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秒钟引发了怎样的“新革命”
——对话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双创”基地“李洪启创新工作室”

2017-11-13 11:59李丰征
当代矿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煤流主井煤仓

文/李丰征

4秒钟引发了怎样的“新革命”
——对话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双创”基地“李洪启创新工作室”

文/李丰征

今年,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召开了“双创优秀成果分享、双创基地网站启动仪式暨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推进会”。在“李洪启创新工作室”分享《主井高效集约型卸载气控装置改造创新成果》后,矿长辛忠玉激情难掩,现场点评:“主井提升系统单钩提升时间3年梯次递减(累计)4秒,重要意义不在于年增加提升量40万吨,年创效1.52亿元,而在于主井提升量的增加引发了鲍店煤矿‘矸石走煤流’生产模式的全新革命!”

初衷:只为主井“清咽利嗓”,保障矿井集约化生产

记者:为什么说主井提升是矿井生产的“咽喉”,它又是因何成为鲍店矿生产“瓶颈”的?

张运华(鲍店煤矿机电副矿长):原煤生产是“一条龙”系统,从采煤面挖出的煤,经皮带运输进入采区煤仓,然后从采区煤仓经皮带运输进入主井附近的主煤仓,主煤仓的煤进入主井提升箕斗,然后提升到地面,因此说主井提升是矿井生产的“咽喉”。长期以来,鲍店煤矿主井提升系统因结构复杂、故障点较多,成为制约矿井提升运输的“瓶颈”。

记者:为主井“清咽利嗓”,矿在主井提升系统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宋永亮(鲍店煤矿机电副总工程师、“李洪启创新工作室”成员):为保障原煤提升,促进矿井生产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近些年机电工区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对主井提升系统控制程序(软件)开展技术攻关;二是实施“主井高效集约型卸载气控装置改造”(硬件);第三方面就是以年度为单位开展的“主井提升及装载系统可靠性会战”。

“主井提升及装载系统可靠性会战”是总的“纲领”,指导其他两方面的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点检”对设备进行超前模糊维修、周期性维修和技术革新,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总体成本投入,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超前模糊维修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频率,能快捷、简约地应对突发故障。根据时间节点开展的周期性维修,能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技术革新能够提高设备运行周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如装载站定量仓、分配仓及溜煤嘴普通箱体使用年限大约7到8年,一次性全部更换为耐磨衬板和不锈钢箱体后,使用寿命提高1.7倍,实现了箱体零烧焊,基本实现免维护。

步履:压缩4秒,压缩2秒,再压缩2秒

记者:针对制约矿井主井提升的“瓶颈”问题,机电工区和创新工作室的历程是怎样的?

高云龙(鲍店煤矿机电工区区长、“李洪启创新工作室”成员):针对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以“李洪启创新工作室”为先锋,以区队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提升班全体职工为后盾,实现了“主井单钩提升时间压缩4秒,压缩2秒,再压缩2秒”的三次跨越发展。

第一次跨越在2011年至2013年,先后对主井南、北主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提升系统单钩运行时间减少4秒钟,但仍不能满足矿井提升需求。因为主井提升系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提煤,它还要在矿井停产检修、节假日放假期间停运,所以还满足不了矿井集约化生产的需求。

第二次跨越是在2014年至2015年,分别对主井提升系统控制程序(软件)开展技术攻关,共压缩主井单钩提升时间2秒。

第三次跨越是2016年,通过实施“主井高效集约型卸载气控装置改造”,再次实现主井提升系统单循环时间平均减少2秒。

箕斗提升1次减少2秒,1天就可以多出30次的提升时间,1次提升12吨,每天就可以多提升360吨。以此推算,累积单钩压缩6秒钟的时间每年可增加40万吨的提升量,这样就能够满足矿井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在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煤矿限产政策的情况下,意义更加重大。

记者:主井提升系统优化改造压缩单钩提升时间,是以毫秒为单位慢慢“抠”出来的,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李洪启(“李洪启创新工作室”重要成员):

2013年我们对主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实现单钩运行时间减少4秒钟之后,如何继续增加主井提升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先后邀请设计院和西门子公司相关技术专家来矿交流,都认为受现场条件制约,通过提升改变卸载方式和增大箕斗卸煤速度增加提升量已不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缝隙”,从控制程序(软件)上进行技术攻关。

