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2017-11-14 09:39李硕王彦兵晏清洪吴橙
中国水利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水利厅河湖河长

李硕,王彦兵,晏清洪,吴橙

(1.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01,银川;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44,北京)

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探讨

李硕1,王彦兵1,晏清洪2,吴橙1

(1.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01,银川;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44,北京)

河长制;信息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宁夏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宁夏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于2016年12月16日印发了《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成立全面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开展全面落实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4月19日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要加快构建“党政主导、分级管理、地方负责、行业监管、社会参与”的河湖管理体系和“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以信息化方式推进河长制工作,以信息化来保证过程执行、结果反馈,确保河湖管理信息及时、有效,提高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效率。这对于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水利信息化现状

近年,遵循水利部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总体要求,自治区水利厅坚持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推动水利发展的战略抉择和革命性措施来抓,2015年初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明确将“智慧水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在2011年水利厅统一筹划、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建设水利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遵循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自治区“智慧宁夏”部署,自治区水利厅充分利用自治区公共资源,突出顶层设计,全面加大水利、公共、市场信息化资源整合,按照互联网思维通盘考虑水利信息化建设总体布局、实施计划、管理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基于“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智慧宁夏·水利云”,水利信息化呈现高位推进、加快发展的态势。

依托“智慧宁夏”公共资源,水利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告别自购处理器时代,水利应用公共平台“水慧通”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全覆盖。借力自治区“宽带宁夏”建设,全自治区水利基层站、所、段和关键节点互联网盲区消除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以“云(水利云)、网(电子政务外网)、端(各种采集端、终端设备)、台(水利应用公共平台)”为重点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2015年7月,“水慧通”建成并率先迁入自治区政务云,成为“智慧宁夏”“8+N”朵云应用之一。“水慧通”(PC端和手机端)已承载了全自治区水利政务、业务、服务3大类30多项应用,对内可以为全自治区69家单位1.4万名水利干部职工提供协同办公环境,对外具备向社会提供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政民互动服务功能,水利厅成为自治区25个部门中的3个信息化A类部门之一。

2016年,水利厅印发了《水利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水利”行动的通知》。从制度规范、网络、应用、平台、数据、运作、安全等7大方面进行统筹建设,提出了数字渠道、智能灌溉、水政执法、供水服务、数字档案等基本覆盖水利工作的32项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全面引入全生命周期理念(PLM)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等新方式、新手段,计划通过3年努力,完成水利应用的统一部署,水利各类应用均通过一站式登录、分级使用、同平台协同办公,争取“十三五”期间建成宁夏“水联网”。

宁夏水利信息化工作为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宝贵的建设经验,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传统河湖管理方式不能有效保障自治区水安全

传统河湖管理由于监测技术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且管理对象摸不清,基本以突击式管理和粗放式管理为主。

河湖管理工作涉及水利、环保、城建等多个部门,各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平台和协调机制,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导致执法监督协调成本高,而且各部门之间的河湖管理数据缺乏共享机制,导致关于河湖管理整体情况的数据缺少,不能为河湖管理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2.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尚不能满足现代化水利的要求

①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自治区、市、县、乡镇落实河长制工作无法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监督、考核。②上级河长和组织无法实时了解责任范围内工作人员对河长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如工作日志填报、河道巡查等。③无法实时查看重点河段、敏感区域、水利污染源等的视频监控,形成“信息孤岛”,无法统一整合到同一平台,不能为各级河长和河长办公室有效地提供决策依据。④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并上报河道巡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工作效率低,无法系统性地将河道档案和治河策略通过信息化手段体现。

三、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

1.建设目标

依托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建设可实时向各级河长、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载体的,可供查询、上报、管理、服务的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宁夏河长制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网格化、实时化、精细化、公开化。

2.建设内容

(1)河长管理应用

为各级河长提供河长制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应用,主要包括河长基础信息管理、河长考核监督管理、河长日常工作管理、河湖信息查询、综合信息展示服务、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社会宣传、河长移动办公9个功能模块。

(2)社会公众服务应用

为社会公众参与河长制管理提供监督服务应用,实现政府与社会对宁夏水治理的共同管理。开通“宁夏河长”微信公众号,主要包括“河长篇”“监督篇”和“成效篇”3部分内容。

(3)业务管理应用

加强河长制业务管理应用的建设,按照河长制管理要求补充完善,做好河长制管理应用的服务支撑。主要功能包括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6个业务应用。

(4)系统管理

与宁夏水利公共应用平台进行用户管理对接,对整个系统进行用户、权限、代码等配置和管理,并利用系统日志对运行状况进行监管。

四、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河道网格化管理思想,依托GIS地理信息、GPS、基站定位、移动通信网等技术,实现静态展现、动态管理、常态跟踪,做到量化管理、直观展现、方便使用,实现“查询便利、管理方便、反馈及时”的目标。

