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智慧支付 着眼公交蓝海

2017-11-15 08:39陈超华
城乡建设 2017年21期
关键词:IC卡一卡通脚印

■ 陈超华

布局智慧支付 着眼公交蓝海

■ 陈超华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而支付又是其中直接展现出行体验的一环。公交行业实施互联网模式下的智慧支付是其发展必然。

创新城市公共交通的支付模式,无论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还是对于人们便捷支付和出行体验的完善,智慧支付均大有可为。

2017年,二维码支付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强力推进下全面进入我国公交行业。部分城市公交运营单位或城市一卡通运营单位开展实施公交二维码支付应用的信息冲击着行业的“神经”,二维码支付瞬间成为公交行业“最时髦”的手机支付方案。已历经二十年的全国公交电子支付行业,面临着发卡模式、交易方式、项目收益等既有业务形态被“革命”的风险,只有转变思路、转变模式,在保障自身原则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二维码支付业务的建设和应用。

IC卡广为覆盖

截至目前,以住房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为主编单位,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的涉及城市智慧卡产品、技术、系统的国家、行业标准已超过30项。同时,全国已有超过180个城市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各项标准建设城市智慧卡电子支付系统,并使用统一的密钥管理系统保障安全。应用领域从最初的综合交通拓展至风景园林、公共建筑门禁、智慧住区、便民消费等领域,公交IC卡逐渐演变为城市智慧卡,成为国家金卡工程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累计发卡总量超过8.5亿张,覆盖了80%的城镇人口,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电子支付带来的便捷,具有了切实的获得感。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实施的全国城市智慧卡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多年建设,以公交卡为支付载体跨城市应用的互联互通项目于2012年正式落地。现今已有77个城市支持互联互通应用,交易笔数7000万笔,交易金额超过9000万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公交电子支付的应用规模、受众人群、技术创新已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公交电子支付在应用之初就考虑了公交IC卡需要实现快速刷卡交易这一客观需求。因此在系统架构、加密算法、支付和验证流程等方面均按此需求设计,形成了公交电子支付独有的特点—脱机支付和验证,这也是其与银行卡等传统IC卡的最显著区别。同时,因为公交IC卡交易终端的黑名单下载与存储量的技术限制,全国大部分城市均采用非实名制的售卡方式(特殊卡类型除外),即不记名不挂失。形成了以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承担发卡、受理、清算三个角色且相对闭环的电子支付体系和运营模式。然而,这一相对闭环的支付环境却对行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公交移动支付不温不火

我国公交电子支付行业应算是最早启动移动支付业务的行业。早在2003年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就开始联合研发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2006年,诺基亚3220手机首带NFC功能,以此拉开了NFC移动支付在公交行业应用的序幕。十多年来,围绕着移动支付的技术方案层出不穷,SIP-PASS、NFC-RFID、NFC-SWP、NFC、HCE等均在公交行业进行了试点应用,但都没有实现大规模商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开展NFC手机公交支付业务的第三方公司需要与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用单位达成合作,并按照城市一卡通公司的业务条件进行公交电子钱包购买,而手机支付业务本身是无法明晰盈利模式的,因此导致第三方公司的迫切性、持续性和服务能力均在下滑,甚至放弃此业务。其二,NFC手机公交支付业务所涉及的产业链很长,开展此业务需要与城市一卡通运营单位、手机厂商或通讯运营商、SIM卡生产商、城市一卡通系统集成商等单位的密切配合和技术测试、改进,但很多技术问题很难通过沟通协调予以解决。其三,我国公交IC卡的受理环境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点,因此导致手机(不同型号、不同系统版本)与不同受理终端的适应性难以完美解决。这些因素也就导致公交NFC手机支付不温不火的现状,而二维码支付的风起云涌与传统电子钱包的手机支付形成了鲜明对比。

众所周知,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新业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势在必行,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实践为传统行业带来改革、创新、发展的广阔网络平台。公交行业实施互联网模式下的智慧支付是其发展必然,是顺应创造新的生态的重要尝试和实践。

二维码支付标准即将发布

2017年9月7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牵头,腾讯、蚂蚁金服、快钱、合肥通、宁波市民卡、城联数据等6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支付分会在京成立。智慧支付分会是目前全国公交行业唯一开展智慧支付研究论证、融合产业、统筹规划、创新应用的行业组织。通过联合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系统集成企业、芯片企业、终端企业和移动互联网支付企业等共同为全国公交行业的智慧支付应用提供标准指导、技术支撑和业务服务。

由智慧支付分会部分会员单位共同编制的《城市智慧卡二维码应用技术要求》标准即将发布。其目的就是为目前公交二维码支付的标准乱象提供统一的指导。其一,赋予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自行生成具有加密算法保护的支付二维码,确保其在智慧支付应用中的核心角色。其二,规划在统一的公交二维码编码格式下实施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其三,就是以标准引导行业发展,调动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智慧支付生态建设,为公交支付应用的变革和升华群策群力。

顺应趋势迎接智慧支付新业态

传统支付方式浪费大量人力

二维码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思维、架构、技术、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与现有的公交IC卡支付体系和运营模式有很大差异,在互联网资本和趋势的推动下,很快在行业内占据了头条。互联网具有以人为本的精准服务,注重用户体验和快速响应等特点。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支付就需要与用户实时互动,实现人、物、场景的实时交互。公交行业普惠、刚需、高频、黏性的特色是开展移动互联网智慧支付的最佳场景,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不惜重金切入的主要因素。而开展公交电子支付多年的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想要自行玩转智慧支付,至少需要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力的技术研发与互联网运营能力。因为,单就公交二维码支付而言是难以获得较大的业务收益,如果不具有资源整合与互联网运营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其投入和产出将存在较大逆差。因此,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可从以下方面予以布局。

