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

2017-11-14 17:37韩晓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旅行

【摘 要】近期笔者所在幼儿园和电视台联办组织了新加坡文化交流营活动,幼儿变化显著,感悟颇多,结合以前的旅行课堂及亲子旅途,浅谈3-6岁幼儿旅行的注意要点及意义。

【关键词】旅行;生活即教育;探索求知;开阔视野;多元文化体验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日趋发达,交通愈加便利,旅行,似乎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成为无法避免的话题。经常有家长困惑:孩子那么小,到底有没有必要出去旅游?去哪里好?也有家长烦恼:某同事带孩子出国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也需要出国看看,让孩子长点见识?经过长期家园沟通了解到,对于幼儿旅行,造成家长们困惑和烦恼的大概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对于幼儿外出旅行问题家长的烦恼

(1)看了白看。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带出去看了什么也记不住,不如不带。

(2)平安是福。旅途中有太多不确定性,危险系数倍增。孩子离开家会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容易生病。

(3)不想跟风。让孩子“长见识”已经妖魔化,变为成人炫耀的谈资,与其盲目跟风,还不如让孩子就近活动,小孩子哪里玩都很开心。

(4)出行麻烦。带孩子旅游,准备物资像搬家,劳心劳力,家长太累。

二、了解幼儿旅行,树立良好的幼儿旅行观

1.教育无处不在,旅行亦是课堂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旅行是孩子的课堂,世界是孩子的天然学校。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让孩子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幼儿旅行的目的不是记住多少,而是将所看所感潜移默化的融入成长和行为中。

2.旅行中宝贵的“小意外”

旅行经常会遇到不同的意外,比如走错路、天气恶劣、身体不适甚至于是磕碰受伤等等,在大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这些意外都是可贵的成长课程,是在旅行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使孩子学会面对意外,克服困难,锻炼意志,更坚强的成长。

3.体验不同环境指标,提高免疫,强健体魄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空气、湿度、水质和日照等环境指标,幼儿身体抵抗力相对成人较弱、更敏感,容易被各种环境指标影响,在适应时应循序渐进。经常接触不同环境并活跃其中,能激发人体组织代谢、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还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对肌肉、骨骼、呼吸等系统的发育、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4.杜绝家长全程包办,培养规划意识

幼儿旅行并非是从出发那一刻开始的,出门前的选址择地、住行安排和物品携带都是旅行的一部分,若家长全权代理,幼儿将减少参与感和积极性。笔者所在幼儿园曾经举办过新加坡文化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为中大班幼儿参与,4幼1师,且无家长随行。活动前,孩子们就已经了解到新加坡的基本信息、著名地标,当有机会参与活动时,通过自主意识报名的孩子,有着强烈的积极性,他们认真了解线路,计划携带物品,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除了旅行箱托运由随行老师负责,其余时刻都是独立携带自己的物资,并会提前一晚整理好第二天需要携带的物品。当参与幼儿回家后,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的规划意识有了显著提升,这是以往由家长全程包办的旅行从未有过的进步。

幼儿旅行的意义在于经验的改造和多元价值观、多重人生观的筑基。

在幼儿园组织的多次活动中,孩子们敢于暂别父母,携手伙伴,一起真实感受与体验不一样的国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结识了不同园所的伙伴,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极大的锻炼了意志,提高了自信心和自理能力。他们每天的外出活动自己背书包、整理并管理好自己的东西,并在前一晚做出计划,看需要带什么物品;生活环节上不仅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和小伙伴一起协作互帮互助。他们通过游历了解当地的历史,品尝各种特色食品,看到不同肤色、种族的人和谐共处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这一切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发现地域文化的差异与特色。在不同的环境、人文旅途中,教育无穷无尽,孩子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勇敢的心,体会成长的力量,生命的厚度。旅途归来,有家长说以前怎么也不愿意分床睡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分房睡眠,有的家长表示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也有家长表示,孩子更自信更大胆了。

正如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旅行不是孩子启智的灵丹妙药,旅途只是生活中的教育课堂,在这堂课上,孩子们会获得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有的是他们能表达的,有的是他们潜移默化的经验改造和多元的观念。

三、在幼儿旅行方面,有以下应注意的要点

1.亲子关系:陪伴与信任

在亲子旅行中,亲情陪伴能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在幼儿独自参与旅行时,家长的同意和认可是对孩子信任的表现,将极大鼓励到孩子,同时亦是孩子的感恩课堂。

2.幼儿旅行不能说走就走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最佳途径。要注意的是,应是先“读”而后行,孩子需要从“听说”到“看见”的过程。首先建立初步认知,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有想亲眼所见的愿望,而不是盲目的直接带出去,到达目的地才开始给孩子灌输这里是名胜古迹那里是著名的博物馆。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主动汲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重视孩子主动学习的思考性和创新性習惯,比知识的填鸭灌输更为有效。

3.注意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多元结合

在选择旅行地点时,应考虑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有效结合,让孩子获得多元化的体验。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自然环境包含动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花冬雪、蝉鸣鹰飞、雷鸣电闪等,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幼儿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可见,选择一个风景别致、人文多元的地方为旅行地更有意义。

4.旅行中的消费观

幼儿旅行要避免孩子养成成人的购物习惯,杜绝买买买现象。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给自己买纪念品、买小伙伴的礼物,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消费观。家长可以一次性给予孩子一定金额的现金,明确告知这是旅行的礼品购置费用,不可超支不会追加经费,让孩子竖立节约意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正确的理财观。

世界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用好奇的双眼打量新的视野,用更广阔的视野看世界。全新的视野将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伴随他们的意识共同成长。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C],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7-30

[2]陈鹤琴,家庭教育[G],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54-67

[3]康桥,杜威:教育即生活[C],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33-42

[4](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C],商务印书馆,1978:45-56

作者简介:

韩晓桃(1984.10~),女,籍贯:江苏省常州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成都幼儿师范学校(现成都大学教育学院);现有职称:幼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旅行
小黑的旅行
让悲剧不再上演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