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山“七贤”的刚硬儒雅

2017-11-09 23:03杨国栋
闽南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秦桧

杨国栋

葱绿中流泻着大片苍翠的诏安渐山,双峰齐耸,白云缭绕。东南临浩瀚大海,西北连巍峨乌山。海湾里咸淡的海风徐徐吹来,给登临山峦的我们带来凉爽。走进被称之为“七贤庵”的古色古香建筑,却发现原来是座祠堂。抬头仰望,我看见的是由先人题写的“石榴祠”字样,史籍称这里为“七贤庵”。至于“石榴祠”名称的来历,乃是因为这座渐山千年以来都种植着满山遍野的石榴树,红彤彤的石榴花将绵延数里的渐山装点得绚烂娇艳,故名之。《诏安县志》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儒士陈景肃等七人在此筑庵讲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邑人杨江永上书报请福建提督学政夏月川批准,于讲学址建祠奉祀,俗称七贤祠或七贤庵。书院坐东朝西,由门楼、两廊、天井、大殿组成,建筑为硬山式屋顶,门楼为抬梁式木结构,柱为方形石柱,厅内存留着一代理学宗师朱熹手书木匾“石榴洞”三字;三开间的正堂悬有“读圣贤书”木匾,署名朱晦翁,传说是这位理学大师的真迹。

渐山七贤庵祠堂中供奉的是陈景肃、吴大成、翁待举、薛京、杨耿、杨士训、郑柔七位先贤。拨开历史的烟尘,回眸北南两宋之交风云变幻中那些面对敌族铁蹄蹂躏践踏敢于亮剑的军事家或战将,如宗泽、韩世忠、李纲、岳飞等抗金英豪,就会油然而生感佩敬仰之情。陈景肃作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人,骨血里遗传着先辈铮铮铁骨、刚正不阿、坚毅顽强、嫉恶如仇的性格。《诏安县志》有着这样的记载:“陈景肃,字和仲,陈元光裔孙。南宋绍兴初年,因学行优异,被荐入朝,‘尝同秦梓奉使燕赵。回朝后,秦梓上表举荐景肃为祈请使,景肃托故‘不拜。”

原来,宋高宗统御的南宋初年政权,因为糊涂的皇帝贬斥有功的抗金名相李纲,更因有奸臣秦桧当道,陷害岳飞等忠良,致使一身正气的陈景肃很难服膺朝廷,故而不愿意入朝为官,不与软弱无能招降纳叛的主和派们为伍。秦梓是秦桧的兄长。他与弟弟秦桧不同,不但不是投降派、主和派,反倒是积极的主战派。这也是陈景肃愿意同秦梓同使并结为好友的原因。秦梓奉劝陈景肃,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入朝为官后可以忍辱负重,折腰事权,为的是服务天下苍生。陈景肃认为,他天性中就没有折腰为官的柔弱性格,不愿在秦桧手下混饭吃。他离开了京城,回到了故乡福建云霄,一面继续攻读圣贤书,另一方面在云霄仙人峰下设帐授徒,广收门生,为的是共同学习切磋,增进学业。当时的儒生吴大成、薛京、杨耿等,敬慕陈景肃的学识、胆识、见识,对他绝不折腰事权贵的刚毅性格十分赞赏,又得知他的老师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大学者高登,从学渊源深厚,也就自觉地联络一道前往云霄仙人峰,拜在陈景肃门下学习。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陈景肃感觉到渐山比之仙人峰更有景致,便率领他的门徒一道迁往渐山石屏书院,在被后人称之为“石榴洞”“七贤庵”的处所讲学。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儒学深厚的陈景肃参加科考,荣登进士,任仙游县令。有人不解,说你陈景肃既然要走官道,为何不拜秦桧?拜在秦桧门下就是四品五品高官,而且前途无量,现在科考累得半死,也就是个县令七品官,何故来着?陈景肃认为,与误国害民的奸臣秦桧为伍,就是给个二品高官也不干,靠自己的本领科考荣登进士,哪怕做个刀笔小吏,也不在乎。应当说,后人在这里也见识到陈景肃的性格、个性之一斑。

