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及教学建议

2017-11-07 10:15赵洋
关键词:文本解读女性形象

赵洋

摘 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或自信乐观,或勤劳勇敢,或天真烂漫,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女性形象的凸显,以多角度解读深化认知,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女性形象;文本解读

教材作為学生学习知识、接触社会最直接最频繁的材料,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是十分丰富的,做好女性人物形象的教育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内容。

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归类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以下简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显得简单,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类别。

(一)勤劳善良、关爱家人的女性形象

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例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中的“母亲”,莫怀戚《散步》中的“母亲”和“妻子”,以及十分经典的《木兰诗》中的木兰,都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

(二)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女性形象

女孩人物形象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女性形象群体。通过对教材中女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用天真烂漫、热爱生活来概括这一群体的特征,典型的有于漪《往事依依》中的“我”以及贾平凹《月迹》中的“三妹”。

(三)聪明睿智、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非常典型的女性形象,即体现聪明睿智、勇敢坚强品质的女性,这一类群体的典型代表有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鲍西亚、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中的海伦·凯勒等。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教育意义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不比男性形象那么繁杂,但是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这些女性形象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宣扬母爱的感恩情感教育

如前文所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勤劳善良、关爱家人的女性形象,而母亲无疑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以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为例,邹韬奋通过生活细节的描述和叙述,展示了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在这篇课文中,母亲虽然没有进入社会,但是将其所有的情感、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通过细节描写,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真情真性、无怨无悔,也看到了母亲的活泼柔和和勤劳善良,这些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细节,然后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母亲,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对平时生活中忽略的有关母亲的感人细节进行重温,从而强化学生对母亲的浓厚情感,达到相应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教育

积极乐观心态的培养是初中阶段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使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中的海伦·凯勒,就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力量。在课文中,我们看到海伦·凯勒用十分乐观、渴望的心态叙说了“三天光明”的美好,面对着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海伦·凯勒并没有沉溺下去,而是正对缺陷,乐观生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如“课文中描写的景色美吗”“生活中我们是怎么获得这些美丽的景色、动听的声音和芬芳的花香的呢”“你怎么看待海伦·凯勒的三天渴望”等等,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的世界,体会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乐观心态,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珍惜美好生活、从容应对困难的积极健康心态。

(三)自信担当的责任意识教育

有自信、有担当是现代国家社会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女性形象为我们展示了自信担当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深明大义、勇敢坚强、载誉而归,教材中的木兰为学生树立了十分鲜明的自信担当的榜样。在强调责任意识的今天,教师应当紧紧抓住教材中女性形象的自信、担当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坚信自己的力量,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升华境界的智慧知性教育

智慧知性是现代女性的代名词,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智慧知性的角色形象,如上文提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她美丽动人同时也聪明机智,仁慈善良同时也行事果敢,教材中的鲍西亚让女性的智慧知性形象色彩更加浓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鲍西亚的睿智,同时也要看到智慧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教导学生要学会真正地欣赏内在美、心灵美和智慧美,不断地充实自己。

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女性形象教育的措施

在充分认识教材中主要的女性形象以及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教材,不断深化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教育效果。

(一)教学设计过程要突出女性形象的地位

体现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教育意义,要求教师要从意识上认识到教材中女性形象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凸显出女性形象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在《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引导学生认清戏剧冲突的情节发展以及个性化人物语言的品味方面,在人物形象方面,也将焦点集中在夏洛克这个复杂形象上,而忽视鲍西亚这一智慧知性的女性形象。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不到鲍西亚的正面形象,而且也无法体会莎士比亚对女性的尊重。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将鲍西亚的正面典型形象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甚至可以选择从鲍西亚的形象分析入手开展教学。

(二)在多角度解读中突出女性的地位

被选入到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十分经典的,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十分丰富的,经常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全面评判人性的习惯和能力。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菲利普夫人被看作是一个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坏女人”,实际上我们可以从“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等对话细节中,体会到菲利普夫人作为一个“母亲”所体现出来的对家庭、对孩子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体会菲利普夫人的情感,通过“从课文中你觉得菲利普夫人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正面、客观地看待菲利普夫人,多角度地了解和体会菲利普夫人这一女性形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在反思中深化对女性形象的认识

女性形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忽略或者被淡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工作者在传统理念下的意识缺失。受环境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比较少,这也就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所谓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教师要对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进行反思,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升学生对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感知和认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加入相应的开放性思考问题,如在《月迹》的学习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的妹妹(家里的、亲戚家的、邻居家的)都有哪些特点或者是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将文本中的形象拓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深化学生对女性形象的认识。

(责任编辑:方龙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女性形象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