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7-11-14 09:40万慧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科种子科学

万慧娟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44-01

《小学科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创设“质疑”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上好本节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时,我先出示了刚从冰箱里拿出饮料瓶,让学生摸一摸,看看有什么发现,他们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水珠,接着我就引导他们:看到这个现象,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个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呢?这时学生积极举手发问,有的说:我想知道瓶里的冰从哪儿来的?有人问:瓶子外面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与里面的冰有关系吗?我就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是啊,這些水珠从哪里来?水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创设质疑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新课的探究就会有很大兴趣。

二、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获取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可操作性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但实验室里学生配套的实验器材不足,会导致实验难以实施或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老师因地制宜、适时改进实验。

例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时,需要进行三个实验来探究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在第一个实验“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有关”的活动中,学生不好掌握改变光源的位置同时与遮挡物的距离不变。我对实验做了些改进,把教材上的一块屏改为用两块白板拼成的屏,然后在立着的屏上画了个半圆,把光源依次放在五个角度不同的位置照射中心点上的小木块,降低了实验难度,操作更方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每个实验学生不用移动屏,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就是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重视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科学课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形成性评测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采用多种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展示探究过程,如绘画、日记、图表、报告、小报、故事、汇报、小讲座等。

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时,因为“萌发的种子”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也是生命单元唯一的一个长期研究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研究的准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长期观察的素养。它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适当的根据需要把某些研究延伸到了课外。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棉花的湿润,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自己的发现。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我们可以采用在表格中以画图的方式或者以观察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从而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受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学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观察日记和网上搜集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画一幅科学漫画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结果。

科学记录和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测,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科学课上有许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进行观察、实验的,有些活动无法在课堂上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所以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在课堂上研究,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知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太阳钟》时,在了解了古人是怎样通过太阳的投影和方位计时,从而发明了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是土圭、圭表和日晷后学生对太阳钟的原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学生用彩纸,剪刀,方便面桶,一根筷子,一些橡皮泥制作好太阳钟后,接着第二天学生把桶拿到阳光下观察整时筷子的影子会投射在桶的什么位置,用笔做好标记,每隔一小时就去做一个标记。第三天当看到筷子的影子继续投射在昨天所标的时间上时,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这一科学概念有深刻的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农村有非常优厚的自然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进行考察活动。比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我就带领学生去学校的耕乐园里“上课”,通过种植、观察、记录、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在由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

总之,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科种子科学
盯紧“教育四乱”专题警示约谈
桃种子
点击科学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科学大爆炸
可怜的种子
俄罗斯教科督察署:高校毕业生质量满意度有待提高
科学拔牙
俄罗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