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市人间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17-11-10 03:19孙菊华张桂萍帕提古丽要里大西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布鲁菌布鲁氏菌发病率

孙菊华,张桂萍,张 红,帕提古丽·要里大西

(1.新疆阿图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45350;2.新疆昭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35600;3.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45350)

·临床交流·

阿图什市人间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孙菊华1,张桂萍2,张 红3,帕提古丽·要里大西1

(1.新疆阿图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45350;2.新疆昭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35600;3.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845350)

目的分析新疆阿图什市布鲁氏病流行特征,为做好阿图什的布鲁氏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新疆阿图什市疾控中心布鲁菌病监测数据、分析布鲁菌病人群、地区、年龄的分布特征。结果新疆阿图什市布鲁菌病平均患病率为3.30/10万;年龄发病特征,主要集中在20~65岁,其中30~45岁的发病率尤为突出,60岁以后布鲁菌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维吾尔族布鲁菌病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0.17%,其次为柯尔克孜族(8.04%)、汉族(4.92%),蒙古族发病较低,为1.20%。不同族别布鲁菌病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1,P<0.01)。职业分布特征 以屠宰兽医阳性率最高,为8.93%。结论新疆阿图什市30~45岁是布鲁菌病的高发人群;20~65岁的养殖人员是预防控制布鲁菌病的重点人群。

布鲁菌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生物分型较多,寄生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多样,流行范围广,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畜间流行,世界上1/5~1/6的人受布鲁菌病的威胁,全世界布鲁菌病患者有500万~60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阿图什市属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与之相邻的市县均以农牧业为主。2000年阿图什市引水工程的竣工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利用地缘优势和经济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畜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为了解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疫情的动态,流行特征,2009~2016年对本地区进行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现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寻找本地区布鲁菌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布鲁菌病防治手册》要求,由阿图什市疾控中心采集本地各区中从事畜牧养殖的牧民,兽医和屠宰等不同人群血样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然后对检测数据汇总分析,2009~2016年共采集血样1503份。所用诊断试剂、阴阳性血清对照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鲁菌病防治基地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方法

1.2.1 诊断依据 结果判定按照WS 269-2007《布鲁菌病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 ++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鲁菌苗接种史者,SAT虽达1∶1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1.2.2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按照5岁~10岁为一个年龄段、不同职业、民族、3个地区来分析布鲁菌病的发病情况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发病的总体情况

阿图什市按地域分为4个行政片区,有养殖业的分别为上阿图什镇,3个区的布鲁菌病总发病率23.07/10万,其中哈拉峻布鲁菌病发病率最高,为30.05/10万,其次为阿图什市和上阿图什镇,发病率分别为28.55/10万和1.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57,P<0.05)(表1)。

2.2 职业分布特征

以屠宰兽医阳性率最高,为8.93%;其次为有接触史者,阳性率为6.22%;不同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P>0.05)(表2)。

2.3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民族分布特征

维吾尔族布鲁菌病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0.17%,其次为哈萨克族8.04%、汉族4.92%,蒙古族发病较低,为1.20%。不同族别布鲁菌病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31,P<0.05)(表3)。

表1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病例的地区分布统计

表2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病例的职业分布统计

表3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病例不同族别血清学检测结果统计

2.4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

主要集中在20~65岁,其中30~45岁的发病率尤为突出,60岁以后布鲁菌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表4)。

表4 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病例的年龄性别统计表

3 讨 论

近年来,全国布鲁菌病疫情有上升趋势[1]。人感染病例已连续15年上升,部分省份出现疫情爆发和流行[2]。2009~2016年阿图什市布鲁菌病的平均患病率3.30/10万,高于全国 2012年人间布鲁菌病疫情患病率2.93/10万[3],低于1990~2015年新疆布鲁菌病患病率3.48/10万~19.54/10万、青海20.55/10万~53.21/10万及内蒙古为64.86/10万~77.79/10万[4];发病集中在20~65岁年龄组,30~45岁发病率尤为凸显,分析认为该年龄组是青壮年,为主要劳动力,暴露的风险也相应增大,与相关报道相近[5-9];种族分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这与其长期从事的职业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10-11];上阿图什镇区和哈拉峻乡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交通相对发达及周边疫情有关,加大这2个地区的布鲁菌病预防监控工作尤为重要;本次调查养殖人员所占比例最多[12],其次是有接触史,而兽医和屠宰人员的感染率最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不同[13],而与济南市长清区疾控中心报道的接近[14],这可能与兽医职业及本地畜间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及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习惯有关,也可能与样本量偏少有关。

布鲁菌病的防控必须由政府、疾控、畜牧、工商等多部门协作,这是有效防治布鲁菌病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布鲁菌病传染源的控制与管理:检疫部门必须开展畜间布鲁菌病的检疫,改善饲养模式、避免人畜通院,圈舍定期消毒,制定牲畜出入检疫、病畜隔离和淘汰的规章制度,加强牲畜及相关畜产品的流通环节监管力度,免疫健康牲畜,早发现病畜,早补偿捕杀、无害化处理,这是控制布鲁菌病的根本措施。其次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进食未经消毒和煮熟的奶制品及肉类[15]。加大人间布鲁菌病监测力度,对重点人群(兽医、屠宰、饲养、牲畜接生、检测等人员)建立个人岗前、在岗及离岗健康档案。 增加防治经费,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使布鲁菌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1] 隋庆梅,宋晓雁,赵梦娇,等.2012-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布鲁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2):4047-4049,4059.

[2] 马 茜.布鲁菌病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9):553-555.

[3] 廖伟斌,孙建国,于国伟,等.中国大陆2006-2012年人和牲畜布鲁菌病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0):1289-1293.

[4] 李 妍,孙向东,刘 平,等.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的系统性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6-8.

[5] 胡秀英.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人间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5):896-898.

[6] 陈秋兰,杨维中.内蒙古及相邻省份2010-2014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1):30-34.

[7] 杨素萍,李云生,任晓琴,等.白银市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4):584-585,601.

[8] 张东文.白银市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4):584-585,601.

[9] 朱艳艳,戴思芸,黄凯雄.2009-2012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2):50-51,55.

[10] 陈联宏,马 艳.昌吉市人间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2):2955-2956.

[11] 李振波.布鲁氏菌病的危害与个人防护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11:58.

[12] 杨淑霞,张晓云,刘 莉.2011-2012年淄博市人间布鲁菌病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4386-4388,4390.

[13] 于敬达,刘志国,王 妙,等.201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地方病杂志,2013,23(6):656-658.

[14] 高 花.104例布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5,14(12):8-9.

[15] 周 莉,候权书,黄 诚,等.布鲁氏菌病的危害与个人防护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6):52-54,76.

R51

B

ISSN.2095-8803.2017.23.038.02

猜你喜欢
布鲁菌布鲁氏菌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我国布鲁菌病短期月发病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两种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布鲁菌鉴定中的应用比较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