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11-14 21:33农振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数学

农振锾

【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并产生对于一个问题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在思维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51-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区一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一是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是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老师和其他学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提问。

二、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善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弄懂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学生基本的理论武器,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他们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后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看看课本所讲与社会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会不一致?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进而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書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这样创设问题情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思维,足以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究竟有什么规律?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的规律。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四、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3的倍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然后分析哪些是3的倍数:

45÷3= 16÷3= 32÷3=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邹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5).

[2]钟兴彬,王洁,周凤君.小学数学课堂设问的技巧[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34-135.

[3]周喆.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设问教学的策略[J].俪人:教师,2015(17):394.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