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播音主持的感情运动探究

2017-11-09 13:32朱楠
读天下 2017年8期

朱楠

摘要:在播音主持日常工作中,承载着表达者的思想和情感,播音的二度创作过程中还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对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来说,如何运用感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从而提升节目或作品的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有声语言;朗诵艺术;感情运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基本功集中体现在创作基础上。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说,创作主题、创作道路、语言特点、创作准备、具体感受、感情运动,以及表达规律、表达方法和话语样式。本文侧重谈谈广播电视声音方面的一些感情运动的感悟。

现在,普遍的广播电视节目分类是把广播电视节目分为四大类:新闻类节目、文娱类节目、教育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些节目,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光明健康的。不过,在个别访谈节目中,有的主持人言语重复、词不达意。在教育类节目中,有些专题节目选题独特,材料丰富,观点新颖,表现力很强,深受观众欢迎;有的则内容枯燥,把本来很有意思的题材弄得没意思,没有达到教育目的。服务类节目中问题更为突出,有的把个别医院广告冒充医疗服务节目不厌其烦地播出,有的违法违规播出虚假广告,也有的无视受众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强制性信息狂轰滥炸。在文娱类节目中,有的搞不清广播电视节目虚构的底线,有的违反现实情理等等……这些不好的东西,有待理论上的批判和实践上的匡正,从而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得到美的提升。这也从反面说明,研究对象涵盖了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广播电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性。

在有聲语言的表达和传播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认定文字的情感,也许有时候它是冷冰冰的,我们需要有声语言来激发诠释它的美感。艺术的内容是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体验、意志和愿望和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改造、加工,以创造出蕴含着作者深刻思想和情感的产品。下面,分别阐述不同语体的情感和感受。

一、从审美的高度上把握新闻作品的意境美

播报新闻或新闻评论的时候,采取宣读和讲解的话语样式,偶尔也会运用朗诵式。其中的美学特征就是要从审美的高度上把握新闻作品的意境美,有的表现在导语上,不论是概括、总结、提问还是描述都各有它的妙处。在新闻当中的对比感、时空感、灵动感以及播音员本身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责任感,给观众新鲜明快的审美愉悦。虽然跟文艺作品那种高低起伏激情昂扬有很大差别,但如果新闻播报或者新闻评论忽略作品的意境美,就会显得呆板、毫无审美可言。也许有少数人认为,叙事本身不需要态度和情感,只要平静地、流畅地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设想:人是有感情的,依照有声语言创作规律进行二度创作,如果把握得很好,就会让观众听众的听感很舒服。如果没有这个二度创作,像机器人一样机械地把语言转化为文字,也同样毫无美感可言。新闻朗读的美感,从创作主体看,可以说是叙事主体的情景再现;从接受主体来看是了解事实,设身处地地想象。引导大家判断是非真理的理性思考,同样是审美很重要的一步。

二、配音

广播剧、电视剧、电影配音,有着同样的发展趋势,都强调真实感和生活化。特别是现代的都市题材、青春主题的作品,更是要求配音演员能够还原真实生活。在听觉艺术上,配音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特殊的要求。需要配音的作品中,每个人物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因为作品中,有声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配音演员需要在声音上多下功夫。现代的剧作都更加趋向生活化,特别是都市类和青春类的题材,配音不再像从前那样注重声音“华丽”,不再追求和译制片一样“洋腔洋调”,也不追求播音腔。如今的配音都更加贴近生活,还原角色的真实性。配音演员在把握角色性格的基础上,要还原现实。在配音的录制过程中,配音演员在没有对手戏演员、没有画面、没有实际场景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放进人物角色中,放进当时的场景里,调动自己的热情,融入角色。配音演员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以不影响表达和听感。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打造一部精品广播剧的要点。细节决定成败,在配音当中,一些声音的小细碎都能成为亮点。

用汉语普通话塑造人物形象,是对语言极富想象力的使用,融合视觉和听觉特点,突破文化冲突,实现审美超越的艺术创造,使有声语言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汉语表达具有丰富的意蕴,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非常有意境的审美艺术效果。在声音里,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神韵,注重在有声语言艺术中运用错落有致的语调,传达出作品人物的风采。

三、朗诵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内在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朗诵艺术审美意蕴的基础,就是情感。我们在朗诵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推敲,还要引发朗诵创作主题的思想感情运动,达到和谐统一。在朗诵时,情感大多处于激情状态。情感的激发是朗诵主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朗诵过程中也有传情达意的再创作过程,在作品和听众问架起一座桥梁,与听众产生共鸣,就达到了预期的审美效果。朗诵者的主体情感传达出来的美感享受,是通过听者的“审美的耳朵”来引导有声语言的走向和变化幅度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中间,审美的感受可能会打折扣。因此,朗诵者的情感色彩应比听众更加丰富,才能满足各层次的期待。

韵律是汉语语音特有的特质,在朗诵的时候,要驾驭好节奏感和语调美感,让作品展现出韵律美。韵律美体现了朗诵有声语言外化的艺术性,有声语言的节奏和语调美感造就了朗诵艺术韵律美的特质。它可以生发出可视、可听、可感、可知的声音形象,闭着眼睛听就能呈现出丰富多彩富有神韵的美感境界。有声语言中的节奏是一种动态的美感,它通过起伏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与文学作品意蕴内涵和谐统一的境界,唤起听者的艺术关注及审美愉悦。韵律美是多种内容和形式杂糅而成的,豪放派用独特的声音魅力渲染诗歌,给人强烈的听感冲击;而婉约派则用舒缓的方式,小幅度的弱控制,发自内心地呈现出内在的情感。不管是哪种,审美并没有一个是非对错,只要处理恰当,观众就会认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