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相亲,谨防“便捷”成“便劫”

2017-11-06 21:06蓝风
妇女生活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便捷找对象群主

蓝风

编者按:

近几年,网络上各种各样的QQ群和微信群大行其道,从都市到乡村,从古稀老人到年幼孩童,群的影响几乎全覆盖——凡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一般都会加入几个群,如家人群、亲友群、同学群、业主群、舞友群等。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群能够轻易将大量有着某种相同经历、爱好或需求的人聚拢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信息沟通平台。于是一些有择偶、相亲需求的人便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组成了“相亲群”,与之相应的,网上相亲、群相亲等新型相亲模式也应运而生。那么,参与群相亲,或者说加入相亲群寻找对象,靠谱吗?有没有什么风险?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群相亲成时尚,线上找对象方便又快捷

“有情人”相亲微信群的群主杨大妈,早几年曾为女儿的婚事操碎了心。2016年,女儿过了29岁生日后,杨大妈抱着为女儿找对象这个唯一的目的,从家乡四川来到北京,住进了女儿家。

到了北京杨大妈才知道,女儿工作太忙了,根本没空找对象。她只好替女儿相亲,经常穿梭于北京各大公园相亲会。为了方便女儿跟征婚对象交流,杨大妈学会了玩微信,每次见到合适的相亲对象她便热情地提议与对方互加微信。微信里加的人多了,杨大妈突发奇想:如果自己建个微信群,将这些大男大女聚在一起,让他们自己聊,聊得投机了再约见面,效果岂不更好?她赶忙把这个想法说给几个常见面的老人,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就这样,2016年10月,杨大妈建了“有情人”相亲微信群,经常托人拉未婚青年男女入群。很快,“有情人”微信群就有了几十名群友。一年后,杨大妈的女儿真在这个群里找到了满意的对象。

女儿的婚事解决后,杨大妈并没有解散微信群,她开始把这个相亲微信群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做,在北京当起了网络月老。之所以留在北京,用杨大妈的话说,是因为“北京的娃儿们太忙,没时间处对象”。至今,杨大妈通过相亲群已为七对有情人牵线成功。

另一位热心月老陈先生是上海一家企业的工会主席,替公司大龄青年牵线搭桥是他的一项工作。一开始,他做这项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工会组织,与跟公司有来往的企业联合,不定期举办联谊会,通过郊游或者聚会等方式,将大龄青年聚在一起,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爱情火花。

这样的联谊会虽然收效不错,但每次组织活动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且仅局限于现场交流。如何让联谊会常态化?40岁的陈先生想到建个QQ群。那是2011年,当时有许多同城企业员工加入他们的联谊会QQ群。后来,随着微信的盛行,他又建了微信群,平时方便大家交流,周末则在群里举办相亲会。

陈先生策划的相亲会很独特,他将群成员分为男女嘉宾两场,建立“1男N女”和“1女N男”两种临时微信群,事先发布男女嘉宾预告,做成PPT,内容丰富,有工作照、生活照、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择偶要求等,然后像电视相亲节目一样,让有意者现场提问,当事人现场作答。他则作为主持人负责调动气氛,撮合互有好感的群成员一对一交流。

像这样由工会建立相亲群为员工解决婚恋问题的企业如今越来越多,甚至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网名叫“一叶知秋”的王先生就是通过相亲QQ群找到自己另一半的,他坦言,群相亲可免去面对面相亲的尴尬和拘谨,能比较自由轻松地聊天,聊多了就成了朋友。朋友间相约出去打球、吃饭、K歌什么的就自然而然了,接触中能对上眼当然好,对不上眼也没啥负担,只当多交个朋友。

专业婚介机构更是十分看好群相亲市场。近年来,一些大型婚介公司利用QQ群、微信相亲群,将相亲市场不断细化,分别按年龄、职业、区域等划分,让客户找对象更加精准。

在广州工作的湖北青年黄朝阳,就是通过一家婚介机构创办的老乡微信群“脱单”的。黄朝阳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广州工作,年近三十还未成家,原因是远在家乡的老母亲要求他找个湖北老乡,理由是外地人讲话听不懂,还是本地姑娘好沟通。可广州是个国际化大都市,茫茫人海中上哪儿去找中意的老乡啊?去年,黄朝阳听说有个老乡微信群,是专门为在广州工作的湖北大龄青年介绍对象的,就入了群。听到群友用家乡话跟他打招呼,黄朝陽倍感亲切。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家乡美景、美食、风土人情一下子勾住了他,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群。有天深夜,黄朝阳突然有诉说的冲动,就在群里坦露心迹,表达了他这些年在异乡寻寻觅觅仍孑然一身的落寞心情。群友纷纷安慰他,鼓励他加油,有个叫“月夜琴声”的网友更是@他要跟他私聊。对黄朝阳来说,那是一个甜蜜的不眠之夜。“月夜琴声”是湖北黄冈人,与黄朝阳的家乡一江之隔。她也是大学毕业后到广州闯荡,29岁仍孤身一人。两人越聊越投缘,不久之后成了恋人……

