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途径

2017-11-04 22:19刘子滕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习俗农民科学

刘子滕

摘要: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农民进行习俗教育是奠定农村思想文化顺着良好势头发展的基础;耍使农村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并努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相差保障制度,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生活秩序。

关键词:社会风气;习俗教育

一、广开展习俗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1、坚持對农民进行科学宣教。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农民进行科学教育,特别是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上世纪中期,我国曾在农村进行过大规模的“破四旧”运动,成效显著,很长时间农村神汉巫婆销声匿迹了。但总体上,该时期扫除迷信活动仍然存在形式过于简单之弊病,即简单的压服,并把宗教与迷信视为同一对待,企图人为地消灭宗教,并没有对农民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教育。对农民来说,抛弃封建迷信意识和观念是由于外力的强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可见在宣传无神论、破除迷信时要处理两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与立是对立与统一的,破为立之前提;立乃破之目的,不立或立不稳、立不深入,破的意义就会消失,可见立显得更为重要。第二要正确处理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与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2、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识别力。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探索未知中坚持严谨求实、实事求是、不崇拜任何教条的作风,不迷信任何超自然、超科学的玄学异说。迷信却是背离于客观事实,是不合逻辑、不合事实的武断和臆想。人类科学飞速前进之日,正是迷信和神学败退之时。恩格斯指出:“在科学进军之前,一军接一军缴械了,一座要塞接着一座要塞投降了,直到科学最后占领了自然界无限的领域,并不为造物主留下立足的余地”。农民中科盲多,我国多年未农民进行科技教育,许多农村地区成了科技盲区,破除迷信和封建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普及工作。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科学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决定着民族的兴衰。

3、加强政策教育。当前农村不良习俗的泛滥是不争的现实,这与农民对于国家和党的政策的不了解或误解有关。在农村,许多人分不清宗教与迷信,他们将两者等同起来,因此有的农村干部就认为既是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那么封建迷信活动也是允许的。有的农民认为,政府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国家还拿钱修建寺院,农村就可以自由地修建土地庙,有的农民认为,允许基督教徒建教堂、回民建清真寺,老百姓建庙修祠,信神信鬼也符合政策。因此,必须加强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对待。

4、进行习俗文化教育。农村风俗习惯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能够起到特殊的调和作用,农民对风俗习惯的高度遵从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对风俗习惯的历史演进有极大关系。因此,应对农村加强习俗文化教育,让他们知道风俗习惯的总体发展历程和社会作用,才能使农民自觉地、更好地去看待和处理那些切身的民俗问题,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

二、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通常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制约下,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和特征的总和。因此,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必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体现。人们离开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建设也就不可能实现,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着力抓好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第二,改善生活方式能够促进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以改变不适应新形势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第三,精神文明的丰富成果要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为,首先要通过系统的知识灌输与思想教育,但新型生活方式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精神文明以一切形式渗透于其中,使其转化为农民自觉的准则或生活习惯。

三、努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习俗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时间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也就必然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作用于对经济基础。随着新生产力日益发展,人们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也就是改变了谋生的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改变的基础与前奏。因此,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着社会习俗的构造,必须站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中去探求民俗惯制,并进一步探讨社会思想形成和变异的根源。

农村其他不良习俗的产生和泛滥也同样根源于此,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所至。因此,移风易俗就必须以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为依据,除非不断地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才可使农民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得到全面更新,才有可能清除农村不良习俗的影响。

四、培养保障良好社会风俗的优秀组织

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当前我国农村许多漏俗之所以又开始泛滥起来,并愈演愈烈,这与农村党组织斗力减弱和党员干部素质降低有着极大关系。

一方面,土改后家庭成了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灭亡,集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基本丧失,这就给农村党建工作造成了困扰,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包括移风易俗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党组织由于工作方法落后,至今未找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或者领导干部软弱涣散,对农村工作放任自流,就算目睹农村出现不良习俗也同样视若无睹。更有甚者,一些党员干部自己等同于一般百姓,根本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参与其中。

2、充分发挥地方理事会的作用。农村的很多不良习俗都表现在红白喜事中,可以说,这是农村不良习俗的具体表现,因此,农村不良习俗要得到有效治理,第一措施是以村为单位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

第一,红白喜事理事会是农村的典型自治组织,所以应该由农民自发选举产生主要领导人,但必须在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把有文化、有经验、有威信、热心为群众办事的能人推举为理事,并要设置任职年限,到期换选。第二,理事会成员要进行一定的培训。由于在农村,红白喜事被当作头等大事,几乎每家每户均可能遇上这样的事,处理得当,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各方面能力较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俗农民科学
耕牛和农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农民
科学拔牙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