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盈余管理研究

2017-11-10 10:16韦霞
商情 2017年35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会计准则

韦霞

[摘要]公允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性,但同时也能给企业创造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资产减值准则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为例探讨了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下防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 影响

一、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概述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该定义强调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表现在交易主体是公平交易的、熟悉市场交易情况或有序市场交易中的当事人;交易价格的形成是在自愿情况下,并非是在清算、关联交易、强制中达成的清算价格、关联交易价格和迫售价格。

(二)盈余管理概述

我国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较晚,许多会计学者对于盈余管理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王跃堂、孙铮(2009)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是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条件下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干预会计数据。陆建桥(201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性行为。

(三)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1)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没有必然联系。引入公允价值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外大量有关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文献都表明: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多样化,公允价值只是许多影响盈余管理手段中的一个,造成盈余管理的原因并不是公允价值。虽然公允价值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弊端而否定公允价值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作用,应该在运用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保持谨慎,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2)公允价值必然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沈烈、张西萍分别从法律、道德和博弈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公允价值并不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但公允价值会成为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二者不断博弈。主观上,公允价值约束着盈余管理;客观上,盈余管理牵制着公允价值。随着二者博弈过程的演化,公允价值运用将会越来越完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也将越来越规范。由于我国市场资本化程度不高,直到2014年才建立了单独的公允价值体系。在公允价值确认时,资产估值技术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會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必然会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允价值的亮点是建立在诸多条件下的,如果条件不成熟时,公允价值的应用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二、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资产减值准则中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强调,可收回金额是判断资产是否减值的关键。准则中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确认依据,即资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数据较大者。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和活跃市场的市场价格都可以用来确认资产公允价值。若两者都不存在的情况下,还可以把能获取的最佳信息为作为基础,估算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把该项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它的可收回金额。

公允价值对可收回金额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能通过影响可回收金额进而影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不同的企业对资产减值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为了有更高的利润而不希望资产出现减值的企业,会尽最大能力利用公允价值将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调高。在公平交易中,资产公允价值的确认是以销售协议的价格为依据的。因此企业就完全会与潜在关联的交易方来协议资产较高的价格,避免计提减值损失,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反之,为了扩大亏损或减少利润的企业就希望资产发生减值损失,降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使计提的减值损失大于资产真实的减值损失。

(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的计量方法上可以选择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在成本法下,准则对在资产负债表日的投资性房地产作了需要计提折旧或者摊销的规定,如果投资性房地产发生了减值,还需要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而在公允价值法下,投资性房地产不用计提折旧、摊销,减值准备也不需要计提。

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形,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直接减少,使企业相应的利润增加。在房地产市场价值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公允价值与账面原之间的差额计入了当前损益,使企业当期利润增加。对需要进行利润调节的企业来说,在遇到投资性房地产价格上升时,就为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他们可以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来大幅提升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地产价格进入低迷时期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也可以利用估值手段减少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

三、公允价值计量下防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公允价值市场化信息平台

公允价值的计量一直以来都是公允价值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获取的参照标准,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于当前市场要素信息来源很少,数据缺少真实性,而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造成公允价值运用泛滥。拥有完善的市场化信息平台,既能给公允价值提供真实的数据也能保证公允价值的良好应用。因此建立公允价值市场化信息平台,能很好地遏制公允价值滥用。

(二)加强会计准则建设

会计准则的盲点或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为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方面应紧跟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新涌现出来的经济业务类型及时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控,对执行情况不理想以及经常被公司管理者用于盈余管理的会计准则应及时进行修订,以减少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盈余管理与会计人员素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来选择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我们应加大会计人员职业教育的力度,宣传公允价值计量理念,传授专门的计量技能,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会计准则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