题材

清代世俗生活丰富,世俗文化泛滥,仕女画题材极为广泛,又由于明清以来许多古典小说、戏剧的流行,也为仕女画创作提供了新鲜内容,画家也以此为创作原料,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改琦在时代环境下,为满足市民阶层甜俗香艳的感官需求而创作大量的古俗形象仕女画[6]。

改琦所绘仕女画的题材丰富,总的来看以明清以来流行的一般仕女画题材最为多见。由于画家自身地位不高,与下层女性接触较多,所以其仕女画多以民间妇女为题材。清代仕女画要求“情趣冷漠伤感,力求达到“愁”“怨”“悲”“凄”“情”

“冷”,注重内在情韵”[7]。为与之相适应,在形式上改琦的仕女画常也采用兼工带写的方法,设色淡雅,人物清秀,“赋彩极少使用浓艳眩目之色,施粉薄匀而透里做到纤不伤雅绰有余妍,评者谓之‘能脱去脂粉华靡之气”[8]。

六、结 语

中国传统仕女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代仕女画兴盛程度达到了顶峰,由于时代氛围和社会审美要求造就了清代仕女画“纤瘦柔媚,风露清愁”的特点。纵观焦秉贞和改琦的一生,焦秉贞为宫廷画家,深受皇帝喜爱,生活优越;改琦虽出身官僚家庭,但遭遇家庭变故,一生坎坷。就其仕女画特征和题材而言,焦秉贞学习西法,以贵族女子为题材,所绘仕女精谨艳丽,设色浓艳,其仕女画具有富贵华丽的特征;改琦师法唐、仇,以平民女子为题材,所作仕女纤细俊秀,设色妍雅,其仕女画具有秀雅清逸的特征。这些差异为我们研究清代仕女画提供了重要资料,为今后仕女画创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上海民族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民族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学院出版社,1997.

[2] 刘菁.康雍乾时期的绘画新体及其观念根源[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2008.

[3] 杨逸.海上墨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何延喆.改琦评传[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 单国强.清代宫廷仕女画的特色[J].紫禁城,1995(3):17.

[6] 戴华刚.改琦仕女画论[J].艺术探索.2006.20(1):22.

[7]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 杨菱菱.改琦仕女画艺术赏析[J].美与时代,2008(1):91.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仕女画
浅谈唐代仕女画服饰的装饰性
唐代仕女图中服饰图案表现题材
唐盛期仕女画面妆中女性身份的建构
论题画诗在唐寅仕女画创作中的作用
论唐代绘画发展
改琦仕女画风格浅析
“礼教下的光斑”
被“遗忘”的宋代仕女画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