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身论

2017-11-08 07:34卢昌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修德之德论语

作者简介:卢昌杰(1991-),男,汉族,甘肃人,西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孔子所务,一言以蔽之,和。和无不在,在身,则为心安。

修身之术,在于成德,德者,处世之正道,得于心而不失者。

生而有之者谓之性,饥渴思饮食,冷暖思衣裳,贪得而患失,穷欲而尽欢,凡人莫不有之,然,竭世之所有,难奉一人之私欲,取舍之间,君子小人分也。“小人喻于利”,唯己之所得,无所不用其极,以身殉物,而欲日长,行日恶,敌日多,欲日长,则心常不足,行日恶,则人多怨望,敌日多,则不测难防,故身尝片刻之欢,心有戚戚终日之患。“君子喻于义”,害人者不取,食不求饱,居不求安,心不役于物,而欲日消,行日善,益友日多,欲日消,则心常安乐,行日善,则人多亲敬,益友日多,则患难多助,故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富而好礼,泰而不骄,坦荡荡而已。

利义之取在人,祸福吉凶在天,利取祸,义招福,然有所不行者,天命也。天之所赋,固有不同,修与不修,则在己。遇与不遇,因世而异,觉与不觉,则在德。“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苟免者,常怀忧戚,苟丧者,不失坦荡。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尽人事,安天命而已。

修身之德,列其条目,则有仁义,直知敏俭勇恒温,信礼忠恭让宽惠。

仁为全德,朱子曰,“仁道至大,非全体不息者,不足以当之”,一德不备,不足以为仁,备而不永,不足以为仁。

义者,宜也。行仁则为义。然一事之中,或有数德,彼此相悖,行此则失彼,行彼则失此,故须称其小大,此之谓权。井有仁焉,君子不往,存知。嫂溺,援之以手,爱亲。杀身成仁,重义。故子不称小信,不嘉蛮勇,不善佞知,不许乡愿,戒子夏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共学不必有知,适道不必能守,能守不必得宜,唯知其本末,通其精疏者,可行义而不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修德之先,在直。直者,非不隐之谓,乃不欺之意。内不欺心,外不欺人,是谓直。故证父攘羊,人情不忍,夫子不与。子路使家臣治丧,无臣而为有臣,子责其欺天。

质直则可以为学。子言“六言六蔽”,仁知信直勇刚,“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人之质盖有不期而中者,然不学则不知所以中,则不中者多矣,故必学。

“明照于事曰知”。知则敏。知之来,在学与思。所学,则前人之思,所思,則己之独见。失学,则遗其捷径,故殆。不思,则难得于心,故罔。二者不可偏废。

俭者,去奢从约,节制之谓。欲胜则物,心不能安,而无所不为,成德之贼也。节欲非自苦,德胜欲则可。欲而可得,得之以道则取,欲而不可得,取之不义则安。故夫子绝粮而不滥,割不正而不食,时也。

无欲则刚,刚则勇。死生亦大矣,而不存于心,唯义之所之,是谓勇。无勇必避祸,避祸或违道,违道则德败。

“人而无德,不可以做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者,久也。不恒则能知不能守,是“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内仁德全,则心和,心和则色必温。

与人交接之德,则有信、礼、恭、让、忠、惠、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无信,则人不信,不信则相欺,相欺则交必绝,故信者交之始。

礼者,义理之节文。凡人之心虽一,而言行各异,则其意难通,故圣人依义理风俗而修礼,以为言行之法则。礼主敬,《礼记》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毋不敬”,不敬则辱人,辱人则意不平,意不平则乱生,故与人交,不可缺礼。

凡取,不让则有争,争则不和,故有让。可让者,利也,不可让者道也,故曰“当仁不让于师”。敬存于内,则恭行于外。俭而寡欲,敬而行恭,则能让。

泛交可止于信、礼、恭、让而已,友交则必有忠、惠。

忠,《玉篇》“直也”,《增韵》“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疏曰,“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盖未与人交,而存诸心者曰直。泛交不及忠,子夏曰“其不可与者拒之”,拒者,敬而远之。“友以辅仁”,“君子成人之美”,“己欲达而达人”,友交则必正人之失,成人之善,由其心而尽其力,故有谓“尽己曰忠”。又有通财之义,友贫,无坐视之理,必思济之,此谓惠。

信、礼、恭、让、忠、惠,六德行而人不亲者,盖有之与。故《礼记》曰“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吕大临曰“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人厚而莫之应,此交之所以难全也。欢,谓好于我。忠,谓尽心于我。好于我者,望之不深,则不至于倦而难继也,酬酒不举三酌,油油而退,是也。尽心于我者,不要其必力致,则不至于不能免而绝也,每有良朋,烝也无戎,是也”。厚责己而薄责人,此之谓宽,谓敦厚。

知则明理而已,德则非修不得。

知德之义,不足以成德。修德之道,有择居,择友,迁善,不贰过,日新。

善有受之于人者,择居、择友是也。“里仁为美”,“友以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此渐染成德而不自知者。有自进者,“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此之谓迁善。“过则毋惮改”,此之谓不贰过。

日用之间,皆是修德之处。若有吝者,爱财而不愿予人,可于人有求之时,强忍而舍之,使日有惠行,则惠德日长,此之谓修,修者,由行生德也。

勤学善思而敏于行,则德日进而不能止,此之谓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可至于至善而不迁。全德成,则可谓仁。“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命不忧,明理不惑,循道不惧,不忧不惑不惧,则心安。此盖《论语》修身之大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德之德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人生“十不得”
常修“四为”之德
《论语·为政第二》
做官与“修德”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