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赋校注》王绩赋文押韵分析辨误

2017-11-16 13:38
西南学林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声工整押韵

但 锐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敦煌赋专指敦煌石窟所藏赋类文献,篇名含赋字作品总计二十八篇,包括五篇先唐赋和二十三篇唐五代宋初赋。张锡厚先生曾说:敦煌赋进一步扩大我国赋体文学研究领域,为文人赋向通俗故事赋的转型提供出色的实例,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它对后代的说唱文学的繁荣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伏俊连先生以《西京赋》残卷为例,指出见于古代诗文集七篇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校勘上。正如伏说,文赋在文字校勘、史籍补正方面有独特价值。除文学、校勘学价值外,敦煌赋还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赋中多含俗语,如“磕勒”,是研究俗语演变发展的重要材料。不仅如此,通过对敦煌赋韵脚字的分析研究,可探察当时通语、方言的实际韵母系统。

正因敦煌赋价值之大,潘重规、张锡厚两位先生对敦煌赋进行收录整理及校勘,刘复先生编辑刊印《敦煌掇琐》,王重明先生根据写卷校录了四篇俗赋,徐震堮、蒋礼鸿、徐复诸、江蓝生、项楚、郭在贻、黄征、张涌泉、刘凯鸣、袁宾等先生先后也对敦煌赋做了详细的考释。1989年伏俊连教授据诸家提供的四十六个敦煌卷号,比勘各家校注,旁征博引,下以己意,写成《敦煌赋校注》。正如郭晋稀先生在序中所言,此书可谓是敦煌赋校注的集大成者,本书对各篇赋文的作者、写本流变、价值、语言特色进行了详细考证,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赋文本身的校注,三千多条注释涵盖赋文错字别字补正、赋文遗缺内容增补、赋文生字僻义说解。伏俊连教授力求典故多引出处,释词多引证据,考证数十种古籍,尽可能实现论证翔实又条理清晰,同时他还将赋中古今、异体、俗体字改写为简体字,便于阅读与研究。

《敦煌赋校注》出版后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很多学者对《敦煌赋校注》进行了评价与补充,较典型的有:刘瑞明的《〈敦煌赋校注〉评介》,赵红的《〈驾幸温泉赋校注〉补校》,金少华的《〈啸赋〉残卷校证》,付月卓的《敦煌赋补校》,王惠的《敦煌赋七篇校录》,吴浩军的《敦煌赋三篇注释商订》。这些文章多从古典文献学、校勘学的角度对《敦煌赋校注》的价值给予较高的评价,并对之补苴辨漏,但尚未有人指出其注释中所存在的音韵问题。

伏俊连教授利用赋是韵文,同时考虑通俗作品叶韵不可律以韵书的特点,标出了各赋的叶韵,这有助于唐五代宋初通语、方言韵母系统研究的深入,但由于考证工作较为仓促,部分关于叶韵的结论值得商榷。

周祖谟先生认为唐人应试作诗是要按照礼部所规定的韵部押韵的,但是一般非应试的诗就比较随便,往往是按照口里的读音来押韵,在古体诗和其他押韵的文字里表现出来的实际语音的情况就更加清楚些。《游北山赋》《元正赋》《三月三日赋并叙》虽见于唐宋诗文集,但相较于唐诗宋词,王绩赋文稍显通俗口语,因此可推测,王绩并未全然依照韵书规定进行押韵,其赋文押韵反映出的语音系统应带有一定的时音成分。

本文选取《游北山赋》《元正赋》《三月三日赋并叙》与相应伏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可发现伏俊连教授敦煌赋叶韵注释错误有以下6种:1.实为押此韵伏校却云叶彼韵例;2.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3.实为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4.实为从实际语音同调互押伏校却按《切韵》音系同调互押例;5.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数韵同调合韵例;6.实为此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彼数韵异调合韵例。特需说明:一些押韵实为反映实际音系面貌,但因伏校将其定为合韵,特归于错误5、6。本文根据唐五代语音相关研究,借助敦煌文献、唐代诗歌、汉藏对音等材料,对上述6种错误进行校订。

一、实为押此韵伏校却云叶彼韵例

1.原文:远游之所,幽栖之次。或饮犊而新来,乍闻鸡而始至。雚畦一两,茅斋数四。山为险而无人,岭时平而有地。石菌抽叶,金芝吐穗。境执山精,刀驱木魅力。泉饶(绕)砌而鱼跃,树当窗而鸟萃。(《游北山赋》第112页)

伏校:次、至、四、地、穗,魅,萃,叶去声寘韵。(第135页)

余谨按:《广韵》:“次,七四切,清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至,脂利切,章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又《广韵》:“四,息利切,心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地,徒四切,定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穗,徐醉切,邪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魅,明祕切,明母至韵合口去声。”《广韵》:“萃,秦醉切,從母至韵合口去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押去声至韵,并非叶去声寘韵。

