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永生之旅

2017-11-08 03:29张雅意
海外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伊势神社日本

张雅意

处女神牛松阪

9:30楼下停车场。伴随着车子引擎的第一次启动,旅途就这样默默开始了。京都的天空飘荡着一种似霾非霾的物质,阴阴的却清新湿润。我心中满是对未知旅途的不安和渴望。车载GPS传来的不是熟悉的志玲姐姐的声音,右舵左转时让人晕头转向,百米一停,然而所有的不适应在四五个拐角后都烟消云散了。

130km的车程居然开了近3个小时,因为日本的弯道实在是太多了!临近松阪市还有十几公里就可以看到路边的告示牌:松阪牛,松阪牛,还是松阪牛……作为一个吃货,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和牛”的小知识。

1. 和牛与国产牛:简单说和牛是品种,国产牛是产地。和牛是日本食用种牛,共4种——黑毛、褐毛、无角、短角。国产牛是在日本土生土长的牛。

2.三大和牛:神户、松阪、近江3地的国产黑毛和牛被称为“日本三大和牛”。其品质、血统、历史是其它和牛不能匹敌的。按照专业评级,按肉质密度又可分为A-D、1-5,共20个等级,A5最高。不言而喻,如果你吃到了三大和牛中任意一种的A5级牛肉,那么恭喜你,你在吃货道路上获得了新成就——“和牛征服者”。

3.松阪牛:三大和牛中松阪牛应该是最精致的,因为它们都是“处女”牛。吃精草配豆饼,晚上喝啤酒,时不时还要用烧酒做個“马杀鸡”。天堂般的500天生命过后,它们被送上了餐桌。日本人每次吃饭前都要双手合十说上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感谢赐予我食物)”,无从分辨是感恩还是忏悔。

松阪市有很多烤肉店,寻了一家当地人常去的“一升びん(一升瓶)”,价格还算公道。想来松阪本地人他们是断不敢欺瞒的。霜降粉地,黑炉红苗,正宗A5松阪牛的味道无愧于“和牛艺术品”的称号。各位食客吃松阪牛大可不必去那些高级料亭,看着那精致的盘盘碗碗,一个接一个端上来,然后正襟危坐着细细把玩。毕竟这些“处女牛神”们生于草原,死于草原,想来我们享用的时候也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能祭慰其在天之灵……

天照的神居“伊势神宫”

酒足饭饱,一路东行。车进伊势境内,身侧不知何时多了一条清澈无比的河流如影随行,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神河——五十铃川。一座百米长桥横跨川上,这就是连接着圣界与俗界的伊势神宫宇治桥。两座纯木质明神型大鸟居镇守在桥的两端,低调而高贵。这里就是日本神社的顶点,供奉着日本大和民族总氏神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说它是日本神社的顶点,并非要把众神分出三六九等,实在是因为这个地方太神秘,太不同寻常了……

伊势神宫的创建年份已不可考,但最早的记录开始于6世纪。境内禁止砍伐树木,捕杀生灵,直到1957年才对外开放,外国人才能进入神宫境内。进入神宫境内的第一反应是“原始”。掬一捧神河之水,感恩未被人类污染的那份清澈;垂首千年古树下,默默探问前世今生因果。站在这里,可以轻易地感悟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和佛教的不生不灭,也许这就是神域的力量。

伊势神宫与其他神社不同,这里没有赛钱箱,也没有绘马、抽签。没有赛钱箱是因为这里是皇币社,只有皇族才有资格供奉(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踊跃地把钱扔到地上)。没有绘马和抽签是因为在这里,神不接受任何私人的祈愿,只负责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安康。

神宫至今奉行20年一次的式年迁宫规制。所谓迁宫是指在神社境内打造两块大小完全相同的地基,每隔20年推倒旧的神社在相邻地基建立一模一样的新神社。用最易腐坏的茅草木块打造的永生不灭的神的宫邸,靠的不是坚固与维护,而是一次次地推翻重建……

