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膝关节

2017-11-13 09:00编辑Outlaw资料来源单车学校教你的65个细节
中国自行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髌骨膝盖韧带

编辑/Outlaw 资料来源/《单车学校教你的65个细节》

再谈膝关节

编辑/Outlaw 资料来源/《单车学校教你的65个细节》

有一年东京自行车展,许多骑友围着日本第一位参加环法自行赛的选手今中大介问:“膝盖痛,怎么办?”他回答得很干脆:“膝盖痛?我也痛呀,所以要注重保养啊!”大家不相信他也有膝盖痛的问题,所以一时冷场,没有人接着发问,而他也没有继续说明怎样保养膝盖。

相信很多车友都同样有膝盖痛的问题,其实骑自行车是膝盖压力最小的运动之一,而且受过伤的膝盖也可以骑,可见单车运动是多么温和。但是不可以忽视,在单车运动伤害之中,膝盖疼痛也最为普遍。本刊在之前也探讨过有关膝盖的话题,但是膝盖对于骑车的人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这一次我们就再来聊聊膝盖保养的那些问题。

第一课

膝关节的结构是天工之巧,但却很脆弱

人类的骨骼如积木堆叠而成,依赖层层肌肉的保护,人类才能直立行动。在爬行时代,体重由四肢分担。可是直立行走之后,体重集中在膝关节和腰上,而万能的双手拿取东西时,其重量也会加在膝关节和腰上。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既能承受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又可以运动自如:可以前屈,方便人蹲站;也能伸展,让人稳健地直立而行。只是它看似坚固,但却很脆弱。尤其是运动过度或持续使用不当时,容易导致肌腱和膝关节出现问题,甚至殃及腰部。伤害,往往是慢慢累积,最终导致各种关节问题的发生或引发退化性关节炎。膝盖当然也不例外,受到伤害后,如果放任不管,一定会逐渐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最终无法走路。

膝关节的结构非常奇妙,正因为其构造特殊,才能吸收跳跃或地面反弹所产生的震动与能量。关节软骨的外侧附着着薄而松弛的关节囊,关节囊的周围又由韧带负责加固。股骨前下端有个凹槽,适合放置髌骨,使髌骨可以在凹槽内上下移动。当腿部弯曲时,膝盖内富于弹性的软骨组织严密接触,避免摩擦并吸收震动,让膝关节能够承受身体重量的压力。

膝关节的结构呈球状,放在平面上会滚动,因此需要6条韧带加以固定与限制。为了让形状并不匹配的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相适应,二者之间的内外侧各有一个呈圆形锅状的半月软骨。它具有一定弹性,能缓冲力量,起到保护关节面的作用。

因为膝关节的结构十分精致奇妙,所以被誉为“造物者的苦心杰作”,荣获“巧夺天工奖”。它的结构看似坚固,但却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需要你的特别呵护。大家都知道,一个体重60kg的人,走路时膝关节的软骨要承受体重的两倍重量,即120kg;爬坡或爬楼梯时,要承受体重的5倍,即300kg;下坡或跳跃时,要承受体重的7倍,即420kg。这么重的负担,如果硬碰硬的话,据说撑不到1小时,软骨细胞就要被压死了。

所以,造物者不仅设计了加固与限制结构,还有不直接碰撞的规避结构以及减少摩擦的保护结构等,使我们能日行万步,膝关节的软骨细胞既不会被压死,也不会互相磨损。

髌骨软化症

髌骨浮在半空中,完全靠韧带将髌骨固定在股骨的下端。当我们下蹲或呈跪姿时,髌骨就会在一定轨迹范围内滑动。如果周围的肌肉力量不均衡,就会造成单边磨损,导致髌骨的软骨受损。通常是大腿的外侧肌力强于内侧肌,所以医师建议平时加强大腿内侧肌的锻炼。运动时,使用髌骨固定带或有个洞的绑带固定髌骨。

1.加固与限制结构

当膝盖进行屈伸运动时,前后交叉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和髌韧带具有加固并限制髌骨过度移动的作用。

2.不直接碰撞的规避结构

由于股骨下端呈球面凸起,而胫骨上端的关节窝较浅,近似平面,彼此并不匹配。因此在关节内存在内外两块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半月软骨,呈圆形锅状,具有一定弹性,能缓冲力量。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屈膝时半月软骨向后移,伸展时半月板则向前移,避免了股骨与胫骨之间出现互相碰撞或摩擦的问题。

3.减少摩擦的保护结构

髌骨内侧、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都覆盖着一层软骨,质地柔韧,结构为海绵般网状空心结构,富含润滑液。当骨头上下挤压时,软骨会释放出润滑液,令关节腔内充满润滑液,令软骨滑动,如四两拨千斤般巧妙地分散压力,减轻摩擦,避免直接磨损;而压力解除后,润滑液又被软骨吸收,滋润着软骨。有了这种绝妙的减磨与润滑结构,可使软骨免于破损、刮伤,甚至被压死。

膝盖受伤离我们很近

虽然有巧夺天工的结构与免受伤害的设计,膝关节其实还是很脆弱。如果不懂、不爱惜或不小心,突然间将很大的冲击施加在脆弱的软骨或肌腱韧带上,人就会受伤。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运动伤害中,膝关节受伤的几率最大的道理。

