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2017-11-08 10:35陈干
中文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素质教育

陈干

摘 要:搞好素质教育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本文从教师素质的提升、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及全社会的协力配合等方面论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9-00-01

一项针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些数字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反思,也反映出这些年我国“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但“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如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变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呢?我认为应大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观念及素质问题。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打铁先要自身硬。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三人被誉为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在古代中国,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子思的高徒。在当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的老师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由此看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那么,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呢?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要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为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第二,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我们进行学科教学的关键。对于中学政治教师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第三,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这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习。学习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学习欧阳芬老师主编的《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等等。第四,要广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政治教师应是位“杂家”,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要学习法律知识,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要学习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学习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了解最新的自然科学成就等。要广泛阅读报刊杂志。我们学校给每位政治教师订了《半月谈》,我自费订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参考消息》等,课余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广泛阅读。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实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推进新课改。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做到学高为师,更要做到身正为范。

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理想的考试评价制度,可以实现“一手托两家”,既能满足对各类人才的选拔,又能始终把正评价导向、教育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考把日常评价与毕业考试评价结合,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在部分省份进行自主命题改革,一些高校开展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这些探索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现行考试评价制度下,考试依然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学生的评价仍然集中在考试分数上,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集中在升学率上。特别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不仅“指挥”高中,左右初中,而且已经影响到小学甚至学前阶段。有人提出“高考不改,素质教育就不会成功”。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更加合理、公正、公平和科学评价学生的体系。

再次,搞好素质教育需各方协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項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育人环境,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搞好素质教育,以下几方面要协力配合:

政府是主导。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按照不低于4%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用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宽松条件。

学校是关键。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家庭是基础。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站。不少家长怀着望子成龙的期待,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学“奥数”、考证书、上“占坑班”……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其实,这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而很多家长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长,甚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应该配合学校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压”,把家庭变成“第二战场”。

此外,社会对人的评价机制、用人机制,对教育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应该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大力营造“身份无高低、职业无贵贱”的社会风气,消除行业歧视,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使人们不再仅仅靠拼升学、拼职业赢得社会尊重。努力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是今天,更是明天。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给每个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亿万家庭一个幸福美好的希望,给国家民族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职业学校提升教师素质案例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