相亲群鱼龙混杂,一不小心掉进陷阱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相亲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甚至让群相亲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相亲方式。但不可否认,相亲群要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其虚拟性很难避免被那些别有用心者利用,也给参与群相亲的人增加了风险。

IT男杜先生是人们所说的剩男,为解决个人问题,今年初他在网上搜到一个当地的免费微信相亲群,不用交会员费就可加入。杜先生填写了个人资料,很快便获准通过。一进群,杜先生便看到一个到高端会所参加音乐会的活动通知,报名费480元。通知声称这笔钱是代收门票费,强调“愿者报名”。虽然有点贵,但活动中的一个游戏很吸引人:男女配对参加,当晚配对成功的可一对一交流。不过女方门票费须由男方支付。报名者很踊跃,居然有100多人参加。

经过交流、筛选后,杜先生跟一个做服装设计的女孩儿桑妮配对成功。女孩儿很漂亮,气质高雅,据说还会做菜,简直就是杜先生梦寐以求的那种人。那场所谓的音乐会乏善可陈,好在身旁的姑娘美丽动人,这就够了。杜先生心甘情愿地给桑妮买了门票,还送了花。可第二天,杜先生@桑妮时,女孩儿始终没有回应,后来干脆把他拉黑了。杜先生很不悦,找群主问究竟。群主解释道:“谈朋友是你情我愿的事……没关系,下次活动中兴许会遇到更好的呢!”

杜先生还在期待“下次”,却无意中听参加过这种活动的群友说出了内幕:“那些吃白食的女孩儿其实是群主找来拉动消费的托儿,消费越高,群主提成越多。什么不收费?其实他收的费比谁都高!还美其名曰为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其实完全是以赢利为目的!”

像杜先生遇到的这种以帮人找对象为噱头,通过组织活动、推销商品来赢利的群其实不少。所幸的是,杜先生很快知道了真相及时退了群。而不少通过相亲群找对象的男女却掉进陷阱损失惨重,大学女教师周丽就是典型的例子。

周丽35岁,有短暂婚史。离异后,她不想那么张扬地去征婚,便选择了通过微信群相亲。在一个微信交友群里,周丽认识了浙江的林先生。林先生跟她同岁,文科硕士,毕业后弃文经商,做起了餐饮生意,因为在事业上太投入,个人问题耽误了。两人聊得很投缘,决定见面。第一次约会,林先生飞到西安见周丽,因情投意合,两人住到了一起。作为回访,第二次见面是在林先生所在的浙江杭州。周丽听说过网络相亲的种种骗局,特意留了个心眼儿,要求到林先生的餐厅去参观,林先生欣然带她前往。餐厅规模不是很大,但有特色,生意还不错。尤其是一进店,就听到几个服务员很自然地称林先生为“林总”,周丽心里踏实了。

经过这两次约会后,两人开始谈婚论嫁。周丽这才发觉一个问题: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家到底安在哪儿?周丽正为此纠结时,有天早晨,林先生提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敲开了她家的门,说:“我把餐厅转让了,打算到西安来发展。”周丽万分感动,一头扑进了林先生怀里。

林先生住进周丽的公寓后,便马不停蹄地找门面房。几天后,周丽问他找得怎么样了,他叹了口气说:“偏远的地方不利于做生意,繁华地段租金又太高,我浙江那边的转让手续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办妥,目前资金有点接不上。”周丽问他差多少钱,他说还有近10万元缺口。周丽听了有些为难,说自己的钱刚交了房子首付,工资卡里只有3万多元,让他拿去先用。林先生当时感动得眼泪汪汪,推辞了半天后收下了。

第二天,周丽下班回家,推开门发现林先生的东西不见了。她连忙打他手机,关机!再拨,还是关机!难道他……是骗子?她不相信,跑到林先生说的门面去打听,人家说根本没人来谈出租的事。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杭州,找到那家餐厅,一问,人家说林总压根儿跟那家餐厅没任何关系,他只是他们的常客!再到他的住处,她才知道那是专门为跟她约会临时租的!

周丽回西安后大病一场,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因为她被骗走的不仅是那几万块钱,更是她全身心付出的感情!

29岁的机关公务员何艳,也因为群相亲引火烧身——

何艳在某地级市的机关工作,在当地,像她这样快30岁了还未结婚的女子堪称另类,几乎每个想为她牵线搭桥的人都会打探她成为剩女的原因。何艳因此决定,不再让人牵线,自己在网上找。就这样,她在一个名为“大龄青年相亲群”的群主承诺绝不外泄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入了群。群里大都是像她一样的大龄男女,大家同病相怜,交流起来比较自然。渐渐地,何艳放松了警惕,偶尔在群里晒晒生活照。她虽然年近三十,但是个美人坯子,稍一打扮便可称得上惊艳。也许正因为那些照片太招人,她很快被许多男网友追求,每天都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要加她微信,请求加好友与她私聊的人更是排着队。这一度让她看到了脱单的希望,可在加了几个有眼缘的微友私聊后,她发觉对方大都是为了“饱眼福”的,根本无法深入交流。后来她开始有意识地拒绝一些加好友请求。但有些多次申请仍被她拒绝的人,开始在验证信息里污言秽语。何艳不堪其扰,要求群主删除她的个人信息,然后退了群。