日本文化中的 “重造”精神让人不寒而栗。怎样参透没有“永恒”的“永恒”? 从外宫出来,参道小路是必逛的,其中最打眼的就是一种叫“赤福”的小糕点,味道依旧是日式茶点的那种“奥甜”,糕点上的波纹纹饰代表神河五十铃川的清流,馅儿里的白色年糕象征着河床中日夜被洗涤的白色砂玉。

找个河床边上的咖啡店,就上一杯清苦绵润的抹茶,坐忘夕落月升,还是蛮闲适的一段感受。可惜这不是公路电影的画面。匆匆买上一盒赤福,塞进车里,启动引擎,赶往鸟羽港坐最后一班渡轮,因为今晚我们将离开大陆,在离岛——答志岛度过第一个夜晚。

海女与伊势大虾

14公里开了好久,频繁的拐弯加剧了我的晕车反应(后来上下高野山后,回想起来,觉得这条路其实应该算笔直)。港口人不多,我们用自动售票机买了船票,坐等船来。无聊中看起厅里关于海女的展览,颇为感动。海女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目前日本仅2000多名海女,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鸟羽、志摩地区。即便是冬天,海女们也一袭白衣裹身,不戴任何供氧器具,潜到海下15米左右的深度(历史记录最深的到达50米)采集鲍鱼、伊势海老等珍贵海物,所有的生存保障只是腰上的一根救命绳索。我曾多次体验海下失温,佩戴一身重装备,还要被潜导警告安全潜水,防止肺泡破裂,想到这里,我对海女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海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绳文时代,据说因为女子皮下脂肪厚,所以适合素潜,且海妖多为女子,男子下海容易被迷惑。古代皇室特供的鲍鱼都是由海女亲手从深海拾取。潜水技术发展至今,还有这样一群人拼着3分钟的生命极限把它当作职业,我只能说日本人对传统的执着,世间恐无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出其项背(据说资深海女可以素潜5分钟,而普通人的屏气极限为1分钟左右)。也许正是这种取食的不易,才会让人对生存有所畏惧,才会珍惜每一份食材,才会发自内心的说出那句:“いただきます(感谢赐予我食物)”。上岛前的这番感触,让我入住后的那顿伊势海老海鲜盛宴有了更多的“文化含义”。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吃得壳都不剩!endprint

在小豆岛、屋久岛等日本的离岛,我深刻体会到离岛居民的纯朴和好客,是那种骨子里的善意,而非都市中职业待客的微笑。和式温泉饭店,不算豪华却很正宗,既然到了伊势又恰逢正月,少不得要尝尝正宗的龙虾之王——伊势海老(伊势龙虾)。其实伊势龙虾并非伊势特产,沿着太平洋西海岸都可以捕获到龙虾,只因黑潮渔场位于伊势湾,这里的龙虾最为壮硕鲜美,所以才得名伊势龙虾。伊势龙虾通常长20-30cm,最大也不超过40cm,甲壳透润,须钳威武,天生的好皮囊,虾肉玲珑弹嫩,秀外慧中,晶莹剔透,即使是拿海鲜做家常便饭的日本人也奉其为珍馐美馔。伊势龙虾的日文发音为“いせえび(iseebi)”,谐音“(威勢がいい)”,是“好气势”的意思,再加上长须弓腰象征着长寿,也是日本有名的吉祥物。正月的门松上往往会点缀上一只虾甲壳,期盼来年兴旺发达。

我们在民宿定了大虾晚餐,不多时婆婆端上半扇门板那么大的一个托盘,上面摆满了各式海幸。原谅我吃完就忘的记性,目前能记住的只有“伊勢海老鲜刺身”“河豚鲜蔬火锅”“酱烤红鲷鱼”“什锦刺身拼盘”“鲍鱼刺身”“海鲜釜蒸饭”。伊势龙虾好不好吃我不敢说,但那一口Q弹的刺身入口后,甜甜嫩滑的口感刺激味觉,沉浸其中,无限享受。前一阵子在写关于日本料理的文章,对日本料理的历史有些了解,个人总结日本料理就两个特征:對食材新鲜度执着的追求;对料理摆盘极致的审美。如果再深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日本人太不擅长于“做”饭了。吃过会席料理的朋友们,恭喜你已经领略了日本所有的烹饪技巧:腌、拌、炸、烧(烤)、蒸、锅。你能再说出第7种,我请你一只伊势大虾。烹饪方式的单调造就了对食材质量的苛求。朋友有句名言:除了食材,一切都是浮云……

