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高职院校诊改

2017-11-15 08:43李卫东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管理平台

李卫东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的诊改工作提出学院诊改工作的整体规划,并阐述了诊改工作实施的五方面的工作。实践证明,通过这五方面的工作,不仅提高了诊改工作的成效,同时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学院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管理平台

按照诊改工作的总体规划,我们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然后要进行自我诊改。时间紧、任务重,任何观望、等待、拖延和畏难的心态都将是前进的障碍,各部门要根据诊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广泛发动、周密计划,扎实推进诊改工作。具体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1.打造“两链”,即目标链和标准链

所谓目标链是依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由各级目标构成的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内容关联的目标体系。所谓标准链是依据目标链,由各层面工作标准构成的内容关联、相对独立的标准体系。目标链和标准链的建立是诊改工作的基础,也是目前我院诊改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是要加强对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子规划的学习和落实。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学院发展规划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与总规划和子规划相衔接和匹配的部门、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学生成长等规划,确保上述规划对应和支撑学院的发展目标,切忌出现目标逐级弱化、脱节的现象。

二是打造与目标链对应配套的标准链。标准链的打造是一件细致、系统的工作。对照目标链,在认真梳理、修改完善已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查缺补漏,新增必要的工作标准,这样就能够形成科学系统的标准链。对于各级目标间的衔接匹配问题、目标链与标准链的对应衔接问题,要作为部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点。

2.建立各层面、各部门的质量改进螺旋

“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是指全面提升质量的工作过程,由两个循环构成一个8字型。其实质是各部门依据目标和标准,组织实施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实时分析數据、诊断问题、及时改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形成循环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能否形成质量改进螺旋是诊改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是诊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学院层面上,由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生处牵头分别负责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的统筹工作。各个部门要参考学院的总体设计,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研究、主动创新、分工落实,建立起独具特色、富有实效的质量改进螺旋,切实推动本部门各项工作质量和教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

3.建设并运行智能校园管理平台

诊改工作必须基于实时数据来开展,及时开展数据分析与预警发布,才能达到及时化解问题、循环提升的目标。前期,由信息办牵头,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和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配合,我院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已具雏形。具体包括学院质量管理平台、专业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管理中心,旨在根据管理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通过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校本数据的过程性采集、多维度分析和全方位常态化展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改进、激励措施,促进管理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循环提升。

4.制订符合诊改理念的考核制度

全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分为考核性诊改、制度化诊改、常态化诊改三个逐步深化的阶段。实施有效的考核性诊改是底线要求。我院开展了14年的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工作,这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曾经对学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广为认可的。而如何对传统的绩效考核进行改造,建立符合诊改理念的考核性诊改制度,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考核性诊改与传统绩效考核从考核主体、实施依据、实施周期、实施标准、结论依据、考核形式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又有着密切联系,其核心都是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在认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诊改理念要求的2017年度考核办法,重点是关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找准关键指标(KPI),聚焦自我诊断与改进。要重点检查各部门、各岗位有没有建立工作过程的自我诊断(检查)机制,有没有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比如,如果已经发现问题并制定了解决措施,只进行记录、不予追究;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或再犯,予以追究。再比如,考核各部门是否有效使用智能校园管理平台,等等。

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生处和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负责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学校等5个层面的自我诊改机制的统筹建设。各个部门要梳理现有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自我诊断(检查)机制,随时或定期开展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并有效使用智能校园管理平台,确保质量改进螺旋有据可依、有迹可查。

5.推动质量文化建设

建立富有高职和地域特色的质量文化,是诊改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检验我院诊改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了ISO9000质量建设,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组也对我院的质量文化建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要通过内部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观,按照学院“巩固提高、内涵发展”的思路,不断丰富管理与保证体系的内涵,打造融入“工匠精神”和齐文化等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文化,加大质量文化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富有高职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上是我们诊改工作重点做的五方面事情,时刻关注诊改、积极参与诊改,打造好上下贯通、衔接匹配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形成不断循环提升的质量改进螺旋,依托智能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促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乘林,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2]李术蕊;;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3期

[3]杨丽;;状态数据平台的智能建设浅析——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9期

[4]马军强;孟永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

[5]张庆;赵宇;;数据平台也是关系平台[J];商界(评论);2014年02期

[6]裴中岐;张正兢;邹茜茜;;基于状态数据平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胡萍;钱泉森;尹强飞;;高职院校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的探析[J];理论观察;2014年0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平台
基于云技术的基层党组织管理平台设计研究
探讨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构想与实现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基于ASP.NET的职业学院绩效考核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有关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平台构建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学生实习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