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北京 点亮北京

2017-11-15 17:08
北广人物 2017年43期
关键词:灯彩宫灯花灯

品读北京 点亮北京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翻阅有关元宵节的相关记载,发现确实有此讲究,在春节过后第一次月圆之夜,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会点起花灯。灯色争妍斗艳,灿烂辉煌。通都大邑,还会扎起鳌山,堆起层层叠叠的花灯,而有一种宫廷花灯相较于其他品类则更为考究,简称宫灯。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旧都文物略》里这样表述:“宫中各式灯品,雕刻彩画,精美绝伦。因出于宫中特制,称为宫灯。流风所播,王公大臣以及各衙署,渐相沿用,市肆中之营灯业者,因之而起,工匠画师,悉由宫中匠师传习而来。”追溯宫灯历史,据传,是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庆贺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由此得来“宫灯”之名。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宝灯高挂,盏盏争奇斗艳。

宫灯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仍属明清。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司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出现当时名冠京师的灯铺:文盛斋、华美斋、美珍隆、秀珍隆等。虽然是宫廷专属的器具,但逢年节宫灯也会被赏赐给王公大臣,宫灯也慢慢地在民间流传开来。灯业不但接地气地供应百姓,还很知市场风向:“自光绪庚子以后,各灯业改制新式,博外人赞赏,以其有艺术上之精,能外销日畅故。”“白电灯与油灯、烛灯悉归淘汰,而此纱制灯品,犹能巍然独存,不可谓非变通尽利之事也。”

北京宫灯最典型的是六方宫灯。除了六方宫灯,北京宫灯还衍生出单层宫灯、双层宫灯、四方宫灯、五方宫灯、圆珠灯、盆灯、壁灯、吸顶灯、子母灯等。此外,宫灯艺人们还根据基本造型,创造出花篮、荷花、孔雀等宫灯样式。虽然造型各异,样式五花八门,但始终离不开北京宫灯的基本要素。即无论如何变化,一眼望去,它就是宫廷里的灯。

而谈到北京宫灯,不得不提的则是创办于清嘉庆年间,位于前门外廊房头条,自产自销灯画扇的老字号商店——文盛斋。创始人韩子兴先生曾经配了腰牌进宫为慈禧太后做过宫灯,可曾想见,其制作宫灯的专业程度。文盛斋宫灯古色古香,一般用硬木做出框架,有四角和六角形等。晚清时,文盛斋多为京城的宫廷、王府制作宫灯。文盛斋的纱灯,俗称灯笼,一般用竹木或金属做框架,糊以纱绢,涂上鱼鳞胶,使灯既透明又不透风,同时,在纱绢上绘有彩画,灯内燃有蜡烛。这种灯,晚清和民国初年,多悬挂在王府、大户门口,起显示身份和照明作用。1915年,文盛斋的灯彩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两枚金牌。

前门外廊房头条因灯彩店集中,被誉为“灯笼大街”。北京解放后,文盛斋和廊房头条街上的几家灯彩店经过公私合营,组成现在的北京市美术红灯厂。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八个大红灯笼便出自文盛斋,且一直负责至今。开国大典时,制作完的灯笼直径是两米七,不可收缩,运输极为不便,只能将材料运到天安门城楼底下的门洞,封上大门,做完直接将灯笼抬上城楼。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天安门管理处寻到一家企业牵头与首钢合作,为灯笼打造了钢制可收缩骨架,才解决了这项难题。

冰野据BTV《这里是北京》整理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文/摄

猜你喜欢
灯彩宫灯花灯
看花灯
长信宫灯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盏灯的绚烂
挂花灯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做花灯
闹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