膝关节内共有两条前后交叉韧带,负责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并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当这两条交叉韧带无法承受压力时,不是裂,就是断!交叉韧带的伤害比例为前交叉韧带占60%,后交叉韧带占40%;半月软骨受损时,前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比例为30%。前交叉韧带为何有这么高的损伤率?因为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前交叉韧带就失去了可动作的缓冲空间,失去吸震缓冲的保护。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发生率较低,受伤的大多数原因为接触性运动,如碰撞、跌倒或车祸造成的。

跳跃着地时,膝关节不要完全伸直,应稍微弯曲。这样股骨和胫骨之间就会滑动,以避开重击,发挥避震缓冲的作用,避免韧带和软骨损伤。

此外,膝关节屈曲幅度较大时,也会造成内部压力,同样会损伤软骨或韧带。例如,蹲马步的姿势不正确时,膝盖的负重是体重的8倍。蹲马步时膝盖的前端不可超过脚尖,就是为了避免膝关节屈曲幅度较大。如果单车的车座位置太低,踩踏时会形成膝关节屈曲幅度过大。

关于人体骨骼的小常识

人体的骨骼通过关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有了关节,我们的身体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关节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构成关节的骨骼数量,可以分为单关节(两块骨,一骨为关节头,另一骨为关节窝)和复关节(两块以上);按一个或多个关节同时运动的方式,可以分成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按关节运动轴的数量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单轴关节(含屈戌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含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和多轴关节(含球窝关节、平面关节)等。

人体下半身有三个重要的关节,分别是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它们既坚固又灵活,既要负担身体的重量,又要保障活动时的灵活。

1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属于单关节;它能单独进行活动,因此属于单动关节;它还是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关节(球窝关节的一种),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还能向多个方向运动,属于多轴关节。

髋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将躯体的重量传达给下肢,同时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环转运动,具有吸收、减轻震荡的功能。它位于身体的中央,结构特殊。当全身剧烈运动时,髋关节的结构能适应由骨的杠杆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髋关节的特点是稳固性强,但运动范围较小,灵活性较差。

2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俗称膝盖骨)构成,属于复关节;它能单独进行活动,因此属于单动关节;它还是典型的绞链关节(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可以进行屈伸以及轻度的旋转,属于双轴关节中的椭圆关节。

3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属于复关节;它能单独进行活动,因此属于单动关节;踝关节的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正中有矢状方向的嵴,与关节头的沟相对应,故而得名滑车关节(又称屈戌关节),属于单轴关节。踝关节能沿冠状轴做屈伸运动,

第二课

膝盖的保养与伤害的预防

各种运动伤害最常指向的部位,就是膝关节。而膝盖受到伤害时,最好的康复运动就是单车运动。因为与其他运动相比,骑车时膝关节的体重负担最小。走路时,膝关节的负担是体重的两倍;跑步或爬坡是体重的5倍;跳跃或下坡是体重的7倍。骑车时,因为体重被分散了,每个膝盖只分担1/6的体重而已,又有足够的冲击力,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虽然如此,可是在单车运动造成的伤害之中,损伤几率较高的还是膝关节。所以,如何使膝关节免受运动伤害,是每位骑友或选手每时每刻都要关注的问题。

自行车骑行宝典II——《单车学校教你的6 5个细节》是大受车友欢迎的《单车学校教你的52堂课》进阶篇,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自行车协会权威推荐,是首部骑行完全指南。由KHS自行车学校校长谢正宽主讲,全面地讲解了有关骑行技术、自行车硬件、自行车设定等实际问题,可以说是最全面、细致的自行车车友教科书。

关于保护膝关节的10个忠告

1.将单车的车座调至正确高度。

2.减重

尽可能保持标准体重,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保养膝盖和预防伤害的第一步,就是先解决自身的超重问题。别以为只超重区区两三公斤,只要外表看不出来,就不在意。事实上,每走一步,膝盖的负担就增加6kg;跑步和上楼梯时,则增加了15kg的负担;下坡或跳跃时,杀伤力则增大到21kg。这就是为什么胖人的膝盖通常都不好的原因。有人说,如果成功减重7kg,膝盖的疼痛就会减轻一半。

3.尽量少背重物,少提重物。

4.尽量不突然快速下楼梯或急跑下坡。

这样会加重膝关节的负荷,而且股骨向前偏移,造成的摩擦力较大。

5.尽量不长时间穿硬底鞋或高跟鞋。

步行时,地面的反弹会直接冲击膝关节。

6.少做长时间蹲或跪的动作。

尽量不要蹲着做事或跪着擦地板。蹲,会使膝关节的内侧软骨受到很大的压力;跪,会将髌骨压进股骨和胫骨的沟凹,这都是伤害膝关节的原因。年纪大或膝盖不舒服的人,如果打太极拳,不妨打高位太极拳,比较不伤膝盖;如果打坐,则不必勉强盘坐,散盘也可以。

