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80年代之前的师陀研究状况

2017-11-10 19:07叶淑钦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北京出版社师陀无名氏

叶淑钦

摘要:本文梳理了80年代之前文学史上对师陀小说的研究过程,指出在80年代之前,师陀小说的研究极其匮乏。建国前,京派文学批评家和左翼评论家基于各自艺术偏好,对师陀的创作给予了个人鉴赏印象式的批评;建国后,社会历史批评和政治革命史的文学阐释框架成为主流,师陀的小说虽然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师陀;80年代;研究状况

从文学史的评价看,80年代前关于师陀的研究几乎从来没热闹过。1949年前对师陀创作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是刘西渭的《读<里门拾记>》。师陀的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于1937年1月结集出版,京派的批评家刘西渭(李健吾)在把他的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对比,并评价了师陀的创作。刘西渭的评论深入而又细致,他从文本感受出发,凭着自身的艺术感觉,敏锐地把握了师陀创作中非常有师陀特征的“异质性”精神气质。刘西渭是这样评价师陀艺术创作独特性的,认为师陀写出了“活脱脱的现实……无数苦男苦女的汗泪”[1],在风格上称赞师陀的文章具有“一种奇特的风格”,并特别强调了师陀创作上的具有“讽刺”和“诗艺”的特征。刘西渭认为师陀含有“对自然的偏爱,对人事的憎恨”这完全“不同于萧乾忧郁的谴责的心灵”[2],他是最早发现师陀与沈从文有着不同的精神追求。[3]孟实(朱光潜)在对师陀进行评论时,注意到师陀在城乡迁徙之中的复杂心理。

这以后,师陀的作品逐渐增多,又陆陆续续地出版了《落日光》、《谷》、《果园城记》等,众多左翼评论家如王任叔、金丁等人都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批评。王任叔在《评<谷>及其他》这篇文章中,对师陀获得大公报文艺副刊奖的短片小说集《谷》进行了关注,王任叔觉得,与师陀后期的作品相比较而言,《谷》中饱含“有敢于正看现实的胆量”,“清新的朝气”[4],但是却缺少理性和真实的影子。而金丁则注意到对现实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是师陀一以贯之的主题,师陀关注人和人性,但在“有些地方为技巧所累,使人感到繁冗”[5],但仍然称赞师陀的文字简洁优美。

师陀的《无名氏》发表于抗日战争期间。对于师陀前期的文学作品,评论家杨洪认为,这些作品生动而又新鲜,对农民的热爱是前期小说创作的根源。但《无名氏》发表之时,他的作品即已经脱离生活而显得内容贫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概念化的创作较多,因而《无名氏》中“单只剩着愤慨,但却没有了生活”[6]。

1946年,《果园城记》发表,师陀至此确立成熟的创作风格。唐迪文评价说,它是“一篇朴素的诗”,“是古老的内地中国的一个投影”。[7]

在新中国成立前,左翼评论家对师陀的创作中的文体、文本意象、文本深层内容,甚至是师陀个人创作心理都有了很好的批评。当时主要为了适应政治革命话语的需要,在评价上侧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也指出了其早期创作中存在的艺术缺陷;京派批评家的批评能抓住师陀创作上独特的艺术内核。但总体上来看,对师陀的批评都处于零散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专论著作,单篇的批评较多,整体性的解读极少。

师陀研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新时期以前的一段冷寂时期。王瑶编写的《中国新文学史史稿1953》描述了师陀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特别强调了师陀创造上的“讽刺”和诗艺的特点,“虽然在写作技巧上还相当圆熟,但积极意义就很少了”[8],这样的评价是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需要,在这一时期,政治话语取代了审美诉求,成为文学评论的标准。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79年版)从思想意识和艺术刻画两个方面对师陀进行了介绍,但是篇幅不过300多字。

据统计,师陀一生共创作了271篇文学作品,然而,80年代之前关于师陀的研究在整体上体现出与其创作成果不相称的寂寞,现代文学史对其小说的阐释始终处于一种游移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刘西渭.读《里门拾记》[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03.

[2]刘西渭.读《里门拾记》[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03

[3]孟实.《谷》和《落日光》[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35.

[4]王任叔.评《谷》及其他.原载1937年8月1日《文学》9卷2期.收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22.

[5]金丁.论芦焚的《谷》([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16.

[6]杨洪.无名氏[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36.

[7]唐迪文.果园城记(节录)[A].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09.

[8]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节录),《师陀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第I版):308-309.

(作者單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北京出版社师陀无名氏
失而复得的杰作
——师陀小说《争斗》的发现*
《鸟类大百科》
《动物大百科》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好诗不厌百回读》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