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为小戏骨们的『成人化』表演叫好吗

2017-11-14 09:15
哲思2.0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戏影视剧演技

热门话题:翻拍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9集迷你剧《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自开播后,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小戏骨们凭借人小鬼大的实力演绎,疯狂圈粉。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单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表演,是不是『真演技』?儿童演员适不适合演绎成人角色?

影视剧的匠心精神值得点赞

小戏骨版《红楼梦》虽是翻拍,却以致敬、模仿的低姿态,拍出了新的味道,并获得观众一致赞赏,实属难得。当然,这也离不开该剧的部分创新突破。剧中角色均由小演员扮演,自有一番天真烂漫的神态,演技实则超过很多当红明星,其装扮和言行举止均符合角色要求。除了靠孩子的模仿能力、艺术天分,在筹拍阶段,剧组还请了专门的礼仪老师,来指导孩子们的各项仪态和形体。

小戏骨版《红楼梦》的火爆,看似意外,实则理所当然,在影视剧产能过剩的环境下,观众的选择余地更大,口味也愈发挑剔,对粗制滥造的作品容忍度降低。事实上,近年来依靠流量明星制作的影视剧,质量已越来越差。从行业的未来发展看,影视剧制作要有匠心精神,用精品来赢得市场和观众,才是长久之计。(江德斌)

PK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不论“小戏骨”们表现出来的演技有多么精湛,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说到底完全是一种程序化的模仿,只是“神还原”而已。一般来说,十岁左右的儿童记忆力好,模仿能力比较强。再者,这群“小戏骨”中的绝大多数人演过多部影视剧作品,模仿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特别高专业的事情。

“小戏骨”们要想真正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老戏骨,必须走原创之路,要饰演能展示和表现个人特点、演技的影视剧作品和角色,资本不能过度消费“小戏骨”。否则,还没等到“小戏骨”们长大,可能就被淘汰了。更何况,过度夸赞和吹捧“小戏骨”,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态,有可能助长他们的虚荣心,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何勇)

孩子演成人角色未尝不可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成人教育讳莫如深。但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正是通过观察、模仿成人的言行来学习和成长的。如今各种信息无孔不入,家长如果一味地阻隔,会导致孩子缺乏成人引导,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小戏骨版《红楼梦》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隔绝儿童”的刻板做法,以一种健康包容的心态看待儿童成长的必经过程,这是它积极的一面。同时,它之所以走红,很大程度上是诉诸了当下流行的“萌文化”。近年来,从流行语到表情包,成年人的“儿童化”成了一种难以忽略的现象,成年人厌倦了社会的残酷竞争,渴望回到孩子的状态,换言之,在儿童通过模仿来探索未知的成人世界的同时,成人也在通过模仿儿童回避残酷的成人世界。(曾于里)

PK

小孩就该演小孩角色

假戏真做是戏剧作品约定俗成的表现方式,无论是时间、空间、情境,还是角色扮演上,如果最后呈现的效果不够“真”,那说明戏剧的假定性没有建立起来,这会造成观众观感上的违和或不适。也有人说,《红楼梦》原著里的人物本身也只有十几岁,让孩子演最合适,但这种说法忽略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与当代完全不同,原著中的十几岁和今天的十几岁是两个概念。

让小孩穿着大人衣服,表演着大人的情绪,创作者为了猎奇而置真实于不顾,让观众根本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中的世界和人物,无法认真对待其中的情感与冲突。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与其费尽心思制作小戏骨版,不如多创作一些“让小孩可以演真实有趣的小孩”的文艺作品,让演员与角色之间相互平视,共同成长。(青豆)

猜你喜欢
小戏影视剧演技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动物搞笑瞬间,绝对演技担当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假装视而不见
小戏骨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锦松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