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问

2017-11-14 05:35严宝康
东方剑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李约瑟黄炎培郑和

◆ 严宝康

英国人李约瑟,一“问”惊人!

他问什么来着?他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一问,把人们都问住了。

就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所说“答案在空中飘”!

不是说,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吗?不是说,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曾有过令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吗?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为什么中国与西方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大的距离?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这当然是罗伯特·坦普尔先生的美意了。如果,只是如果。除了莫言、屠呦呦以外,诺贝尔奖金的各种奖项还是与我们无缘。

与李约瑟之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梁启超之问,黄炎培之问。梁启超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为什么“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黄炎培问:如何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这就是有名的“世纪三问”。

我今天要讲的是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问”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追问。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没有大量的新技术发明,没有大量发明性、创新性价值理念的支持,以及从15世纪到17世纪积累起来的较为雄厚的资本条件,近代西欧的工业革命就很难出现,更不可能最终充分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如果不突破传统文化中那些不利于创新的守成主义藩篱,将其中的精华转化为有益于现代创新的文化思想资源,社会的发展难有革命性变化。大凡在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作出基础性贡献的创新者,都曾怀有纯粹的探索真理使命,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中创新较弱、特别是缺乏首创精神的现象。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纵观世界历史,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了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美国著名技术杂志《连线》在一篇题为《一个技术山寨国家如何变为创新中心》的文章中说,下一个硅谷已经出现,它在东方,中国的创新一代已准备好与世界顶级高科技品牌正面竞争。

“答案不在空中飘”了!在东方、在中国、在上海这块土地上,推开窗就能感受到“创新”的气息。李约瑟之“问”,我们正在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李约瑟黄炎培郑和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也谈“李约瑟问题”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