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14 08:54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

1 应对民族宗教反恐问题,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

哈萨克斯坦有约1700万人口,有130多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6%,俄罗斯族占21%,其他包括乌兹别克族、乌克兰族、维吾尔族等均与我国少数民族有交叉。1 9 9 1年哈萨克斯坦建国时哈萨克族只有40%,民族“回归”运动向全世界哈族提供土地和资金,吸引了包括中国新疆地区哈族在内的大批“回归”者。由于哈萨克承认双重国籍,引起部分非法移民问题。民族问题无小事,且往往涉及宗教。哈萨克斯坦人大都信教,约70%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约26%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一些极端分子发展的恐怖组织通过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向哈萨克斯坦渗透,在哈恐怖袭击也时有发生。我国基于地区安全及“一带一路”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同哈萨克斯坦在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方面的协作。充分发挥新疆在地理、民族、经济走廊方面的优势,大力扶植鼓励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中的对接合作。

中哈两国已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却发展缓慢。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民间使用最广的仍是俄语,媒体受俄罗斯影响很大,民众对中国除新疆以外的内陆地区了解甚少,使部分私营媒体和外媒宣传“中国威胁论”、挑拨两国人民关系有机可乘。对此我们第一要加强传媒工作,深入了解哈萨克斯坦文化,用亲切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报道好“一带一路”如何解决就业、为当地人民带来实惠,同时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第二要加强两国青年交流,通过留学奖励基金、建立孔子学院、对我国出国人员加强当地文化培训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三要加大两国旅游合作。中国已跃居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而哈萨克斯坦被《孤独星球》形容为最后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旅游目的地。借助2017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等契机,鼓励我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加大旅游投资,推动旅游便利化、加强旅游宣传。推出一些“丝绸之路游”的精品项目,使更多的中国游客感受中亚风情,增进相互了解。

2 重视地缘政治影响,对接“光明之路”与区域组织合作

俄罗斯将哈萨克斯坦视为自己的重要势力范围,对后者油气资源的控制存在“排他性”。而哈萨克斯坦在保持东西方平衡立场下,首先考虑的仍是与俄罗斯的关系。哈萨克斯坦还是俄罗斯的工业原料来源地和巨大的粮食供给国,同时在集安组织等框架下是俄罗斯重要的安全屏障。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整合对象是前苏联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竞争关系。美国也觊觎哈萨克斯坦能源,同时不断渗透扩张以期达到削弱俄罗斯地区影响力的目的。同俄、中、美的关系是哈萨克斯坦最为重视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哈萨克斯坦不希望过分依赖中国,希望通过俄、美等国形成牵制。

面对地缘政治挑战,首先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及“欧亚联盟”的对接,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作用。2014年哈萨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计划,希冀通过投资环境的改善、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哈萨克斯坦经济走向多元化,步入全球30个最发达国家行列。在“光明之路”计划推动下,哈中央政府于2017年再次拨付810亿坚戈(约合2.4亿美元),用于建设国家石化工业园和“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该特区的落成将极大地丰富与中国等国的经贸交流维度,贸易、旅游、物流等产业将直接受益。我国要加强从政策信息层面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帮助,持续关注“光明之路”计划,在哈重点诉求产业加大投资,带动哈国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次,在与哈萨克斯坦合作重大项目时,提醒“走出去”企业重视俄罗斯等国的影响,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尽量避免政治问题。

3 克服法律政策环境和腐败问题,创新协作提升竞争能力

哈萨克斯坦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有关立法尚不健全,法律环境相对落后,在争端解决机制和海外保险法律制度方面,缺乏对海外投资者的保护,当发生法律争端时,往往依靠政治外交途径去解决,而不是司法程序。“走出去”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发生投资风险时,往往难以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利益。此外,投资环境也不理想,受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引资能力受碍,且在哈投资存在政策壁垒,要求外国投资提高透明度和产品服务当地占比等,准入门槛较高。且目前投资多集中在能源领域,风险高且多样性不足。这都严重影响“走出去”企业发展。另外,同其他中亚国家类似,哈萨克斯坦腐败问题严重,清廉程度在全球排名126。而基础设施投资耗时长、投入大、风险高、收效慢,这对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现实环境,应加强中哈双方的国际法合作,细化现有双边条约,发挥现有区域合作法律机制,同时运用WTO规则,加强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尽力对接国际标准,提高效率。

哈萨克斯坦的劳务限制也十分值得重视。哈萨克斯坦对引进、使用外国一般劳务人员有严格的配额限制,并对外国劳务人员实施严苛的工作许可制度。这一政策是哈萨克斯坦政府为保护本国劳动市场颁布的。中国企业员工难以足额或及时获取哈国发放的外国劳务许可和签证,劳务许可和签证获得审批时间一般需要5个月以上,而且各类认证手续在内的办理成本高,这对中资企业来说是一笔额外的负担。此外我国企业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及国际调研、风险评估方面的人才缺乏,盲目投资签约,面对几十个国家在哈萨克斯坦的竞争非常激烈。

应对不利因素,首先可以充分发挥产业园优势,对接哈国境内的经济特区和中国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挥中国企业的特区管理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帮助,充分发挥中哈“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的政策优势,着力加强在哈萨克斯坦能源保障、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方面的园区建设。同时加强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两国相关人才的交流。第二完善两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提升双边贸易效率,同时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环境,进一步发挥双边本币互换优势。第三,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东道国腐败因素,建立健全的规范管理制度,注重利用国际影响力和外交手段合理克服腐败干扰。中资企业应适应国内外反腐的新形势,合法经营,避免陷入腐败丑闻。同时,应适应当的文化、风俗,可以打“人情牌”,多做公益事业,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如可加大对当地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多搞活动,多做宣传。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五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虽取得骄人成果,但存在各方面现实问题不可忽视,在与哈萨克斯坦长期深入的双边及多边合作中,从国家到企业层面均应时刻关注政治、经济、政策、舆情等的变化,通过积极沟通与协商共创繁荣美好的图景。

猜你喜欢
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接棒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