关于陈景肃儒雅与刚毅兼容的性格特征,我们还可以从他的从政经历中见识。任仙游县令的陈景肃,在境内大办庠序、书院、学堂,鼓励孩童读书,导引学子科考;他同时提倡尊老敬贤,公倡儒家先贤之孝道忠义,对于孝敬老人侍奉公婆的百姓,以及卫国锄奸的忠勇志士,专门颁布指令予以奖励,以此提纯民风乡俗。另一方面,嫉恶如仇的陈景肃面对当地猖獗的盗贼绝不手软,组织官家捕吏和民间乡勇进行强力打击,很快镇压了盗贼和地方恶霸,致使乡野匪徒无处逃遁,迅速扭转了社会风气,保护了一方平安。不久,陈景肃就被提举湖南,由南恩知州擢升知制诰。当时,权奸秦桧臭名昭著,官场和民间反对他的声音如同咆哮的冲天巨浪。陈景肃也参入其中,认为秦桧很快倒台。没料想,皇帝赵构依然不听民意,也不罢免秦桧。秦桧抓住时机,继续结党营私,搞乱朝纲,对反对他的胡铨、张元干、陈景肃等毫不留情地打压贬逐。坚决不妥协的陈景肃无奈地离开京城,出知台(州)湖(州)等地,之后又因题咏讥讽嘲笑秦桧及其党羽的诗词而被罢官迁回原籍。这样,陈景肃怀着一身悲凉和悲愤,二度进入了诏安的渐山石屏书院,在那里潜心学习,教授和著述写作。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大奸臣秦桧病死,举国欢呼,额手称庆。身怀报国之志的陈景肃重新被朝廷起用,官复原职任知制诰。乾道年间(1165-1173),时年80有余的陈景肃老先生,听闻岭南(今属广东)常有匪乱,加上边地“蛮民”民风剽悍,不服政府管理,便拍案而起,上奏朝廷,要求在当地带领部分军兵和官员前往岭南平定招抚。朝廷准允后,陈景肃奉诏持节到了岭南,对匪徒进行坚决打压,对“蛮民”进行宣慰、劝告、安抚,在很短时间内就将岭南平定。陈景肃英勇、刚硬与智慧的一面,再次彰显。

爱自然、爱山水,爱花草、爱树木……是翁待举的人生一面。这位被称之为“七贤长者”的翁老先生,是陈景肃的好友,也是七贤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地方史料记载说:“翁待举字正德,先京兆人,徙漳浦四都。登政和二年(1112)进士。绍兴中,知兴化軍,宿外寝,五更披衣起,以瓦釜煮粥,就灯下诵《中庸》七遍,方出视事。”兴化就是今天的莆田市。翁待举在为官期间,看见治下兴化地方捐税过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便大胆地奏请上司减免兴化捐税,得到上司允准。百姓为之欢呼。闽南儒生仗义执言,敢作敢为的一面在翁待举身上得到体现。后来,地方绅士们见到翁待举为官清廉,为兴化做了许多善事好事,便将翁待举“祀于名宦祠”。

另一位“七贤”之一的杨士训,得知大名鼎鼎的陈景肃在仙人峰下讲学,便投其门下,成为高足。陈景肃将石屏书院迁往渐山,杨士训紧随其后,跟到了渐山石榴洞,成为陈景肃学生中最勤奋最刻苦学习的一位。陈景肃科考入士,远离诏安渐山。杨士训依然守在老师创建的书院中学习儒家经典。杨士训为了深造,还到在漳州府任地方官的朱熹门下从学,得到理学真传,儒学功力大增。朱熹对这位勤勉肯读的学子颇具好感,认为他“独能醇静警敏,刻厉躬行”,故而称其为“学己知方”,谦逊地引为挚友。杨士训后来还同朱熹的女婿黄榦和另一位理学家陈淳成为交往甚笃的好友。杨士训于宋庆元二年(1196)荣登进士,到福建古田做县尉。不久,他因政绩颇佳而升任海阳县(今属广东潮州)县丞。史籍对他执政的评介是“政尚宽和,谕民以义,民皆感化”。朝廷就又升任他为永福县(今属广西)县令。杨士训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敢于为民伸张正义,平反冤假错案,清剿地方黑恶势力,又节俭廉明,从不收受不义之财。故而上司有意推荐,加上湖广高官为他请官,杨士训升任鄂州(今属湖北)粮料院监督,统管荆、襄两路军储。这是个肥缺,谁坐这个位置谁发财。然而杨士训依然做个不拿不要的廉吏,以至于他病死之后,家人贫穷得竟然拿不出钱银为杨士训安葬。他的上司看不下去,为杨士训“备舟车护丧归葬”,沿途百姓感动得纷纷落泪……endprint