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大约退群一周后,何艳从一名同事发给她的一个微信截图上看到了自己的征婚信息,有图片有文字,还加了煽情的标题,信息发布者是一个被盗的微信号。何艳怒不可遏地找到“大龄青年相亲群”群主质问,群主却无辜地说:“你一退群我就撤下了你的信息,但之前或许有人留存了你的信息,这个我就管不了了。”何艳立即想起了那些被她拒绝过的网友,但究竟是谁在恶搞,又发了多少朋友圈,她无从知晓,欲哭无泪……

群里相亲有猫腻,谨防“便捷”成“便劫”

相親群借助便捷的网络社交平台,让不少青年男女缔结良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正如有的网友所言,越是便捷,就越是“便劫”——相亲群里可谓陷阱重重。具体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形:

通过诱导消费获利。指定约会地点消费,与不良商家暗中勾结,欺骗甚至敲诈受害人;以新店开张需送花篮或牌匾为噱头,骗当事人打款……前些年流行的“酒吧托”“花篮骗”把戏如今仍在相亲群里上演。但更为常见的是,群组织者以组织活动的方式赢利。许多相亲群里,组织相亲是由头,谋取私利是目的。有些相亲群里赤裸裸地推送广告,更有甚者,利用群成员的个人信息揽生意。也有一些群成员在找对象的过程中搞推销挣钱,比如有的群成员本身就是店主或微商,遇到合适对象就送秋波,在谈恋爱过程中推销商品,恋爱、生意两不误。

以恋爱为名借钱。这种骗局在网络相亲中最常见。像前文中周丽的遭遇一样,骗子一般抓住大龄单身男女急于脱单的心理,投其所好,以情动人,取得信任后骗取感情,再以各种无法拒绝的理由借钱,钱一到手立即闪人。也有贪心者还会连环骗,直到榨干受害人所有钱财后才收手。

以相亲为名骗色。这类骗子一般都是男性隐婚族。明明已婚却伪装单身,明明是个普通人,却以光鲜的外表假扮钻石王老五,在群里以玩弄女孩为目的,一旦得手,便玩失踪,寻找下一个目标。

除了以上存在主观恶意的骗局,相亲群里的个人信息本身往往也有其片面性和欺骗性。美化自我是人的本能,何况是放到社交平台上去推介自己,当然展示给人的都是最光鲜的一面,不可全信。对此有关专家指出,群相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需各方努力发挥网络社交平台优势,避免“便捷”成“便劫”。

作为群成员,应谨慎行事,以免上当受骗。有专家认为,选择群相亲者须把握好敞开心扉寻觅真爱与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之间的平衡,特别要做足安全功课。一是要端正心态,不要盲目跟风。入群前要明确自己的择偶标准,有的放矢,缩小选择范围,切忌被群里的海量信息弄花了眼。二是保护隐私,谨慎行事。在对对方有充分可靠的了解之前,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更不要在群里随意晒日常生活照。在锁定交往对象后,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随意与对方约会。应尽量多沟通,增进了解,循序渐进。在约会过程中更要冷静观察、谨慎行事。三是不要忽视很“俗”的外部因素,如工作状态、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空间上的距离等这些客观因素,因为相亲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这些因素对感情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四是注意识别骗术,见招拆招。打电话不接者很可能非单身,应立即收起幻想;要求送花篮又不愿先打钱过来的、开口借钱者多半是骗子,应直接拉黑;到指定地点约会先问酒品菜品价格再消费,不要怕丢面子;第一次单独约会时选择公共场所,并告知家人朋友自己的去向;找个借口“顺路”到他(她)上班的地方去看看,对方若推脱,应立即警惕。五是遇到泄露隐私或其他侵权行为,应积极维权。

作为群组织者,应严格自律,把好审核管理关。群相亲依托的是网络社交平台,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网络社交行为,而用于制约婚介机构的规范条例也不能直接用于网络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相亲群组织者的严格自律和严格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有行业操守。不管这个群有没有赢利行为,开办者都应自我约束,以帮单身人士找对象为目的,不赚偏离初衷的昧心钱。二是严格管理。对入群者应认真审核,把好准入关。设立入群门槛,制定群规。不上传身份证、学历证等一手资料,不达到一定年龄者不准入群。发现群里有不遵守规矩者或动机不纯者,应及时清理出群,并提醒其他群成员。

只有群成员和群组织者共同遵守底线,良性互动,网络相亲环境才能净化,群相亲才会越来越靠谱。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便捷找对象群主
大树当群主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关于“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的创业研究
等我
利用新型材料修复MG7340高精度卧轴圆台平面磨静压主轴
基于校园快递自助的APP设计
一种山地自行车防雨罩设计
幽默新群规
生活就像找对象
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