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哭闹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

2017-11-14 15:47胡月圆
家庭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宝爸宝妈哭声

胡月圆

新生儿宝宝多数情况下非常安静,一天之中,甚至可以超过20小时都处于睡眠状态,但是宝妈宝爸们可能仍然会或多或少碰到宝宝哭吵的情况。这对于初为人母的父母来说,除了心疼难免还有紧张。所以,怎么区分宝贝哭闹的原因就变得重要而迫切。

新生儿哭闹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宝妈宝爸们可以对新生儿的哭声进行分析,初步通过哭声判断宝贝的不同状态及需求。生理性哭闹一般音调不高,程度不剧烈,解除原因后容易停止哭泣;高声、长时间、有时身体摇动的剧烈哭闹,可能是疼痛刺激所致;哭声高尖往往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胆红素脑病、颅内出血、脑损伤、脑膜炎);哭声低、嘶哑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声带损伤、喉返神经麻痹;哭声微弱可能提示重症败血症、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完全失声提示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哭闹时有喉鸣提示喉软骨发育不良或咽喉部肿块可能性大。

很多时候宝宝哭闹是非疾病因素,比如饥饿时要吃,尿布湿了要换,衣服过紧、过热或过冷要更衣,以及体位不当、惊吓、被褥过重等,无事时也可能要发声,这都是正常的要求,属于生理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生育年龄的宝妈宝爸们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的宝贝一出生即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批人愛着、哄着,恨不能时刻放在手心看着,养成爱抱和昼眠夜哭的不良习惯。这些非疾病所致的哭闹,宝宝哭声的特点是哭声洪亮有力,音调不高,程度不剧烈,一般情况下无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当其需求获得满足或不良环境得到改善时很快就能安静下来,不再哭闹。对于这种情况,宝妈宝爸们完全不用紧张。

当宝宝哭闹难以安慰时,往往就要考虑病理现象。任何疾病都可以导致宝宝哭闹,可能是新生儿疾病早期的表现之一。病理性的哭闹大多持续而剧烈,哭声尖而高调,有时还身体摇动,甚至伴随其他症状。当宝妈们无法判断宝宝究竟是“不舒服”还是“病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时带宝宝就医,把宝宝哭泣的发生时间、强度、持续时间、是否能被安慰等所能提供的线索都告诉医生,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通过必要的检查排除潜在的疾病。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儿宝贝哪些病理现象可导致哭闹,以及宝妈们怎么应对。

感冒新生儿由于气道特点,一般用鼻腔呼吸。感冒时鼻腔堵塞,只能用口腔呼吸,宝贝不习惯,而且吸入的空气未经鼻腔湿化引起不适感,导致哭闹不安;尤其是饥饿时哺乳,需要闭口无法呼吸,只能放弃奶头大声啼哭。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在喂奶前1~2分钟用生理盐水滴鼻腔,冲洗出分泌物后再喂奶。

皮炎罹患湿疹,皮肤皱褶处发生糜烂或未及时更换尿片导致肛周尿布皮炎,常常引起宝贝不适而哭闹。宝妈们平日应注意避免宝宝包裹过多,减少宝贝出汗,保持新生儿皮肤皱褶处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屁屁,涂上护肤剂。对于敏感性肌肤尽量少用一次性尿裤。对于轻型的湿疹可外用保湿露,严重的需看皮肤科医生。

低钙血症血钙降低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兴奋、易激动、烦躁、哭闹、惊吓、睡眠不安、喜出汗,这往往与母孕期补钙少有关,并且常见于冬春季节出生的新生儿。给予补充维生素D、钙剂治疗常常有效。

喂养不当喂养过多、不恰当地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频繁更换配方奶品种或咽入过多空气,都可以引起胃肠道不适,从而导致哭闹。宝妈应尽可能母乳喂养,确实母乳不够时可适当添加新生儿配方奶喂养,喂奶后轻拍背部,促进胃内气体排出。

乳糖耐受不良母乳和普通配方奶的糖类主要是乳糖,需要小肠分泌的乳糖酶分解消化,但中国人乳糖酶低下的发生率高,新生儿期即可有症状,表现为腹泻,大便黄绿稀,泡沫多,夹有奶块,有时可出现血丝便,常规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由于乳糖发酵成乳酸等可刺激肠道,引起腹部不适及肠绞痛,宝贝出现哭闹不安。可以在医院进行尿乳糖检测明确,一旦明确,建议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甚至暂停母乳,改用无乳糖配方奶喂养。大部分新生儿乳糖不耐受为一过性改变,停母乳2周左右,大便及哭闹状况改善,可尝试着逐渐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也可以母乳喂养前加用乳糖酶口服。

牛奶蛋白过敏牛奶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牛奶中乳清蛋白、乳球蛋白是引起过敏的主要成分。过敏表现为过敏性皮疹、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便秘、血便。确诊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查,一旦确诊,建议纯母乳喂养,延迟添加辅食时间;母乳喂养时宝妈不要食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无法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使用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

脑损伤由于出生窒息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出血、重度黄疸导致的脑损伤、严重感染导致的脑膜炎等,宝宝可以出现哭闹,难以安慰,同时可伴有前囟凸起、抽搐,这时宝妈一定要尽早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治疗。

其他原因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肛周脓肿等少见原因也可引起新生儿哭吵不安,这往往需要专业的医生确诊并尽早治疗。

还有一种哭闹被称为“黄昏哭闹综合征”,可能是介于生理性与病理性之间。几乎一半以上的健康宝宝会在出生后2周至3个月的这段时间,每天在一定的时辰,固定哭闹一段时间,这种哭闹似乎毫无理由,持续数天,而且简直像钟表一样准点,到了时间,宝宝就会突然哭闹不安,等哭闹完了以后,一切似乎恢复正常,宝宝无任何不适。很多人认为是“肠痉挛”或者“腹绞痛”。目前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行为综合征,没有明确的诱因,也没有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法。可能是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在一天中不断接受和处理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导致负荷过重,神经系统难以支撑,爆发成为一种哭闹不安的现象;待哭闹结束,神经系统开始重新整顿,再次迎接新的一天。

对于母亲而言,请调整你的情绪。因为大多数的宝妈在无法让宝宝安静下来的时候,都会感到沮丧、担心;尤其努力安抚宝宝但无效的时候,会觉得懊恼,随之又会为此感到内疚、自责。而宝宝在父母不愉快的情绪里也会感到更紧张。所以宝妈们,请让自己冷静、放轻松,同时采取各种可行的办法,让家人轮流看护并安抚宝宝。比如轻轻摇晃宝宝,轻抚宝宝的头部或者轻拍宝宝的背部,也可以给他做一个全身的抚触,给宝宝播放轻柔的音乐,与宝宝说话,为宝宝哼唱。

当新生儿宝宝哭泣时,宝妈不要一听到哭声就立刻喂奶或塞安慰奶嘴,不要用力摇晃宝宝,更不要让自己被负面情绪包围。请给予宝宝最温柔的呵护,查看宝宝哭吵的可能原因,并一一解决,如果仍然不能改善,请及时请求医生的帮忙。endprint

猜你喜欢
宝爸宝妈哭声
家中段子手(四)
哭声
家中段子手(三)
家中段子手(二)
家中段子手(一)
妈妈说,爸爸说
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