2014年8月,通过对提升机卸载气控控制程序进行优化,节约1秒单钩循环时间,并且额外增加了“余煤故障”诊断报警程序。2015年7月,经过前期不断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试验,历时近10个月,通过优化卸载气控管路和阀组,提高了卸载气控动作速度,减少了1秒箕斗关门时间。两次改造共使主井提升单循环时间减少了2秒。

2016年开展压缩主井提升单循环时间项目的研究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通过减少主井卸载时间达到压缩主井单循环时间”的方案。我们经过改造气控系统,将双回路阀数量由20个减少为8个,故障点减少了60%。同时,新气控系统采用进口定制阀,增大阀最小通气截面积,增大进气量。由于新气控系统集成度较高,除进、出气管路外,其他管路较短,沿线气体压力损失降低约20%。2016年8月28日,新气控装置试运行,经技术人员现场多次测试,主井提升系统单循环时间平均减少了2秒。

记者:创新工作室除荣获矿“2016年度群众性创新创效特别贡献奖”之外,之前是否还有其他奖项?

张长虹(“李洪启创新工作室”重要成员):

工作室获得的荣誉多了,仅主井提升系统创新改造和技术攻关就创出多项技术成果,包括“主井南提升机主控及装卸载控制系统升级(S 5-S 7)技术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化卸载气控管路和阀组”等2项技术改造,获得公司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井北提升机8 00XA及A HM技术升级”,荣获矿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等。

引发“新革命”:矸石“走”煤流,进尺翻一番

记者:为何说4秒钟引发了矸石“走”煤流的“新革命”,而不说8秒或2秒?

李付臣(鲍店煤矿副矿长):立井提升系统包括主井提升和副井提升。主井提煤炭,副井提矸石、设备、物料和人员。鲍店煤矿建成投产30年,掘进迎头的矸石一直是通过矿车、轨道、电机车和副井提升排放到地面来的。直到2015年四季度,随着主井提升系统逐步具备“满足矿井集约化生产”的能力,矿党政联席会决定“矸石‘走’煤流”,并于当年11月在调度信息中心统一指挥下正式实施,结束了矸石“坐”矿车的历史,对鲍店煤矿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2011年到2013年压缩单钩提升时间4秒,仅仅缓解了主井煤炭提升;2014年到2016年压缩单钩提升时间4秒,满足了矿井集约化生产需要,并且“有余力”,才得以实施矸石“走”煤流。

记者:矸石“走”煤流,是怎样推动掘进进尺翻一番的?

孙伟(鲍店煤矿掘进工区副区长):矸石“走”煤流,是说掘进迎头的矸石像采煤面的煤炭一样,通过皮带运输进入采区煤仓,然后再从采区煤仓经皮带运输进入主井附近的主煤仓,最后经主井提升到地面。因为迎头排矸占岩巷掘进工作量的一半以上,矸石“走”煤流后,减轻了迎头排矸压力,提高了排矸效率,进而实现了掘进进尺翻一番。

我们掘进工区去年开拓的八采区,离井口4000多米,实施矸石“走”煤流就更加有意义。距离越远,效果越明显。“走”煤流前,大断面岩巷的月进尺在45米左右;“走”煤流后,月进尺达到80米以上。小断面岩巷也由月进尺60米左右猛增到120米以上,平均月进尺在110米至130米之间。

掘进工区2016年施工的2301岩集运延伸、八采辅助运输上山、八采皮带巷、八采煤仓和八采变电所,创出了施工质量不变、施工时间减半的喜人佳绩。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鲍店煤矿)

猜你喜欢
煤流主井煤仓
储煤仓预防自燃的实践
基于离散元的胶带中部初级采样方法研究
基于视频智能识别的主井扇形门与堵煤监测系统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赤城矿井主井断面形状及支护设计浅谈
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水平试采井对接成功
大断面煤仓分段掘砌作业法
同忻矿主煤流运输系统的技术改造
防原煤直砸煤仓壁溜煤槽的创新设计及应用
矿井煤流运输综合集控系统研究
高强耐磨料JY-M系列在洗煤厂储煤仓抗磨层中的实践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