(一)明确自身诉求及技术、业务架构发展目标

以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智慧支付方式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可大规模商用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智慧支付仍以二维码为主要支付方式。但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需深刻了解开展移动互联网、智慧支付业务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架构,在现有的IC卡系统上进行升级和重塑。笔者认为,开展互联网和支付业务的技术架构基础需要具备实名账户管理系统、征信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实时交易验证系统、商户管理系统、数据清算系统、信息交互系统、互联网端口服务系统等系统功能。但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建设这样一个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后期运维精力,难以一蹴而就。而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可先行建设其中的核心系统—实名账户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和互联网端口服务系统,与现有的IC卡系统进行充分融合,以实现在现阶段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的核心把控。

(二)抓住机遇,以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展开合作

近期,腾讯、万达、支付宝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与城市一卡通/公交IC卡运营单位洽谈合作二维码支付业务,并且提出了进行资金投入的商务条件。但很多运营单位担心合作会对自身利益和资源产生蚕食,对合作表现出犹豫、担忧、观望的情绪,这其实是对自身诉求和把控的不明晰与不自信。首先,公交二维码支付应用已是必然趋势,想阻挡其前进脚步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新业态建设是当地政府支持重视的项目,从政府层面也会推动此项工作。并且在其他城市业务实现所产生的样板效应也会形成倒逼现象。其次,自行建设二维码支付系统和独立开展支付业务需有资金保障、人才梯队和战略思维等条件,这也是大部分城市公交IC卡运营单位所不具备的。但是,转变、升华业务方向和运营模式已是刻不容缓,寻找新的经济和业务增长点已迫在眉睫。等待和拖延只会使自身更为被动。因此,城市公交IC卡运营单位应认真分析合作利弊,抓住二维码支付风靡的东风,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借船出海。第一,通过合作借助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规划和建设实名账户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和互联网端口服务系统,并且搭建二维码生码系统,掌握二维码生码、支付验证、实名用户信息归集的核心功能。第二,发布和推广自身手机客户端,在本城市持卡用户中提升影响力。第三,借助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推广和业务运营优势,快速将持卡用户转换至实名制账户,并管理交易数据,形成数据云。由此确保公交IC卡运营单位在未来支付方式的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向公交蓝海迈进

公交蓝海,顾名思义是公交行业下一个产值增长点和新生态环境。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从IT时代迈向DT时代,依托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施的公交智能化是其迈进的下一个港湾。建设公交智能化需要具有技术平台和海量数据这两个前提。城市公交IC卡运营单位可通过公交智慧支付获取用户信息、出行数据、交易数据、公交定位数据等,并利用已有的信息数据围绕公交场景拓展其他应用,如政务服务、智慧停车、电动车充电、公交VR、景区导流、吃购游精准营销等,集成较为详细的本地用户数据,搭建智能化公交的互联网运营体系。这也是城市公交IC卡运营单位的转型目标—成立依托公交资源和场景辐射市民生活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通卡二十年 助力中国梦

起步:1997年

■ 建设部IC卡应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对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工作实行归口管理。

脚印:1998年

■ 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鞍山、昆明、哈尔滨等城市相继确定为公共交通IC卡应用试点城市。

脚印:1999年

■ “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研发完成,为实现未来智慧城市各领域的一卡多用、城市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脚印:2001年

■ 国内第一家采用双界面CPU卡的大连“明珠”公交卡发行,标志着处于领先技术的CPU卡已进入交通领域。

脚印:2002年

■ 《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国家行业标准正式颁布,并于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

脚印:2005年

■ 全国安装“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的城市累计达65个,累计发卡量达到7000多万张,保障了全国各应用城市IC卡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脚印:2007年

■ 全国建设事业领域IC卡应用城市130多个,应用统一密钥系统的城市占80%,累计发卡量超过1亿张。

脚印:2008年

■ City Union设计完成,标志着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 合肥市“城市一卡通”密钥管理系统正式启用,该项目首次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行业标准的CPU卡。

脚印:2009年

■ 全国直辖市及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均建立了IC卡一卡通系统,地级城市IC卡覆盖率近60%。

脚印:2010年

■ “城市一卡通密钥管理系统”密码方案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安全审查。

脚印:2012年

■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全面展开,上海、宁波、绍兴等8城市率先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的跨区域互联互通。

脚印:2013年

■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城镇建设智能卡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发布,该标准于2014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智能卡领域第一项工程建设国标,同时也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推动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脚印:2015年

■ 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加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

脚印:2016年

■ 全国已有77个城市实现城际间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卡发卡量达2亿多张,覆盖人群已超过3亿人。同时,加入互联互通的还有全国景区一卡通和北京未来科技城、招商通、社区有我等住区一卡通项目,标志着在跨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城市+景区+住区的无缝隙一卡化将使互联互通迈上新的台阶。

脚印:2017年—未来

■ 按照住建部标准统一进行城市智慧卡项目建设的城市已达190多个,涵盖所有直辖市、90%以上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级市,覆盖8亿以上人口,发卡总量达8.5亿张。

■ 在原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还承载了住区一卡通、全国景区一卡通、务工人员一卡通等多个系统,实现从跨地域到跨领域的突破,形成多元参与、开放共享的互联互通体系。

(作者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智慧支付分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IC卡一卡通脚印
工商业IC卡控制器改造为物联网控制器实践
在用电梯加装外接式IC卡运行控制系统设计改进
基于“一卡通”开发的员工信息识别系统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
奇怪的脚印
一卡通为新农合基金加密
长春开通公交IC卡充值平
湖北省高速公路IC卡管理系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