高野山之头文字D

第二日。从伊势出发去高野山,理论车程179km,需要用时3小时35分。然而那仅仅是理论。GPS上看似笔直的蓝线在具体驾驶过程中则是无数的“发卡弯儿”和“剪刀把儿”。雨也来凑趣,如果你觉得雨中开山路太糟糕了,那你错了,因为第二天下山时我们遇到了大雪。必须承认,开山路还是很刺激的,先是穿越一个又一个5km开外的长隧道,体验冲出黑暗的快感,不过这样的隧道穿过30条以上后就会变成噩梦。麻木的大脑甚至会让你喊出一些胡言乱语……

之后便是高野山婀娜的山路,狭窄的地方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在走单行线。每一次错车都会使肾上腺素飙升一次,而这种感受在雪地下山途中则演变成另一种点刹到抖腿停不下来的“欢快”。脑海中全是滑雪减速的要领,犁式刹车对于如此陡的山坡显然并不适用,索性放任它侧滑,用大回转解决一切问题。原谅我没办法拍下那纯白的世界,因为那时我的眼和手已被车子霸占,但我的心仍能捕捉到满山的雪挂垂下枝头,默默送迎的诚意。

云海飞龙金刚峰寺

严格意义上说,高野山并不是座山,而是比邻的8座千米高山的总称。八叶连山如同一捧莲花,捧出一座山中平台,平台中坐落着大大小小120余座真言宗寺庙。日本密宗修行分两支,天台宗被称为台密,真言宗被称为东密。1200年来日本东密恪守着严格的戒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传承,至今香火不断。由于路途艰难,入住赤松院后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沿途寺庙颇多,时间有限只好挑选精华。

高野山必去的地方有3处:真言宗总本山金刚峰寺、最古老的真言宗寺庙坛上伽蓝和万灵供养的奥之院。从赤松院出来步行10分钟不到就看到了气派非凡的金刚峰寺山门,依旧是我喜爱的纯木色建筑,沧桑中带着看破红尘的那种空寂。门上的三叶葵纹和三巴水纹铜锈斑斑,据说日本千宗万庙,只有这里的寺纹是双纹。进寺礼佛,方知“总本山”三字何等契阔。僧房鳞次栉比,庭院深深,白沙云海,石龙隐没,龙安寺的虎渡儿与这里的石庭根本不是同一种风格。140多块精心挑选的花岗岩,有心无意地散落在粒粒如玉的白沙间,化作两条蟠龙。你若不动,龙则静付云海;你若移步,龙则遨游九天。看得久了似有所悟,却又觉得懵懂,想来真正的禅意诚如那云中之龙,看得真切了反而又觉虚幻了。

裹紧衣服才发觉手脚已冰凉,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了不止七八度,再看下去只怕禅意没参透,自己先冻透了。好在寺内颇贴心地备了热茶素点,围炉饮茶,佛前自在。自知是个没有慧根的俗物,却偏爱佛灯香花的味道。真言也罢,净土也好,我只爱那拈花一指,叶中菩提。

云压得越来越低,光线暗到不得不调整ISO才能准确对焦。急火火地赶到壇场伽蓝,看到了48米高的高野山象征——根本大塔,鲜艳的丹红让我错愕,想来是新翻修过的。倒是周边的不动堂,金堂、绿苔拂顶,茅蕗加身,很有几分千年古寺的风貌,毕竟这里才是高野山真言宗最初的道场。虔心礼佛,转塔诵经,想是感应了天地,瓢泼大雨倾盆而下,雨中观寺廊灯影摇曳,风中听塔侧风铃叮当,本应惬意地享受。唯有一点,雨实在是太大了。想起以前看介绍,据说日本开国后有不少肉食多毛的“异人”(其实就是外国人)也曾上高野山玩耍,法术高强的高野圣僧们就会呼风唤雨,让高野山下起暴雨,洗刷掉异人带来的污秽。想起头晚的虾虾蟹蟹、鲍鱼河豚,我不禁因这个传说顷刻万绪。

