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社区版看到另一片天地

2017-11-08 14:07孔雪明孙大光
记者摇篮 2017年10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

孔雪明 孙大光

【摘 要】新闻能不能真正接地气,是考验新闻媒体能否永远不脱离老百姓的基石和前提。百姓利益无小事,而《辽宁老年报》的社区天地版可谓秉承了这样的理念走过来的。“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社区建设的宗旨是稳定、服务、发展,亦是“富民”“民乐”“惠民”。社区建设保证和推动了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由此看来办好社区版是多么地重要,笔者也欣喜地看到了辛苦所换来的“另一片安宁的天地”……

【关键词】社区天地 新闻创新 和谐发展

一年前,领导找我说,准备让我来办一个社区版,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居民社区都是些婆婆妈妈的家庭琐事,既没有像样的新闻,也展示不出编辑的水平。但既然被领导选中,不妨答应试试看。

先走访调研

笔者先去几个社区“考察”了几天,看看从什么地方下手、办一个什么样的社区版。走访过程中,笔者欣喜地了解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全知道了。其实,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大事小情几乎都在社区里可以找到:吃喝拉撒睡的事情,医保、社保、困难补助、小孩上学,甚至婚丧嫁娶都要到社区开证明。而且,笔者还发现了一个“富矿”: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大批居民中,老年人几乎占了70%~80%。老年报办社区版,恰如其分、恰如其时,理所应当。另外,从新闻的角度观察社区,这里都是“小中见大”的新闻,几乎每件事都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反映他们的心声,就是体现了党的新闻宗旨——为读者服务,为读者鼓与呼,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党的新闻纪律所要求我们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有针对性开辟栏目

以前我们办报或者杂志,都是先开辟栏目,然后再发征稿启事。这样做好像很有准备,四平八稳后再“开张”,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毕竟读者当中才有我们期盼和欢迎的独家新闻,火热的生活中才能抓到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读者的要求和现实情况结合文章开辟专栏或者设立栏目?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创新,根据与时俱进的道理,打破常规,对新闻版面和栏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我们以为还是可以的。2011年,笔者曾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求领导干部“身入”基层搞调查研究,文章中也对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做了阐述,“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材料。”这更让我们明确了办好社区版的意义和重要性,那就是创新和深入基层。

鲜活的新闻 鲜活的栏目

我们做新闻的人都知道,新闻记者只有沉下身子到基层才能抓到“大鱼、活鱼”。而那些假新闻的出现,则反映了个别记者华而不实的投机心理和作风。要办好社区版,编辑记者必须要深入基层,因此,社区版面世后,笔者非常注重和采用来自基层的稿件。社区版每期的头题必须是来自社区第一线的新闻,鲜活而生动。去年春节前几天,笔者得到一个消息,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书记,为了让居民过好春节,曾在春节前亲自督促工程队对辖区内一栋居民楼的老旧暖气管线进行了抢修。而且她准备在大年初一亲自去看看维修效果。笔者闻讯放弃休息,在大年初一上午,先来到社区值班室。书记见了大吃一惊,她和笔者开玩笑:你们当记者的消息可真灵通啊。通过和书记走访,笔者马上写了一篇现场报道,春节后第一期见报后,书记给笔者打来电话:“许多居民看了报纸都来社区夸我,弄得我真不好意思……”

鲜活的新闻的确能感染人,而鲜活的栏目也有其感染力。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事情让老百姓很有“想法”,但作为新闻媒体不好指名道姓去批评。怎么办?于是,笔者发明了一个栏目叫“街巷人语”。顾名思义,住在街巷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说话内容也包罗万象。笔者就通过这样一种形式,采取虚拟的街巷人物对话,善意地批评和讽刺一些行为。效果很不错。比如,笔者经常坐某路公共汽车,如果用破破烂烂来形容该线路汽车一点都不为过。既不安全也影响市容观瞻。于是,笔者就在“街巷人语”里讽刺了一下该车况。不知道什么原因,见报一个多月,七八年没有改观的车况全部换成了新车。有读者来信赞美“街巷人语”是:活脱脱一个“相声演员”,敢于冷嘲热讽一些社会怪现象。类似鲜活的栏目还有:光影世界、小巷新闻、七嘴八舌等。

稿件接地气和短小精悍才有生命力

前面有所介绍,社区版的栏目和内容都来自社区一线,换句话说,这个版的内容非常接地气,始终围绕社区转,真实、及时反映社区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笔者经过实践再一次认识到,新闻能不能真正接地气,是考验新闻媒体能否永远不脱离老百姓的基石和前提。因此,笔者在选用稿件时,首先看内容是不是最新的,如果用“最近、不久前”来打马虎眼,笔者会毫不手软“枪毙掉”。另外,笔者曾总结出一句话来形容社区版的稿件:短小精悍,方方面面。社区里的事情“杂乱无章”,但都反映为居民服务这一主题上;鉴于这样的情况,稿件就不能是“大块头”,而必須短小,几百字即可,本版出了一年多,千字文一篇都没有。一个是版面有限,二是社区老年人多,年老眼花,发长文章面目可憎不说,也没人喜欢看。因此,社区版始终保持了它的短文章风格,并得到读者的喜欢。有一位大连老年读者来信说:“社区版的短文章喜闻乐见,而且版面也好看,你们真为老年读者所想啊。”

新闻的魅力在于真实性、可读性、导向性,而《辽宁老年报》的社区天地版可谓秉承了这样的理念走过来的。“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社区建设的宗旨是稳定、服务、发展,亦是“富民”“民乐”“惠民”。社区建设保证和推动了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由此看来办好社区版是多么地重要,笔者也欣喜地看到了辛苦所换来的另一片天地……

办报不忘初心,办报更不能忘了读者。只有真正为读者所想、所思、所做,读者才捧我们的“场”,否则,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如果再三心二意办报,如果再毫无自信地办报,那么不用多久就会被读者和历史所淘汰。以上,就是笔者“经营”辽宁老年报社区版的一点体会。

(作者单位:辽宁老年报)

【参考文献】

[1]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开放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