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套路深”,如何不中招?

2017-11-09 23:31薛万博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10期
关键词:短信诈骗电话

薛万博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可谓花样频现。“我是你领导,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点击链接,即可用积分兑换现金”“只要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获得红包”……五花八门的套路,令人防不胜防。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骗局,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围绕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特邀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反诈骗中心专家张锐予以解答。

本刊记者:张警官,您好。根据您工作中掌握的情况,比较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套路”?

张锐:警方在侦办案件中发现,诈骗团伙中大多有专人负责研究骗术,他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编写诈骗剧本,并对拨打诈骗电话的话务员进行培训,对受害人步步设套。常见的诈骗“套路”有:一是恐吓。冒充国家公职人员,谎称被害人涉嫌洗钱、藏毒等犯罪活动;冒充亲友师长,谎称受伤、犯罪或被绑架。二是利诱。以中奖通知,寄送奖品,发放补贴、拆迁款、社保金或助学金等利益吸引为诱饵。三是虚假广告。声称可以办假证、高额度信用卡、高回报理财、贷款,声称出售低价车、高档手表、考试真题,声称可以提供私家侦探、窃听电话服务等。四是色诱。谎称援交卖淫或异性交往。五是巧术异术。以“猜猜我是谁”“来下我办公室”“明星走散”之类信息实施撒网式诈骗。六是冒充生意伙伴骗取垫付款,虚假提示网银漏洞或网银升级,假冒富豪重金求子,封住ATM机诱导拨打虚假服务电话,声称巨额“民族资产解冻”等。目前,主要诈骗手法有数十种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变化中。骗取钱财最后一步的常见“套路”是:将卡上的钱汇入“安全”账户;提供或填写账户信息、密码等;指示前往ATM机按照通话提示进行操作;缴纳手续费、会员费、意向资金或垫付款等;为手机卡、QQ充值,等等。

本刊记者:根据您的观察,是什么原因导致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

张锐:首先,一些被骗群众的防范意识不强、甄别能力不强。其次,不法分子利用中奖、保健、银行卡透支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设计骗局,炒作一些新概念,容易让有侥幸心理的人上当。再次,互联网技术的發展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利用虚拟号码、木马病毒、伪基站、黑广播等高科技手段行骗的机会,更有甚者还在海外设立窝点,便于脱逃。

本刊记者:我们省反诈骗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在打击诈骗犯罪工作中有哪些措施呢?

张锐:我省于2016年9月20日正式成立反诈骗中心。为确保真正形成合力、切实发挥作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选派优秀干部员工,带着资源、权限和手段进驻省反诈骗中心。省反诈骗中心运行的第一个月,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诈骗资金375笔,涉案金额400余万元;日常受理全省110转来的电信诈骗报警和相关举报、咨询工作电话300余条。

本刊记者:从你们掌握的数据来看,这几年,我省哪些类别的诈骗发案数比较高?

张锐:2013年至2015年,我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发案率逐年上升态势,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造成严重威胁。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专项行动启动之后,财产损失得到有效控制,破案数和查处违法犯罪人员数都有所上升。从2013年以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看,占比较大的主要有: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电话诈骗,假冒熟人、领导实施电话诈骗,假冒QQ群、微信群好友实施诈骗,利用网络购物电话实施诈骗,利用机票改签电话实施诈骗。

本刊记者:与传统诈骗手段相比,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规律和特点?

张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常态化犯罪,其发案数量和危害将逐步超越传统刑事犯罪。

从作案时间看,电信网络诈骗具有持续性,只要窝点不被端,就会长时间作案。以我省发案情况分析,一般周五发案率最高。

从作案手段看,高科技渗入犯罪领域,作案手段呈专业化趋势,从最原始的发短信、打电话等,发展到使用电话群拨、换号改号、植入木马病毒、网络虚拟转账、建立专门诈骗网站等高科技手段。在一些诈骗案例中,犯罪分子还把大数据作为信息诈骗的工具,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受害人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个人账户、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资料,并编造出各种故事和场景对受害者进行“精准诈骗”。

从转款方式看,以前的人工分拆转账也发展到了电脑制作程序自动分拆,目前犯罪分子将一笔上百万元的赃款拆分到多级账户直至转移到境外,仅需六七分钟时间,并且犯罪分子在传统银行转账的基础上增添了网络购物平台、POS机提现等新型支付转移方式。

本刊记者:当前诈骗犯罪越来越精准,有时候老百姓接到电话或短信时常被对方直呼姓名,叫人难辨真伪。那么,骗子是如何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并实施诈骗的呢?

张锐:对于这个问题,此前有专家做过分析,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个人无意间泄露的,比如在社交媒体晒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姓名等身份信息;参加网络调查,按要求填写真实身份信息;投递简历时,写下自己的全部详细信息;注册过的网络平台以及接近这些平台信息系统的不法人员将这些个人信息数据打包倒卖。此外,还有个人遭到技术攻击的,一般有撞库(把已知的用户某一个平台密码在相同用户名的另一平台进行尝试)、钓鱼(包括网页钓鱼、电话短信钓鱼、免费WIFI钓鱼等)、挂马(通过网络、短信等形式给目标对象的设备下载木马病毒)等等,当前这种情形越来越严重。

本刊记者:如果遇到骗子甚至给骗子打了钱,应该怎么办?

张锐: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都很狡猾,通过网上转账,资金流转很快。万一受骗上当,受害者本人、亲戚朋友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便捷的报案办法就是拨打110,把犯罪分子联系的电话、提供给你的账号以及整个诈骗过程详细说明。公安机关经过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联动相关银行进入快速止付渠道,尽最大可能止付涉案资金。同时,也要快速联系银行客服,寻求银行帮助。

本刊记者: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应用也在不断变化,面对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法,应该如何防范呢?

张锐:纵观各类电信网络骗局,诈骗分子日趋集团化、专业化,且手段不断翻新。合力防范电信诈骗,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我”,从我做起。“我”要做到保管好“一卡、二码、三要素”,牢记“四要三不要”,才能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卡”是妥善保管好银行卡、网银盾等,不要借给他人使用。

“两码”是指电子银行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不要“一套密码走天下”,要将电子银行密码设置为数字+字母等复杂组合并定期修改;短信验证码是支付密码,决不能以任何形式透露给他人。

“三要素”是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切勿随意泄露。

“四要”:一要认准官网网址;二要随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开通账户变动短信、微信提醒服务;三要在办理电子银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仔细核对收款账户、商户、金额等信息是否正确;四要对手机电脑杀毒,使用电子银行交易的手机、电脑,要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病毒。

“三不要”:一不要使用公共网络;二不要点击或扫描来历不明的链接和二维码;三不要轻信电话、短信、QQ、微信中的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本刊记者: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在接到相关电话、短信又没有办法甄别到底是真是假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在哪儿?

张锐:破解所有诈骗手段的必杀技,那就是“反向核实”——无论接到显示为银行、公安、快递还是手机运营商等机构的客服类电话或短信,凡是要求转账汇款、提供信息或点击链接的,都应立即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或向权威部门求证核实;接到银行信息的,可以到银行网点咨询;对于家人、朋友之间的求助信息,最好通过多种途径验证其身份。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二是不要相信天上掉“石头”,比如说对方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说银行账户涉及洗钱等情况。三是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

本刊记者:谢谢您的解答。

张锐:不必客气,希望我的解答能对大家防骗有所帮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短信诈骗电话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意外的面试电话
诈骗
道歉短信
警惕电信诈骗
代发短信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电话求助 等
春天的电话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