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会议新闻摄像技巧分析

2017-11-08 14:09王祁
记者摇篮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闻措施

王祁

【摘 要】电视会议新闻的拍摄比较严肃,且讲求实效性,并非技术层面的简单素材记录,需要对会议现场的进程进行良好把控,才能够保证摄像质量。本文从技术、艺术两个角度阐述新闻会场的画面拍摄,并针对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电视会议 新闻 摄像技巧 措施

会议新闻是党与政府以电视这一传播媒介来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指导工作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一个鲜活、高质量的会议报道,能够让群众准确且及时地获取重要政策信息,有着极高的指导性意义和报道价值。但是,在当前的电视会议拍摄中,由于拍摄技巧的不成熟,使得画面比较单调、呆板、枯燥,过于形式化的拍摄手法很容易讓受众心生厌倦。因此,应当如何拍摄好电视会议新闻,是当前新闻业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准备阶段

摄像记者的扎实工作作风,是保证会议拍摄质量的关键。记者应当在接到拍摄任务时,立即将所使用的设备全面检查一遍,查看摄像机的内存卡、电池等,并考虑到采访环节所需的三脚架和话筒线,做好充足准备,由于会议新闻有着较强的实效性特点,无法重新拍摄,必须要保证所有设备和要素的齐全。同时认真了解会场的灯光情况、气温条件、会场的布置情况、是否进行补光、使用何种顺序进行画面拍摄等,避免在拍摄中因对会场不熟悉而造成漏拍、失误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灯光条件下,会形成不同色温,而摄像机也要进行适当调整。

二、拍摄技巧

1.定镜头的拍摄。会议新闻中,需要拍摄大量的定镜头,记者需站在拍摄对象的正前方,保证拍摄过程的平稳性。需要注意的是,定镜头的拍摄时间不可过长、过短,如果过长则显得会议比较枯燥,过短则会使得镜头过于零碎、不好剪辑处理。一般会议新闻中,不宜使用过多的变焦镜头,除非是一些需突出对象的特殊情况,如“两会”期间,为突出人大与政协的会徽,需将摄像从大景推往会徽中,以突出整体环境的庄重效果。另外,变焦镜头的使用需首先固定约5秒钟,然后再将其缓慢推进或拉伸,待突出事物出现后,再进行边角拍摄,这种拍摄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平稳。

2.移动镜头的拍摄。会议新闻的拍摄中需要有大量的移动镜头,需要记者边走边拍,移动镜头也称为摇镜头,包括水平、上下两种方向,在摇镜头的拍摄中,需避免镜头的来回摇动,注意镜头的起幅、落幅等,保证所拍摄出来的镜头能够更显自然。摇镜头的拍摄,需借助三脚架,每一个镜头前后各固定拍摄5秒钟,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地自然、稳定。如果拍摄场地受限而无法使用三脚架,则可手托摄像机,并将两脚分开站立,利用人体腰部力量,并匀速地转动角度,保证画面的稳定、流畅。

在拍摄准备阶段,需要记者做到对会场拍摄路线大致了解,首先需拍摄一些带有横幅等标志性元素的会场全景,然后需要有一个概括本会场所有与会人员的远景,包括对主席台领导人的特写镜头,需注意拍正、拍全。将镜头对准讲话的领导约3秒后将镜头拉远,拍摄整体会议画面。最后则是对会议全景的移动式拍摄。

3.顺光与逆光拍摄。在电视会议新闻的拍摄中,更多的是使用顺光拍摄,拍摄对象面向光源方向,使其受光均匀,所呈现的画面质感更好。如果因场地或其他因素的限制,不得已使用逆光拍摄,比如人物在窗户旁边,其背后为窗户,那么可使用摄像机的逆光补偿和白平衡功能键,目前所使用的多数摄像机,都是自动调节光线与色调的平衡性,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是需要摄影记者手动调节,以保证拍摄质感满足需求。

4.调整好画面构图。参会领导的特写镜头拍摄,应当注意不要将主体放置在画面正中央,拍摄对象需居中,其上不切顶、两边留空白,能够使画面更加整齐和美观。在拍摄前排座位的与会人员时,应当注意其后物品摆放、人员坐姿是否端正,调整好构图,避免背景过于杂乱,影响画面质感。条件允许时依然是尽可能利用三脚架,使画面更加平稳,避免抖动。镜头的拍摄比较讲求对称性,这是会议的庄重性所决定的。通常会场参会者座位多安排成多行列,拍摄者应站在中间的过道中,然后根据一左一右的顺序直至拍摄完成。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不可出现低级的错误,如领导被麦克风挡住脸、桌面水平线高于人物的脖子、领导手中拿烟、会场中出现参会人睡觉、在特写拍摄时将旁边的人物胳膊拍摄到画面中等。

5.近远中景的拍摄。在会议拍摄时,新闻记者需处理好人物特写、近景、远景与中景的灵活切换。在拍摄时,可在会场拍摄一个全景图,时间控制在10秒钟左右,然后到主席台前拍摄会议领导、拍摄参会人员,可连续地拍摄几个成组的镜头,为后期剪辑提供方便。领导的讲话镜头,可从正面角度、侧面约40度的方位,时间控制在10秒钟左右,然后再将镜头拉到中景、远景。根据会议情况,灵活控制中景、远景的画面,才不会让镜头显得过于乏味和单调。

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会议新闻的拍摄需要记者做到“眼观六路”,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细节,在领导讲话时,可观察参会人员的表情,特别是那些认真听讲的人员,捕捉讲话人激情澎湃的表情和参会人认真听讲的表情,以突出会议的纪律性。在必要时也可对参会人的会议记录情况进行特写。如果是一些表彰类的会议拍摄,可适当地对一些标语、勋章、红花等进行特写,以突出会议的气氛;在宣讲类活动、事迹报告类活动中,需注意对台下观众的表情捕捉,如流泪、皱眉、微笑等,以特写的形式突出会议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新闻的内容更加丰富,播放效果更好。在领导讲话时,应当尽可能地抓拍一些神情激动、饱满的画面,尤其是领导脱稿讲话的画面,这是状态最佳、也是画面最佳的拍摄时机。

结束语

电视会议新闻因其所独有的庄重性、实效性等特点,要求摄像记者掌握多角度的拍摄技巧,并根据会议情况灵活地调整画面和角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拍摄技能,进而不断提升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质量。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陈大勤.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拍摄技巧和手法[J].科技视界,2014,33(06):369-370;[2]段国春.会议新闻摄像技巧和注意事项之我见[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196-197;[3]杨琦.电视会议新闻摄像技巧[J].科技传播,2015,7(16):226-227;[4]许洪伟.会议类电视新闻拍摄中的几个关键因素[J].西部广播电视,2014,01(07):84-85;[5]姜帆.电视新闻及拍摄要义之我见[J].现代电视技术,2011,06(11):102-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