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城镇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满意度研究

2017-11-09 01:01陆玉莹柏晗殷亚丽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服务体系场馆

文 / 陆玉莹 柏晗 殷亚丽

苏南地区城镇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满意度研究

文 / 陆玉莹 柏晗 殷亚丽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发展项目。文章选择苏南地区作为研究主体,通过满意度调查,找出当前影响苏南地区居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因子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居民;满意度

“十三五”规划期间,江苏省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重点提案,就下一步推进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主要任务,提升体系建设质量水平,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对于城镇居民而言,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出台的合理化、科学化。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地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探索如何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一、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中国“十一五”规划以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3年已经创建了2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中包括苏南地区。

当前城镇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方面喜人,尤其是基础设施正大力完善。全国各城镇公共服务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中,北京市着力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江苏省南通市拟定“最后一公里建设方案”,到2018年镇、街道要建设室内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米,室外活动场地不低于800平米的综合文化站。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青海地区也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建设较为重视。

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效能方面,全国城镇社区发展较为落后,仅在某些一线城镇有所提升。其中珠海市梅花街道在服务内容方面有所创新,通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街道16个社区配备一个市区文化中心,居民享“10分钟文体圈”,一年开展文体活动40多场。服务效能方面,一些城市提出了“购买服务”和“外包服务”新思路。浙江省嘉善将公共文化服务外包,实现合同化购买社会服务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激发企业服务积极性,提升服务规范性,成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创新社会管理”展示点,入选《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创新案例(2013—2014)》。天津市通过直接补助,市民支付100元即可购买面值500元“文惠卡”,仅2015年,发售6万张文惠卡,卖票演出914场,同比增加90.2%,平均上座率88.8%,同比增幅超过1倍。

作为全国大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江苏“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发展项目。十三五规划期间,苏州市于2015公示了《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6年5月,常州市加强推进“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包括南通市的规划计划,均说明江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作为居民生活的中心,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一)调研基本情况和指标体系建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从发达地区做起,建立示范社区,提高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感,最终将政策推广到全省。

笔者借助2015“四馆一站”免费开放绩效调研方案的调查问卷,对江苏城镇地区居民开展调查[1]67-76。问卷针对省会南京4个社区,无锡两个地级市江阴市和宜兴市共3个社区,江阴市的华士镇和黄土镇以及宜兴市的官林镇和徐舍镇各1个社区。每个社区50份问卷,全省11个社区共550份问卷。有效问卷538份,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97.8%。

本满意度调查共由三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见表1。

调查问卷以李克特五级量表为基础,设置从“很满意”到“很不满意”五级量表形式,分值分别为1,2,3,4,5。剔除缺失问卷,通过简单的频数分析,得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程度评分情况。其中居民对服务机构的评分最高,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评分均分达到4.37和4.31分;而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效能这两个方面评分较低,服务内容指标下的“电子阅览、互联网、无线wifi”满意度最低,只有3.70分。

(二)苏南城镇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1. 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通过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度量值为0.935,偏相关系数较大,适合作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研究对收集的第一手数据进行整理,提取公共因子前后各变量的共同度。根据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刻画全部公共因子对于变量xi的总方差所作的贡献。其中提取的公共因子对x3,x14,x16和x17的贡献最大分别为72.3%,70.2%,70.3%和69.7%,说明各个变量空间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因此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明显。

表3 旋转成份矩阵a

对数据进行解释方差分析,前三个公因子贡献率达66.942%,认为将所有变量分为三个公因子较为科学合理。给出因子的载荷矩阵发现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并不突出,不能对因子作出很好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旋转。

表3为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结果,建立旋转后因子模型。其中,第一主因子由变量x14,x15,x16和x17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800,0.807,0.832和0.828。第二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至x3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762,0.857,0.842。第三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5和x6决定,它们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分别为0.693,0.706。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公因子1在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满意度评价三个指标上负载显著,说明公因子1代表居民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服务需求因子”,其贡献率最大,为48.771%;公因子2在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满意度评价三个指标上负载显著,说明公因子2代表居民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场馆需求因子”,反映居民对公共服务场馆的需求程度较为重视,其贡献率为13.256%;公因子3在剧团、剧场满意度评价两个指标上负载显著,说明公因子3代表居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娱乐需求因子”,反映居民对公共服务娱乐场馆的需求程度较为重视,其贡献率为4.915%。

三、苏南地区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笔者认为,影响苏南城镇地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服务因子,其次是对场馆的需求和公共文化娱乐服务需求。

首先,服务质量较低,宣传力度不够。由调研结果可知,居民对社区服务效能的满意度水平较低,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和“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满意度最低,均分为3.84分。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属于公因子1范畴,对于居民的满意度影响最大。这说明政府需加强改善服务质量,特别是在一些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上要加强宣传。

其次,缺乏文化内容共享,忽视特殊人群服务。在服务内容方面,居民在“电子阅览、互联网、无线WIFI”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方面的满意度最低,均分分别为3.70和3.73分;而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属于公因子1范畴,对于居民的满意度影响较大。“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制定了多项战略部署,其中“共享经济”可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社区加强文化内容共享至关重要[2]243-244。特殊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便利是体现全社会进步发展的必要因素。

再次,基础建设初见成效,公益性和娱乐性设施有待加强。对于服务机构的评分相对较高,均在4分以上,其中 ,“公益性体育场馆和设施”满意度的评分最低,达到4.02分;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最高,达到4.37分。这说明公益性的场馆建设仍需加强,提高公民参与度。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这一部分属于公因子2和公因子3范畴,影响居民满意度评分最大的是居民对场馆的需求,其次是居民的娱乐需求。对社区居民而言,公共文化的参与不单纯依靠图书馆等常规设施,对一些非遗场馆和公益性的体育场馆也有较大的需求。

四、苏南地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策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苏南地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主导,企业辅助,提升服务规范性和居民满意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效能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苏南地区各级政府制定规划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因此,由政府出面,将社区业务外包给多家企业,竞争上岗,能够有效地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因地制宜,完善体制,实现文化内容共享。一是处理好普及与提升的关系,对于欠发达地区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发达地区应提升文化内容共享设施,如免费WIFI,特殊人群服务等。二是要处理好公共文化体系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服务内容因地制宜,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确保城镇社区居民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升生活质量[3]57-66。

再次,全民娱乐,合理规划公共场馆建设,推动“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编制资金预算,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如提供广场舞场地,健身场所等。另一方面,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应局限在基础场馆。在场馆规划上,我们应考虑这部分人的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居民普遍欢迎的场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1]卢章平,苏文成.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质量与满意度实证研究[J].理论研究Ⅱ,2015,(9).

[2]郭元伟.多层次模糊数学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J].教育现代化,2016,(3).

[3]叶南客.城市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场域的结构性因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F299.21;D669

A

1005-9652(2017)01-0186-0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L154:《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建构的政策路径研究》);2016年度校级科研培育项目(2016KYPY050:《文化产业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责任编辑:冯 鹏)

陆玉莹(1987-),女,江苏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分析。柏晗(198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调研。

殷亚丽(1982-),女,湖北武汉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服务体系场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