(1)静态展现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河长的助手,它通过各种专用终端从自治区、市、县、乡逐级静态展现水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情况、事件处理等专题情况,也可在GIS地图上展现污染源分布、事件分布等情况。

(2)动态管理

通过数据与数据关联、数据与业务关联形成数据关系网,将水质、项目、事件、综合治理方案、治理计划、河长公示牌等信息化,提供建设项目、目标、河道巡查、公众参与、业务受理等水环境治理的动态管理。

(3)常态跟踪

在静态展现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报表分析、智能分析,落实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河道日常管理、考核管理、协调指挥等常态跟踪功能,方便工作协调、下级向上级工作汇报、突发事件指挥协调和联席会议协调。

2.总体框架

(1)整体架构

系统整体架构包括8个部分(见图1)。

①采集传输层。是采集、传输各类河湖监测信息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河道、湖泊、水库、排水沟等监测对象的水量、水质、图像等数据的采集传输,数据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人工采集、外部接入等方式。

②通信网络层。是各类数据汇集以及业务运行的平台,为各级河长制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交互的传输通道。本项目基于自治区水利云平台,遵照自治区“水利云”的整体规划进行部署。

③数据资源层。是河湖管理相关数据的存储、管理载体,对数据存储体系进行统一管理。本项目在宁夏水利数据中心已建成的数据资源基础上,建设河长制管理数据库,对河湖业务管理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存储。

④应用支撑层。是各应用系统的公用模块,为平台各子系统模块提供统一的技术架构和运行环境。通过应用支撑平台及应用中间件进行建设,采用统一标准和运行开发环境实施,包括系统资源服务、公共基础服务、应用服务等层次结构,通用模块涵盖了数据转换、查询、消息服务、用户管理、GIS服务、报表工具等。由于自治区通过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并通过“水慧通”的建设逐步完善了应用支撑平台,本项目将共享这些已经建成的公共支撑服务,不再自行建设。

⑤业务应用层。是基于指标体系和信息资源目录,综合运用联机事务处理技术、组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高新技术,与河长制工作业务相结合,构建先进、科学、高效、实用的河湖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加工,围绕河长制工作考核指标组织数据,以图、表、动画等多维度的展现方式呈现数据,为信息发布、考核决策、应急辅助提供快速直观的界面支撑。

⑥应用交互层。是对内用户和对外用户使用系统的交互接口,对内用户通过宁夏水利应用公共平台实现统一登陆,对外用户通过水利门户网站和“宁夏河长”微信公众号实现河长制相关信息的获取和事项的办理。

⑦标准规范体系。是支撑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是实现应用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要。

⑧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系统安全应用的基础,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本项目主要依托水利厅现有安全保障条件建设。

(2)系统部署结构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部署于自治区“水利云”之上,与自治区水利厅水利应用公共平台进行整合,通过水利应用公共平台实现与自治区水利厅已有系统互联互通。对于部分公共信息发布、简单数据交互及移动端服务将部署在互联网中。

水利厅用户、自治区政府及其他相关用户都可通过政务云访问本项目系统。本项目产生的数据落地在水利厅已建的水利数据中心,并通过对水利数据中心的完善,实现数据共享。本项目数据库建设包括实时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5个数据库。

3.系统集成与安全

图1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

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水治理的重要应用,应按照宁夏智慧水利“一库一网一平台”进行建设。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水利云公共资源,按照《宁夏水利信息化公共应用系统统一部署分级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在宁夏水利电子政务公共应用平台部署各应用,在自治区水利云存储数据。

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要充分考虑与自治区水利厅内部系统以及自治区其他河长制责任厅局(如环保厅、国土资源厅等)的数据共享与交换。要考虑与水利信息化各项应用包括水资源监控、水利普查、水文遥测、防汛防旱、灌区信息化等数据的交换和整合。

软件系统设计和集成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需要系统本身做好用户身份认证、数据访问授权、数据定期备份3方面工作,其他系统安全由技术人员和线路设备运维成员定期检查执行,并根据业务需求及岗位职责设计并设置灵活有效的安全访问策略,能对系统数据的异常操作进行跟踪、监控及分析处理。

五、结语

建设宁夏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各种河湖管理基础信息、监测数据,实时向各级河长、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信息,实行河湖动态监管,为宁夏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保障河长制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措施和手段。■

[1] 姜斌.对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6(21).

[2] 周吉,等.基于Spring框架的无锡“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2016(9).

[3] 于桓飞,等.基于河长制的河道保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7).

[4] 李硕,等.宁夏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发展方向[J].中国防汛抗旱,2016(3).

TV85+TP393责任编辑B

1000-1123(2017)18-0048-03

2017-07-25

李硕,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 郑爽

猜你喜欢
水利厅河湖河长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省水利厅召开2022年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会议等
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等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省水利厅科学组织全省秋汛防御工作开展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