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古诗理解的瓶颈

2017-11-09 13:12蒋建文
读天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瓶颈古诗高中

蒋建文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有独特艺术魅力,不过由于它的特性,它的大意难以理解,导致中学生对它的好感只停留在初步印象上,很难深入体味,本论文独辟蹊径找到了突破古诗理解瓶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古诗;瓶颈;方法

古代诗歌的考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的语文高考,分值占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得分率一直居低不上,究其原因,还是读不懂詩歌。一线的老师花近一个月时间对古诗进行高考专题复习,可还是收效甚微。其实是没有真正找到并突破其瓶颈。

一、古诗理解的瓶颈

现在诗歌复习流行的是从作者、标题、注释、意象、关键句等角度来理解诗歌,但这是诗歌外围语意,真正的理解还得从诗歌内部句子遣词造句大意来理解。古诗为了达到声韵美和意韵美的表达效果,对句子进行了变形诗化处理,造成了诗句诗歌理解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一)词性的改变

古诗往往改变词性,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意思。主要有几种:

1.形容词作动词

如蒋捷《一剪梅》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和“绿”本是表示色彩的形容词,但是其放在谓语的位置上,还有动词的力量,“使……变红”“使……变绿”,道出了时光的威力和无情。

2.形容词作名词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一句中的“香”本是形容词,这里变成了名词,指代“鲜花”。写秋天鲜花凋谢的凄凉情景。

3.名词作动词

《秋暮吟望》中的“二更短烛三升酒”。这一句中的“短烛”“三升酒”本是名词,这里都变成了动词,讲为“烛燃短了”“喝了很多酒”,这一行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惆怅。

4.动词使动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都是使动用法,强调了“鸟”和“花”的威力,衬托出作者内心的脆弱和不幸。

二、词序的倒装

1.主语后置。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是“浣女”归,“渔舟”下,主语后置了。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换位。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

4.定语变化。

A.定语前置。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

B.定语后置。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应为“停车坐爱晚枫林”。

5.状语后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三、成分的省略

1.省略主语

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应该是省略了“问”前省略了主语“我,“言”前面省略了“童子”。

2.省略谓语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省略了“春色”“好音”前省略了“展示”。

3.省略介词

如“大江东去”,“东”前省略了介词“向”。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石”的前面省略了介词“在”。

四、突破瓶颈的方法

首先找出名、代词。名词代词是句子的主体,构成主要的内容。抓住它们就抓住诗句内容的主体。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名词有:山、雨、秋,大概提供了一个事件的清凉的背景。

颔联名词“月、松、泉、石、上”展示一种清幽的背景。

颈联名词“竹、浣女、莲、渔舟”展示一组清新的画面。

尾联名词“春歇、王孙”展示了事件的主体。

其次是释余词。通过名、代词把握内容的主干,单具体的性质、状况要看其余的词语。可以采用采用文言文翻译法。

(1)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或将古字换今字。

(2)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景、物、人、地名)可保留不译。

(3)组词筛选法,给余词组词,选取最符合语境的一组。如:

首联余词翻译:空旷的(山)刚刚(雨)之后,(天气)傍晚到来(秋)

颔联余词翻译:皎洁的(月)(松)中间照耀,清澈的(泉)(石上)流淌

颈联余词翻译:(竹)喧闹(浣女)归来,(莲)摇动划下(渔舟)

尾联余词翻译:任凭(春芳)消歇,(王孙)自然可以留下

再次调整词语语序关系。

突破倒装句意义非常重要,要读懂大意必须按现在的语言习惯语序后译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时间地点事物怎样。首联和颈联比较明显。

首联调整为:空旷的山林里,刚刚雨之后,傍晚秋天天气到来。

颈联调整为:竹林喧闹浣女回来,莲叶摇动渔舟划下。

最后是补空白,写出诗歌大意。补白就是把省略的成分填补完成。

首联:空旷的/空寂的山林里,刚刚(下了一场)雨之后,傍晚秋天(清爽的)天气已到来。

颔联:皎洁的月亮(在)松林中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缓缓)流淌。

颈联:竹林喧闹是浣女(嬉笑)回来(的缘故),莲叶摇动是渔舟(从上游)划下(的缘故)。

尾联:任凭春天的花(都)凋谢了,(在这样的秋色里)隐居的人自然可以留下。

诗句的大意是理解诗歌的瓶颈,突破这个瓶颈对诗歌的理解才能入骨入髓。endprint

猜你喜欢
瓶颈古诗高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