7.尽量不扭动膝关节。

膝关节可以很灵活地前后活动,但无法旋转,左右扭动会增加半月软骨和韧带的压力。当骑车踩踏姿势不正确时,如外八或内八,会连累膝关节左右扭动,从而伤及半月软骨,并用增加韧带的压力。正确的平行脚踩踏,可以减少对膝关节的伤害。O形腿和X形腿容易造成软骨单侧摩擦。通常,O形腿需要加强内侧肌群,X形腿需要加强外侧肌群。先天O形腿和X形腿的人要努力矫正,养成轻踩的习惯。

8.不要让下半身受凉,尤其是膝关节。

因为关节附近血管较少,受凉后血液循环会变差,疲劳物质容易滞留,使受伤处更不易恢复。而且肌肉因受凉而僵硬后,容易导致伤害恶性循环。建议膝关节不舒服的骑友,下半身绝对不要吹凉风。就算是夏季,骑行的当晚睡觉时,也要用腿套做舒适的保温,以促进新陈代谢。而在寒冷的天气里,一定要使用腿套来保护膝盖。

9.舒展并增强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群、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群、臀部肌肉群与小腿肌群的肌力和柔软度,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磨损,具有稳固膝盖的作用。

10.充足的休息对保护膝关节非常重要

因为疲累的肌肉无法为膝盖分担负荷。

第三课

骑行时如何保护膝关节

膝盖平时的保养

1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分别向左右环绕数圈,使润滑液分布均匀。

2坐在椅子上前后轻松摆动小腿,踢到小腿和大腿呈一直线;再用双手轮流环抱左右膝盖,使之靠近胸前,保持20秒。

3多按压膝盖周围的肌腱,找出酸痛的位置,经常按摩。

4常舒展大腿、小腿和腰部的肌肉。也可以采用自力的方式(两脚相跨,相互拮抗)训练大腿前后的肌力。

5睡前和醒后练习床上舒展操10分钟。

6每天补充维生素B族。

◎1.人车调适至较佳状态。若调适不佳,骑行者容易受伤。例如,车座过高,会造成臀部不适,进而易引发小腿肌肉抽筋或膝盖窝疼痛的问题。车座过低,会造成膝盖的压力较大,易磨损膝盖。尤其是在爬坡用力重踩时,曾有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案例。车座的高度调整可参见黄金三点调整法。

◎2.膝关节是由软骨、肌腱和韧带构成,血管较少,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覆盖,容易受凉。因此不要让膝盖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15℃以下),不要穿五分裤,一定用腿套或穿九分裤,甚至多穿一件长裤,以保证膝关节的温暖。

◎3.骑行前,将两手放在膝盖上,由内向外,再由外向内各按摩25圈,令关节润滑液分布均衡,减少软骨之间的摩擦。

◎4.骑行前,至少需要以时速约15千米完成20分钟的热身骑,来预热膝关节周围的血流。先从较轻的齿比和踏频60~70rpm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并且提升踏频至80~90rpm,直至感觉微微出汗。热身完毕,再提高到正常的运动强度,膝关节才不易受伤。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热身,就贸然爬坡或踏重齿轮,等于是故意跟自己的膝关节过不去。

◎5.平路骑行时,踏频要保持70~90转/分钟。如果站姿踩踏,可以采取较重的齿比,踏频可以低一些,但也不要比40转/分钟低。如果低于40转/分钟,干脆下车推行,更不易累。爬坡时,尽量采用坐姿爬坡,而且是以轻齿比(重齿比不利于膝关节的健康),不着力地快速踩踏,感觉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6.增加骑行里程数的训练要领:每次只增加上周的10%,目的是让膝关节逐渐习惯长时间的负荷。安排训练计划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千万不要才骑了20km,马上就想挑战200km。

◎7.膝关节是有惰性的,不能立即适应突然的压力改变。例如,换了曲柄长度或新鞋,千万不要在改变的第一天就计划100千米的远距离;又如,平路跑惯了,突然想改训练爬坡。千万记住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放松心情,运动是为了健康和放松,不是拼生死。

◎8.如果人车调适至最佳状态,姿势正确,训练适中,膝关节还是无故受伤的话,那就要怀疑是否因为旧伤所致。如果在骑行中感觉不适,马上改用轻齿比、放慢速度或缩短训练距离。回家后,按旧伤的处理要领,72小时内先冷敷,仍无改善的话,立即找专业运动骨科医师或物理治疗师,接受诊断与治疗。

◎9.骑行中,停车休息时一定要拉筋,因为拉伸股四头肌有利于恢复膝关节的健康功能。拉伸时如感觉疼痛,应马上停止。若放开5秒后还痛,就必须停止。

◎10.循序渐进地练习,慢慢增加训练的时间、长度和强度。例如,可以先从每天30分钟开始,习惯后增加10分钟,一直到每天60分钟,这是最容易适应且安全的做法。千万不要平常不运动,周末或假日就跟着别人挑战陡坡,结果不是抽筋,就是膝盖痛。不循序渐进的结果,自然只有受伤。

猜你喜欢
髌骨膝盖韧带
上了年纪总是膝盖痛 怎么办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膝盖夹硬币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善待膝盖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