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原病脑部CT表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对照研究

2017-11-11 06: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1期
关键词:高原病双侧脑部

方 靖

(青海省中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慢性高原病脑部CT表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对照研究

方 靖

(青海省中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目的讨论慢性高原病脑部CT表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对照研究。方法实验组选取我院治疗的慢性高原病的患者10例,在海拔2500到4600米处,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均实行脑部的CT检测,观察两组的图像的特点以及72小时内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颅内的密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实验组的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高原反应的患者实行脑部CT检测,可以发现大脑的血管的密度增加,双侧大脑的CT值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

慢性高原病;脑部CT;血红蛋白

慢性高原反应是一种急性的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并且无法恢复的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心悸,消化不良,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颜面水肿,手足麻木等,有些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1]。本文中实验组选取我院治疗的慢性高原病的患者10例,在海拔2500到4600米处,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病例均选自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均实行脑部的CT检测,观察两组的图像的特点以及72小时内血红蛋白的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我院治疗的慢性高原病的患者10例,在海拔2500到4600米处,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均实行脑部的CT检测,观察两组的图像的特点以及72小时内血红蛋白的情况。病例均选自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其中,实验组女性患者4人,男性患者6人,年龄在31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6.1±2.4)。对照组女性患者3人,男性患者7人,年龄在29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2±2.6)。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别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高原病。(2)选取的患者均出现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心悸,消化不良,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颜面水肿,手足麻木等临床表现。(3)选取的患者均同意实行实验。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不能配合实验实行。

1.2 方法

两组均需要使用脑部的CT检测,使用16层螺旋CT检测,在扫描中的参数为120 kV的管电压,150 mA的管电流,6毫米的层厚,6毫米的层距。观察两组的双侧的脑动脉的CT。在72小时内采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的浓度。

1.3 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的CT检测的图像以及双侧的大脑动脉的CT值以及血红蛋白的浓度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的的脑部CT的检测图像中,脑实质的密度均匀,并且脑室的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裂没有增宽。慢性高原病的患者的脑部的CT检测图像中显示,患者的颅内的血管密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6例患者在平扫中出现脑沟裂变浅,脑肿胀,脑室的系统变小。有2例患者表现出脑梗塞,有1例患者表现出上矢状窦的栓塞的情况。并且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r=0.523,P<0.01),实验组的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的双侧大脑动脉的CT值以及血红蛋白的浓度的情况(±s)

表1 两组的双侧大脑动脉的CT值以及血红蛋白的浓度的情况(±s)

组别 n 双侧大脑动脉的CT值 血红蛋白的浓度实验组 10 50.27±5.14 238.12±15.16对照组 10 38.81±3.21 149.35±11.25 t 7.125 13.245 P<0.05 <0.05

3 讨 论

慢性高原病是一种长期生活的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居民以及移居的人们,无法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从而产生综合征,在临床上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的疾病[2]。另外,慢性高原病的患者还会出现慢性呼吸功能紊乱,慢性肺病等疾病[3]。纯水的CT值为0,血液中的CT值的主要成分为红细胞以及血浆中的蛋白质,血浆的蛋白质主要为血红蛋白,因此,血红蛋白的浓度会影响血液的CT值[4]。根据研究发现,慢性高原病发生后血红蛋白的浓度会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颅内血管的CT值增加[5]。慢性高原病的红细胞积压,因此,在脑部CT中双侧的大脑的动脉的CT值升高。脑部是人体中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也是耗氧量最多的部位,在脑部的重量是人体的2%,但是血流量是心输出血流量的15%,因此,脑部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3%[6]。慢性高原病的患者的血液长期处于高粘滞的状态,从而很容易出现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7]。本文中实验组选取我院治疗的慢性高原病的患者10例,在海拔2500到4600米处,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病例均选自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均实行脑部的CT检测,观察两组的图像的特点以及72小时内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的的脑部CT的检测图像中,脑实质的密度均匀,并且脑室的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裂没有增宽。慢性高原病的患者的脑部的CT检测图像中显示,患者的颅内的血管密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6例患者在平扫中出现脑沟裂变浅,脑肿胀,脑室的系统变小。有2例患者表现出脑梗塞,有1例患者表现出上矢状窦的栓塞的情况。并且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r=0.523,P<0.01),实验组的双侧的大脑的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对慢性高原病的患者实行脑部CT检测,可以发现大脑的血管的密度增加,由于血红蛋白的浓度的升高会导致颅内血管的CT增加,双侧大脑的CT值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相关。慢性高原病患者的颅内血管的CT显著高于健康人。

[1]孙艳秋,国静静,张永海,等.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对慢性高原病患者与正常人大脑灰白质微结构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127-130.

[2]周琳琳,刘 春,陈 郁,等.高原驻防部队官兵睡眠情况调查及其与慢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6):553-558.

[3]周琳琳,刘 春,陈 郁,等.高原部队官兵EQ-5D健康情况调查及其与慢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3):1410-1414.

[4]王卓亚,杨发满,刘 冀,等.红细胞miRNA-451表达与慢性高原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2):481-484.

[5]何 兵,李素芝,黄学文,等.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1):944-946.

[6]于前进,孔佩艳,曾东风,等.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变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7):666-671.

[7]刘显胜,秦献魁,高钰琪,等.高压氧治疗对急性高原病的应用与发展探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6,23(3):252-254.

R188

B

ISSN.2095-8242.2017.061.11939.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高原病双侧脑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银杏叶片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