终于凭着一把小伞逃回了赤松院,来不及用膳,先泡了个澡。晚上订了寺庙有名的“高野山精进料理”。所谓精进料理就是素斋,没有一丝荤腥,凭着食材的新鲜和制作的精细而成为日本特色料理之一。僧人引着我俩进了一个和式房间,屏风上3只猛虎威风凛凛。餐已摆好,连筷子都已被加持,正襟危坐,想起先人的教诲,一餐一饭皆修行,于是正儿八经,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结果不到一分钟,我们就坚持不住了。先是从脚麻开始,接着就是同伴互相怂恿,拿出手机自拍,拍完自己,再给斋饭“开光”。忙了一溜够,姿态已从正坐改为半躺。看着身边一位独来的大姐始终一丝不苟地正坐,默默地一口一口吃掉面前的每份食物,由衷钦佩的同时,不由感叹自己确实达不到如此境界。endprint

斋饭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我记得那晚我吃了3碗米饭。晚上早早入睡,因为第二天早上7点还要参加寺庙的早课。事实上早课是6点开始,我们当时接到的通知有误。

还好早饭时间没有错过。进了屋子,就看见一群老外排排坐,盘腿吃着米饭,喝着酱汤,估计是都没睡醒的缘故,饭堂格外安静。静默地用过早饭后整理行囊,郁闷地出门上车,听到对面熊谷寺早课的钟声刚好敲响。雪中肃立,僧人铿锵有力的诵经抑扬顿挫甚为悦耳。

奥之院是离开高野山前的最后一站。这里有真言宗开山始祖空海大师的灵庙和20万座大大小小的供养塔。对20万座供养塔的数字本无概念,身临其境才知密密麻麻的布局多么震撼。因空海临终曾留遗誓,56亿年后将随弥勒佛下界拯救众生,因此这些供养塔成了极乐净土的“期房”。以织田信长(这位绰号“六天魔王”的佛敌曾一度攻打高野山,屠杀1300多名高野山僧人,最终还是分骨此地)为首的大批战国大名自知作孽深重,抢着在这里置办不动产。武田信玄父子、上杉谦信、明智光秀、石田三成、德川家康父子、伊达政宗、岛津义弘,这些前世的冤家们轰轰烈烈打了一辈子,死了却“毗邻而居”。

除了这些历史人物,2公里长的参道两边各大知名公司的集体慰灵碑也颇夺人眼球:松下电器、岛津制药、日产,最高调的要数上岛咖啡,咖啡品牌立于森森然的林中墓道中,想来众灵们有了休闲去处。

从一之桥开始的墓道到中之桥告了一个段落,至此为止是墓区。跨过中之桥就是空海的灵庙了,这里被称为圣域,禁止拍照。据说每一座桥梁都代表着连接他界的媒介,跨过一之桥我们到了死域,而跨过中之桥我们则踏上了极乐净土,短短一个小时便经历了一次永生的轮回。空海的灵庙不大,地下却别有洞天,这里供奉着信徒们不计其数的奉灯,每一盏灯的光微弱如豆,若千万盏汇聚一处便是永世的光明。回到“人间”望向那乱石群塔搭建的异样空间,线条渐渐模糊成赭石色和苔绿色的大片色块,粉雪飘落其上,把一切化作透明的冰柱,而那冰柱自将消于无形。

熊野古道的脉动

到达熊野本宫大社停车场时,时针指向2点,必须赶上2点20分去往发心门王子的末班公交车,因为这样才能在天黑之前穿过著名的8公里熊野古道,踏出参觐熊野三山的第一步。20分钟的富余时间,刚好够我们在便利店午餐,并参观日本第一大鸟居——大斋原鸟居。