吴大成是地道的诏安四都人。

东溪是诏安的母亲河。吴大成的童年常在大河中嬉戏沐浴或奋臂击浪,以此强壮体魄。《诏安县志》记载:“大成少年聪明好学,喜欢寻师问道,曾师从陈景肃于仙人峰。绍兴中期,时年19岁的大成以文行与薛京、郑柔、杨耿等被选入太学。在学期间,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时好,不阿权贵,又敢于抨击当权者投降卖国行径,因而得罪于奸臣秦桧。”吴大成遭受的打击是被逐出太学。他这种敢于面对权贵说“不”的刚硬性格,恰是闽南汉子的主要特征,也与陈景肃类同。陈景肃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吴大成和薛京、杨耿诸友也随其来到渐山石屏书院讲学和学习。他潜心研读理学,辨订经籍,大有成果。史籍上说:吴大成每有闲暇,便与师友“兴来拍案共吟,煮醪同酌;闲去江潭垂钓,林树挥斥,悦桑麻之逸兴,乐泉石之幽情。”东溪两岸的山峦间,桃红李白,甚为娇艳。吴大成喜梅,春季梅花盛开,杨梅满枝;而到了冬季,风霜天色里梅树绽放的却是洁白的雪色花朵,青梅清香飘逸。梅树、梅花、梅果,在吴大成的一生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意象,纷纷扬扬地隐伏于他的灵魂深处,让他铭心刻骨,无法忘怀。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而篇幅最多,景色最灿烂,艺术成就最高的便是歌吟梅树梅花的律诗。“夜寂登楼语少君,乾坤俯仰迥无尘。江梅忽破罗浮梦,冰月如招采石魂。赏景竟无梅适趣,知心惟有月当门。观梅弄月联诗句,不觉满寰都是春。”吴大成这首咏梅诗,别出心裁,破题同样是夜梅和月梅,却落脚在“观梅弄月”之后的“满寰都是春”之深意上。在吴大成笔下,梅、月、春成为他吟咏梅诗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却又能从不同的题旨中表达作者不同的意境。不能不说,这在北南两宋咏梅大家如浪潮似的不断涌现的文坛,吴大成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是吴大成后来将他主要在南诏渐山创作的律诗合编后取名《梅月诗卷》的主要原因。

吴大成生长在敌族铁蹄不断践踏中原大地,烽火硝烟遍燃黄河长江的战争年代,心中涌起一阵阵激荡澎湃的爱国热血,并且通过他的诗文表现出对敌族的愤慨诅咒、对卖国者投降派的猛烈抨击,以及對爱国将领的高赞褒扬,成为他创作的一大题材内容和特色。“阅遍雪梅桃浪春,四方豪杰仰龙门”“江梅月下看冷眼,冰月梅前招睡魂”“六贼不消腾物议”“堪怜宗社成墟陇”等诗句,皆可看成吴大成借助吟咏诗词这样的方式,排遣心中悲凉、悲怜、悲愤的情感心绪。在《忆李纲》这首七律诗中,吴大成这样写道:“几逢梅月漫思君,曷日君回神武门?对月共看千里影,观梅应忆九重魂。江左如故人非旧,岁月蹉跎迹易尘。委得微躯身将相,长驱朔漠挽回春。”全诗漫浸着作者对一代抗金名相名将李纲的深情厚谊,又以饱满的热情期待着李纲“长驱朔漠挽回春”,为南宋恢复山河再立新功。很遗憾,李纲被皇帝一贬再贬,也就失去了回到“神武门”领兵抗金的机会。

如果说,渐山“七贤”中陈景肃学问最深厚,官职也高,社会影响力大,那么吴大成的诗词艺术成就算是最高了。他一生著述颇丰,诗名甚广。奉檄湖湘之时,所过名都胜景,登临题咏,积诗千首,部分归集于《梅月诗卷》。难能可贵的是,吴大成“啸月不忘金虏耻,种梅肯傍桧阴斜?”表现出儒士铮铮铁骨中富含的诗家之清操劲节,如同他笔下反复吟咏的梅花骨朵。其中《吟岳飞》《忆李纲》《悲屈原》和《记张俊》等诗作,具有悲壮深沉,杜鹃啼血,震撼人心那样的传播功效,读来催人泪下。陈景肃对吴大成的诗作评价很高。他在《题吴子集诗卷序》中赞扬说:“……奇志逸发,犹晴霞霁霭,雁鹜齐飞,声色并美,累观而咏,不穷奇趣。”另有一位宋代学者诗人陈植在《挽梅月》中用了“士林赖有遗风在,长使缙绅泪满颐”两句,表达了对吴大成诗词的赞赏。endprint

猜你喜欢
秦桧
秦桧的另一面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无题
无题
杨原失蹄
狐仙恩师
死咒
“大方向正确”下的国民性
奸心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