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指津

2017-11-13 00:33朱文玉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纸屑悬念母爱

朱文玉

这是一篇一千四百来字的微型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开头写“我”送女儿上学,中间回忆了母亲在世时对我的“虐待”,最后写“我”在母亲墓前明白了母亲打“我”的真相。主要人物也比较少:“我”、母亲、李姨。然而,就是这么一篇短小的文章,却凸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妙、描写的高妙,立意的巧妙,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文章开头没有任何铺垫,一句“望着女儿……绞痛……滚落下来”便迅速抓住了读者的心:母亲送孩子上学,本来应该是寻常而幸福的事,怎么就让“我”心绞痛,泪涌流呢?这里面肯定有非同寻常的故事!第一个悬念未解,“我忽然想去看看母亲”便再次抓紧了读者的心:此时的“我”为什么忽然想去看母亲了?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在“我”痛苦的时候想到看看母亲,母亲应该是一位能给我带来帮助的母亲吧?母亲此刻又在哪里?……一连串的疑问,自然而然地引来读者对下文情节的期待。

“头发凌乱”“面色蜡黄”“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默默流泪”,一连串的神情举止的描写,令人疑惑顿生:母亲为什么如此落魄?如此悲伤?肯定是个人或家庭出了什么特别严峻的问题吧?疑问与恻隐牵引着读者急于寻找答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母亲残酷地殴打“我”的情节更是让人大惑不解:母亲为什么数次无缘无故地打“我”?为什么每次打“我”总会打得那么凶狠?打“我”时又为什么会流泪?母亲到底是不是“我”亲生母亲?就是人们常说的狠毒的继母也不至于如此恶毒,亲生母亲为什么如此对待亲生女儿?不到警察来了就不让“我”回家,是不是想冻死“我”啊?到这里,我们读者已经无法自控,只能按照作者预设好的情节迫切地一路读下去。

用环环相扣的悬念串联起整篇文章,最后“峰回路转”,借李姨之口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对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作者构思的精妙。

妙用对比启人心智

对比衬托是本文的又一大特色,文章对比映衬的地方很多,在这里,笔者仅举几例略加赏析。

首先是母亲打与不忍打、不忍打与不得不打、不得不打与打过火了怎么办的矛盾心理的对比值得揣摩:母亲自己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我”,对“我”的担忧让母亲控制不住情绪要打“我”;但是每逢打“我”的时候,又心疼“我”不忍打,打重了自己又心疼,所以才一边打一边流泪,不得已,最后自己报警。我想,母亲自己报警应该是想通过警察来控制自己打女儿的举动,进而达到自己离世后能够有警察(李姨)关注自己女儿的目的吧?母亲的这种“绝望中”满含“牵挂”,“牵挂中”饱含“担忧”,“担忧中”隐含“期待”的无助心情确实让人唏嘘,同样,母亲因为“绝望”“牵挂”“担忧”不得不暴打“我”,暴打“我”又怕打伤、打残、打死“我”的那种矛盾的、近乎变态的心理也着实让人心痛。

其次是“我”的前后对比。“我”患病后,在未明母亲打“我”的真相之前,对待女儿是百般牵挂,千般不舍,绝望到了极点;等到李姨揭示真相后,“我”一下子释然了——为了女儿“我”必须选择坚强。同时,明白真相后,“我”以往对母亲的百般不满和千般怨恨也一下子变成了后悔、感动和感激。过去,母亲无数次的“虐待我”,“我”能“倔强而坚强地成长”;患病后,因为女儿,“倔强而又坚强”的“我”“再也无法倔强地坚强”;如今,为了女儿和母亲,“我”又没有理由不选择坚强。“我”的前后的变化一切皆是源于母爱。一样的遭遇,一样的牵挂,不一样的举动,一样的母爱,我们怎得不为之感动?

另外,母亲打“我”时的凶狠和邻居们对“我”的关心,母亲患病后对待“我”的态度和“我”患病后对待女儿的前后态度等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衬托,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精描环境摄人心魄

本文的环境(景物)描写也值得一提。

“门外,北风呼啸,似刀割如针刺,寒彻骨冷透心”“天渐渐暗下来”“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冷酷的黑暗”,天气是如此的寒冷(渲染),“我”的心亦是如此的寒冷(烘托),母亲的心比这寒冷的天更冷酷(襯托)。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如此狠毒地对待女儿?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我”不被冻死也会冻伤,邻居们的劝说已经无果了,这时,有谁能救救无助的“我”?读者的心被作者的无形之手提到了嗓子眼。也正是有这样的环境描写,才有了下文的顿悟:是爱,让母亲如此狠毒;是爱,母亲自己打电话报警;是爱,让李姨在北风呼啸的寒夜出场,并始终关心我,以至我的女儿。我们的心亦被文章叙写的人间真爱所打动。看似平常的环境描写,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使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有着黑色条纹的白纸屑像一曲歌谣,蝴蝶般翩翩起舞”。作者运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纸屑比成歌谣、蝴蝶,既形象逼真地描绘出纸屑在空中飘舞的情态,又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我”得知母爱真相后的欣喜之情、走出病魔阴影后的轻松之情、好好珍惜当下母女生活的顿悟之情。呼应开头,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思及此处,我们不由得再次为作者精妙的构思叫好!

当然,本文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有许多,如刻画人物的方法,前后呼应的写法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细述了,聪明的你完全可以自加赏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屑悬念母爱
“调皮”的纸屑
巧在开篇设悬念
母爱大于天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会“跳舞”的纸屑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