熊野信仰比高野山信仰还要古老。原住民们在这里以伐木狩猎为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巨木崇拜”。6世纪开始,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山岳佛教的传播,一群在山中苦修的“圣人”(日文称之为“山伏”)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虐”活动……熊野三山分别指的是供奉素盏明尊的本宫大社、供奉伊奘诺男神的速玉大社和供奉伊奘冉女神的那智大社,这3位神仙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关系不和的一家三口。因山伏多是佛教信徒,神佛习合在这里开出了第一支鲜艳花朵。三山大社又分别兼任了弥勒道场、药师佛道场和千手观音道场的职责。神佛习合是指日本神和佛教佛陀之间的化身关系。佛到了日本就会化身成日本的神,而日本的神也可以以佛的姿态出现。这种无原则的融合实在有些牵强,偏偏日本人还追求细节,特意把伊奘冉女神对应成同样女身的观音菩萨。

熊野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创造出一种无论男女、贵贱,信与不信,众生入我境皆得解脱的氛围,自古以来朝圣者不计其数。日语中“蟻の熊野詣(蚂蚁的熊野参拜)”一词形容排队参拜熊野的人群如蚂蚁密密麻麻布满古道。熊野古道共6支,分别为纪伊、伊势、大峰、大边、中边、小边。这些古道呈网状分布,很有些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架势。如今最原汁原味且保留下来供游客体验的是从发心门王子到本宫大社的中边路。

我的古道探幽即将开始。起点处静心拜谒,心想着发心、修行、等觉、妙觉这4门修行断不适合我这浮躁的性子,但发个向善的心还是可以做到的,带着这颗善心,我的脚步踏上了那条千年来无数人涉足过的林道。从发心门到水吞的道路相对好走,大部分是公路,间或还能穿过一个个小镇。树林像是质地细密的纱帘,把阳光滤得柔柔的,洒在前行的道路上,就在你走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刷的一下子,树帘撤去,眼前则是蓝天白云,青山小镇的田野风貌,让人精神抖擞。

过了水吞王子,两侧的树木颇有威势地压了过来,将前行的道路挤压成一条细线。人行走在那条细线上,再也没有了别的想法,因为这里只有形态单一的树,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其中,枯燥单调,与此同时头脑却异常活跃。地上散落的松核野果就像是五线谱上快活的符点,我捡拾着,蹦跳着前行,想象所谓的人生乐章怕就是这个含义。遗憾的是这种想像实在过于耗费体力,最终被我放弃。

接下来路上纵横交错的根茎接过了思考的接力棒。我蹲下身仔细望着它们,惊讶于它们呈现的美丽姿态。而那深入土下的部分如何延展幻化才是我真正痴迷的。喜欢树,也许正是因为它和大自然紧密连接。站起身看着眼前纵深远方的熊野古道,虽细小蜿蜒却与那些盘根错节的根茎于无限远处完美契合。一瞬间发现自己竟行走在大自然的血脉中,回到了原始的状态。深深地呼吸,终于明白了为何日本人叫这里“甦りの道(复苏之路)”。

到达拜伏王子的时候有一个大坡,爬上去看到自己刚刚曾赞服不已的日本第一大鸟居,已然变成了火柴棍儿大小。大小、多少、形態取决于你所站的位置以及高度,我想人们在这里拜伏的绝不是那个山下的鸟居,而是色空两忘的亘古真理。走完最后一段拜伏王子到拔户王子的古道,和我们一同前行的一个女孩的脚已经磨出了血泡,3个小时的山路,耳边回响着古道的脉动,一瞬间觉得三山皆可不拜,因为我想要的已经得到了。

终于到了熊野三山之一的本宫大社,心情平静,没有愿望达成时的欣喜若狂,也许平静是神给我们最好的恩赐。神社建筑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修验道神社的规制,依山而建,融于自然。粗大的连注绳彰显着素盏明尊的神力,皇室的家徽记录着各天皇参拜的次数:白河天皇12次、鸟羽天皇23次、后白河天皇34次、后鸟羽天皇29次……日本皇室对熊野无限痴迷。毕竟那时候的人们深信这里是净土的入口,每一次参拜便是获得一次永生。endprint

