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

2017-11-13 07:28向晓菊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泸溪传习所泸溪县

向晓菊

“中国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在泸溪县沅江流域浦市、白沙一带红红火火。这里的老百姓,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家中大喜事,总要请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来演上一场。湘西老百姓对辰河高腔的喜爱,历史悠久。它曲腔优美,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演出剧目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常令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清《湖南通志》载:“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吟唱。”辰河高腔产生于明初,俗称辰河戏,发源于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流传于今沅水中上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贵州省的铜仁地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重庆市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省的来凤县等地。辰河高腔包含高、昆、低、弹四种声腔体系,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1989、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对辰河高腔戏进行挖掘、整理,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浦市作为沅水中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除了商贸发达外,民间文化诸如民间音乐、沅水号子、宗教祭祀音乐等也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孕育了浦市的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曲腔悠扬,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演出剧目内容健康,艺术性强,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辰河高腔经历了围鼓坐唱的初始期,矮台班木偶戏的发展期,清雍正年间高台演出的成熟期和兴盛期,后加进了笛子伴奏,从此长盛不衰。1957年,泸溪县成立了辰河戏剧团,在泸溪、辰溪、溆浦等地颇为红火。但是,辰河高腔也和许多古老戏曲一样,在上个世纪中后叶,走入低谷。尤其是“文革”期间,专业剧團被解散,人员全部下放农村,剧团名存实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县剧团,但人员老化,资金短缺,剧本陈旧,加上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一直没能走出低谷。正当该剧濒临失传之际,泸溪县委、县政府改变了它的命运:2003年安排30个全额编制,以招聘的形式引进了一批年轻文艺骨干,改变了以前自收自支、留不住人才的局面。

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是一个以辰河高腔为主,兼演民族歌舞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传习所成立以来,致力于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开展经常性的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抢救收集整理传统剧目,年均演出达百余场,影响遍及湘西地区,并获得多项殊荣。1998年,泸溪辰河高腔赴法国、西班牙演出,赢得了“东方戏曲艺术瑰宝”的美誉。2011年荣获湖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6年获湖南省“好剧团”称号。

2012年以来,泸溪县辰河戏剧团划转为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的同时,还成立了辰河高腔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从内容到形式,对戏曲进行创新,演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如《粉妆楼》《搜宫逼诏》《挡夏》《贵妃醉酒》《破窑记》《目莲救母》等,对30多个辰河高腔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创新,重新搬上舞台。还创作了《辛女赋》《乾坤换》《情满橘园》等一批富有现代气息的新节目。形式上则引进现代元素,并配备灯光、音响、服装等现代设施、设备,改变了过去简单划一的表现形式。

泸溪县大力开展辰河高腔传承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鼓励辰河高腔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与泸溪县思源小学联合开办了辰河高腔娃娃班,由传承人每周在该校进行授课。

经过改造的辰河高腔再续传奇:场场演出爆满,个个剧目受欢迎。有的经典剧目演了一场又一场,老百姓百看不厌。endprint

猜你喜欢
泸溪传习所泸溪县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湖南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对策
泸溪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实验
泸溪11万吨椪柑鲜果求销路
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以区域教学模式构建整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湖南省泸溪县为例
生查子 泸溪游(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