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社会新闻所应把握的原则

2017-11-08 13:04王芳
记者摇篮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原则

王芳

【摘 要】如今媒体环境越发多元化,电视社会新闻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提升电视社会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研究的方向。本文浅析电视社会新闻应把握的原则,以此给从业人员提供灵感与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 社会基层 媒体环境 原则

由于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所能实现的功能让新闻传播理念产生较大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社会新闻从业人员始终要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不断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展现其所具备的价值,把握其应有的原则,全力做好电视社会新闻。

一、多角度选择,提升电视社会新闻传播力

如今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越发提高,同一热点所引发的电视社会新闻也越来越丰富。然而这些电视社会新闻往往大同小异,在取材区别不大的情况下,许多新闻往往没有选择独特的角度制作电视社会新闻,这便造成电视社会新闻传播不力的现状。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需多角度地选择新闻切入点,以提升电视社会新闻的传播力度。

首先,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找到符合观众心理的角度而报道。面对如此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报道电视社会新闻一定要走心,否则在竞争中将没有优势。一篇走心的电视社会新闻,一定要贴近社会基层本身,在基层中寻找观众最关注的焦点,从中揣摩观众的心理,来找到适合的角度,提炼出主题,从而将新闻报道出来。如在报道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时,其选择的角度一定要贴近百姓的生活,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切入事件本身,从人民群众身边挖掘素材,从中了解他们的诉求以及对生活的期待。通过这些真实发生的新闻源精心地编排制作出的电视社会新闻,才能够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发观众的主动思考,因为百姓的真实诉求,才是观众最想看到,也是观众最关心的。

其次,同中求异,吸收借鉴中寻求独立视角。如今网络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很多电视社会新闻都会在网络上第一时间传递开来,其中有很多新闻的主题思路较为相似,这就造成了当今新闻同质化的现状。电视社会新闻若想有较大的影响力,则需新闻从业人员面对同一事件,在吸收借鉴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同时,同中求异,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維,以寻求独特视角来制作电视社会新闻,从而完成独家新闻报道。新闻从业人员在采集新闻素材时,要尽可能透过事件的表象,发现事件背后潜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切入,既能够与其他新闻有所区别,又能够以新的角度、新的看法、新的观点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深层次追问,提高电视社会新闻影响力

如今许多发布的新闻只是将热点事件广而告之,并没有完全将新闻的作用展现出来。作为非常受百姓关注的电视社会新闻,需要有一种对事件本质不断追问的姿态,将社会事件原原本本地展现给观众,将一则电视社会新闻转向成为一篇深度报道,在报道层面上区别于其他新闻,以此提高电视社会新闻影响力。要实现深层次的追问,新闻从业人员在赶赴现场后不应单单局限于采集新闻素材,要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把控,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合理地追问,根据新闻报道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出新闻信息,逐渐引导观众贴近事件的真相。

此外,新闻从业人员还要横向展开新闻联动,以求得新闻的深度。新闻从业人员在挖掘新闻素材时,要善于利用具有优势的新闻源。通过获取其他新闻源,并横向展开新闻联动,对有利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增加新闻的深度,以提高电视社会新闻影响力。

新闻从业人员还应重视新闻评论为电视社会新闻带来的积极影响。如今,观众对于电视社会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深度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观众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取事件始末,他们所关注的更是包括社会各界对事件的多方面看法等。所以电视社会新闻加大新闻评论力度,则有助于观众产生主观的思考。新闻评论不单单是扩大新闻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它更能够让电视社会新闻的专业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如今新闻行业已然进入了观点至上的时代,没有足够客观、深度的观点表明,新闻将很快失去其应有的价值。通过邀请评论员对事件展开更为深刻的论述,一方面能够让观众了解到专业人士对其客观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观众在评论员的言语中更为深刻地了解到事件背后的故事,从而更为积极地展开思考。在新闻播出的同时,还应运用移动终端所实现的功能,让观众真正地参与到话题中去,随时与其交流互动,扩大电视社会新闻在群众心中影响力度。

三、适度报道,加强媒体公信力

电视社会新闻,往往是由于一件突发的紧急事件而在短时间被报道出来,而面对突发事件,电视社会新闻若能够体现出较大的轰动性,将会给电视台带来诸多利益。如今由于电视媒体经营机制主要以收视率为主,这就造成了许多电视社会新闻为求获得高收视率而夸大事件本身,人为地造成轰动效应,让电视社会新闻的质量相对而言处在较低位置。那么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电视社会新闻时,要对报道分寸有着较为严格的把握,避免将突发事件过度地渲染。新闻从业人员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应具备良好的大局观以及合格的政治素养,应该负责任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报道,不能因为追求影响力而夸大其词。突发性社会事件一经报出,极易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如果过分地渲染轰动性,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社会的恐慌,甚至危害社会安定有序。所以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突发性事件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积极推广能够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的报道,尽可能让公众对热点事件产生良性的心理反应。新闻从业人员面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需要慎重地对待,无论是在新闻采集阶段还是新闻编排阶段,一定要紧贴事实,适度地增加渲染,避免给观众言语上的误导。

任何一则电视社会新闻的播出,都可能会引发舆论场的热烈探讨。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电视社会新闻时,其发出的言论要具备足够的建设性,在源头将舆论环境向正面引导,不能让电视社会新闻成为恐吓民众的爆炸消息,而是要在报道出社会现象的同时,致力于给出可行性、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协助社会各界积极解决棘手问题。

(作者单位:朝阳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原则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