匆匆离开这里,因为还要赶50公里的夜路才能到今晚我们入住的浦岛酒店。学日语的人都应该知道浦岛太郎的故事。一个勇敢少年拯救了被霸凌的乌龟,乌龟感恩,带他去了龙宫。少年在龙宫得到了龙女的青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少年想念家乡,最终离开了爱妻。回到故土发现物是人非,悲伤少年打开龙女赠予的宝盒,于是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如此包含英雄探险、魔幻穿越、文艺爱情、人生感悟、恐怖玄疑、黑色幽默的题材竟没有被好莱坞看中,实在是未解之谜。今晚我们下榻之地就是这个故事的起源地——那智浦。当然下榻此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有日本最著名的岩窟温泉——忘归洞。

停好车后,我们换乘酒店的接驳车到码头,再换船上岛,繁琐却井然有序。因为岛上只有这家饭店,更准确地说,这个饭店就是这个岛。饭店大如龙宫,分5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色的温泉可以享受。对于奔波一天的我们来说,再没有比泡温泉更舒适的事情了。趴在洞窟被温泉水泡得滑溜溜的天然岩石上,一边听着洞外海水拍打礁石的轰鸣,一边感受着热力从每个毛孔渗透到身体里,白蒙蒙的水气散逸在空气中,多么美好的一天!

清晨,拉开窗帘,眼前的景色更加迷人。低空盘旋的鹰正准备享用早膳,而我则第一次用24-70镜头拍摄到飞鸟。想着就此要离别龙宫,同伴互相叮嘱今天千万不要打开任何盒子或盒子状的物件,以免历史悲剧重现。可后来转念一想,万一发生意外,我们要去的速玉大社和那智大社仍有起死回生之功效,心下顿时释然了。

速玉大社的大梛君

熊野三山呈三角状分布,间距都在20公里左右,从那智胜浦驱车30分钟左右到达了位于新宫市区的熊野速玉大社。三社中只有这里不依山傍水,完全没有修验道神社的原始气息,完全是城市神社那抹熟悉的丹红。这里供奉的主神是速玉大神,也就是创世男神——伊奘诺命,他的妻子伊奘冉命作为侧神陪伴左右。也许是审美疲劳的缘故,我的注意力再也集中不到那高大庄严的建筑和神社营造的神圣气氛中,反而是神社的一对石狮子看得我饶有兴味,不仅能给大神站岗,而且憨态可掬。

神社境内一棵几十米高的参天大梛树据说已有千年,是日本第一大梛。我的巨树情结再次被唤醒,抬头瞻仰许久。不知为何,每次看到这种擎天巨木都会觉得通体舒畅。同行的女孩在大梛树脚下求了个签,签子做成梛叶的样子,极为精巧。因今天还要赶在晚上7点前回京都还车,不敢过多停留,就此离开。

那智大社的飞龙

从速玉大社到那智大社要走一段回头路,车停在那智瀑布的停车场,参观完日本第一瀑布那智瀑布后,沿着参道可以直接上到那智大社。因前几日的降雨,我对落差133米的日本第一瀑颇有期待。而景在眼前的那一刻,唯有和同伴相视一笑了。小白龙线条婀娜纤细,美不胜收。中国有条大黄龙,比它更壮阔,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这两条瀑布,一条秀丽,一条雄壮,各有风格,平分秋色。

从这里通往那智大社的参道也叫熊野古道,长度不如中边道,道旁的景致却似乎更胜一筹。道的顶端有座红色巨塔,视野内“那智白龙”一线飞天,红白相衬,仿若已入仙境。青岸渡寺与那智大社比邻而居,近得不分彼此,这也是神佛习合了的缘故。

第一次在神社看到香爐,不过佛香换成了薪火。火苗舞动,犹如巫女的神乐舞。

归途

实在不想再经过那“十八盘,锦连环”的高野山路,于是绕路白浜沿海道路回京都。沿着本州岛的最南端一路飞驰,看海水蔚蓝、无边无涯的伸展开来。十几座桥墩一样的巨石一字排开,探入海中,颇为壮观。车子里各种带着海风味道的劲歌循环播放,手指欢快地跟着节拍敲打着方向盘,一切都预示着本次欢乐的旅行圆满结束。endprint

猜你喜欢
伊势神社日本
探寻日本
卖文创
神社的“熊猫”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探访G7举办地日本伊势志摩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