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作业提高低段学生认识时间的能力

2017-11-15 15:59李鹭
未来英才 2017年20期
关键词:提高能力小学低段

李鹭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而言,意志力比较薄弱、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学习的能力也是刚刚起步的孩子来说,有效的混合式作业不光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段;混合式作业;提高能力

目前中国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学习,教师再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通过分数来展示自己学习的好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本身的能力。回归学习本来的面目,少些功利少些形式。

在低段教材中“认识时间”是一部分非常贴近生活的数学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一年级学习整时,二年级认识几时几分。本来学生对于这个内容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现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又让认识有刻度的时间教学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每个知识点都教了,学生听懂了,就是作业错误特别多。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样面对这样的困惑,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下,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传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口头上的问答和书面的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问答形式体现在课堂上,这样的形式虽然非常及时,但是并不能真实反应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有限的上課时间只能是管中窥豹、以点概面。想要知道所有的情况只能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在练习中肯定不是人人都能高效完成,肯定存在疑惑。教师只能通过反复循环的讲解,直到认为孩子掌握了。不过现实中往往因为时间上的不允许,不会的还是不会。日积月累,渐渐地就出现了后进生,恶性循环下去。知识学习效果差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刚刚接触数学学习时,丧失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

2、作业模式形式化。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遵循教材中的习题。个别有心的老师还会从不同的辅导书中精选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无论怎么精选,学生无外乎都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做做做。区别只在于做的多和做的少。

3、作业完成方式封闭。现在社会网络化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发展的科技中获得非常多的便利,甚至很多生活模式已然在悄然改变。不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却是几千年来巍然不动。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小组合作等形式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提倡、践行,但是却并不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在重庆这样还算比较前沿的城市也不能说是一种常态。

4、作业评价方式片面化。一般的评价最多的也是教师对于孩子的完成内容做批改。评价的方式非常片面化。习题正确就是√,错误就是×。孩子面对正确的习题感觉万事大吉,马上抛诸脑后;面对错题能否真正理解掌握并在以后遇到的时候避免错误还是一个未知数。而老师在孩子改正错误后是否还会犯错也无法说孩子不会了,哪怕就是劳心劳力多讲两次三次。

所以,基于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形式、评价,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新课程。对于混合式作业我们做了一点点小的尝试。

二、混合式作业具体操作相关策略

基于教学中的困惑和存在的现状,在摸索实践中认为在教学“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采用混合式作业效果更好。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学习中更加的有兴趣,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理解并熟练掌握知识。先将具体操作策略简叙如下:

1、丰富的练习形式。小小报时员:教室前方挂一个刻度钟表,在数学课前每次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报时。例如:“现在时刻10时5分,大家准备好上数学课”。来报时的孩子感到非常的有意思,也很有荣誉感。在学习薄弱的地方,轮到哪位同学报时的时候,很怕自己报不出来,课前还会主动向同学请教。虽然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活动,但是孩子们不惧怕认时间,甚至很期待!

时间小报:关于时间,其实是个很深的话题,有书《时间简史》等名人名著,对于孩子仅仅是认识几时几分就完成的老师的基本任务了吗?我觉得仅仅这点完全不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也是孩子们应该慢慢做到的。通过亲子阅读,了解“凿壁借光”、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珍惜时间小故事;关于各式各样钟表的历史典故、表盘除了阿拉伯数字还有罗马数字;甚至积累关于时间的好词好句......采用小报的形式,进行综合性质的作业。孩子会觉时间的学习很有趣,很丰富,乐于做作业。

2、多方面的学习过程。亲子认时活动:家校形成合力,在练习中加入亲子共认时活动,利用钟表学具你说时间我来拨一拨,你拨时间我来认一认。

时间记录表:把自己近期做一件家务的时间记录在表中,例如: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让孩子对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地感受,在提高自己认识时间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定的数感。对1小时、10分钟、5分钟等时间的长短有更深的体会。我想这些仅仅是课上的一点时间,老师是远远教不了孩子的。

3、全面客观评价方式。老师的评价其实只占很小的一方面,在多种活动中,父母、同学会适时对自己的认时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能及时给予帮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种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满足感。正是这些点滴的积累,不灭的数学兴趣才会在心中生根。

关于多途径作业提高低段学生认识时间的能力只是一个小小的探索,虽然个别措施是否恰当有待商榷,不过我相信多途径的作业形式培养的孩子才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学习态度,今后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高能力小学低段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