2.原文:老夫无所欲,光阴苦难足。试看蛰燕何日还,坐望归鸿已相续。莫愁来岁晚,但恨前涂促。(《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欲、足、续、促,叶入声沃韵。(第156页)

余谨按:《广韵》:“欲,余蜀切,以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足,子句切,精母遇韵三等合口去声,添物也。”又《广韵》:“足,即玉切,精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尔雅》云:趾足也,又满也,止也。”“老夫无所欲,光阴苦难足”是指作者别无他求,只觉光阴苦短远不及人之所需,所以“足,满也”是符合文义的,因此此处“足”应是精母烛韵字。《广韵》:“续,似足切,邪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促,七玉切,清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押入声烛韵,并非叶入声沃韵。

3.原文:洛都故事,陈留风俗。障额钩披(枝),钗梁填粟。玉盘盛果,金瓶泛醁。俎列万钱,杯流九曲。戏朋[群]聚,人多坐促。争枭帝女之壶,斗彩曹王之句。六博退而鱼尽,樗蒲停而马足。(《三月三日赋并叙》第160页)

伏校:俗、粟、醁、曲、促、局、足,叶入声沃韵。(第170页)

余谨按:《广韵》:“俗,似足切,邪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粟,相玉切,心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醁,力玉切,来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曲,丘玉切,溪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促,七玉切,清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又《广韵》:“局,渠玉切,群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足,子句切,精母遇韵三等合口去声,添物也。”又《广韵》:“足,即玉切,精母烛韵三等合口入声,《尔雅》云:趾足也,又满也,止也。”“马足”与“鱼尽”相对,所以“足,满也”是符合文义的,因此此处“足”应是精母烛韵字。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押入声烛韵,并非叶叶入声沃韵。

4.原文:席阑赏洽,情盘乐恣。徙榻渠边,回筵水次。临石砧而争洗,倚[桥]栏而半醉。浪动凫移,沙平雁萃。萍著浦而偏密,荇连汀而渐穊。树泊渔舟,荷侵钓地沉玉辖而初设,贯银钩而欲坠。网饬茱萸,竿装翡翠。振鳞挑尾,穿鳃的鼻。(《三月三日赋并叙》第160页)

伏校:恣、次、醉、萃、穊、地、坠、翠、鼻,叶去声置韵。(第174页)

余谨按:《广韵》:“恣,资四切,精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次,七四切,精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醉,将遂切,精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萃,秦醉切,從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穊,几利切,见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地,徒四切,定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坠,直类切,澄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翠,七醉切,精母至韵三等合口去声。”《广韵》:“鼻,毗至切,並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押去声至韵,并非叶去声置韵。

二、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

1.原文:白牛溪里,岗峦四峙。信兹山之奥域,昔吾兄之所止。许由避地,张超成市。察俗删诗,依经正史。康成负笈而相继,根矩抠衣而未已。组授青衿,锵锵儗儗,阶庭礼乐,生徒杞梓。山似尼丘,泉疑洫泗。忽焉四散,于今二纪。地犹如昨,人多已矣。念昔日之良游,忆当时之君子。佩兰荫竹,诛茅席芷。树即环林,门成阙里。姚仲由之正色,薛庄周之言理。触石横肱,逢流洗耳。[取]乐经籍,亡(忘)怀忧喜。时挟册而驱羊,或投竿而钓鲤。何图一旦,邈成千祀。木坏山颓,舟移谷徙。(《游北山赋》第110—111页)

伏校:峙、止、市、史、已、儗、梓、泗、纪、已、子、芷、里、理、耳、喜、鲤、祀、徙,叶上声纸韵。(第122页)

余谨按:《广韵》:“峙,直里切,澄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止,诸市切,章母之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市,时止切,常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史,踈士切,生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已,羊己切,以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康熙字典》:“儗读为疑,又通薿。《詩·小雅》黍稷薿薿。《前汉·食货志》引《詩》作儗儗。”加之伏校所述,可知该处“儗”通“薿”,根据音同音近原则,此处“儗”应是疑母止韵字。《广韵》:“梓,即里切,精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纪,居里切,见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子,即里切,精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芷,诸市切,章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里,良士切,来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理,良士切,来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耳,而止切,日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喜,虚里切,晓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鲤,良士切,来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祀,详里切,邪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徙,斯氏切,心母纸韵三等开口上声。”

钦定四库全书著录本所收《游北山赋》中作“山似尼丘,泉疑泗涘”,与敦煌本相差较大。

伏俊连认为敦煌本中“泗”为韵脚字无误,同时判定“洫”字疑为“洙”之讹。伏俊连因山似尼丘,加之《礼记·檀弓》所载,便认为“洫”字疑为“洙”之讹,且推断无它本佐证,实为不妥。《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严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可见“尼丘”本义是指尼山,那么山似尼丘很有可能仅是简单写景。《说文》:“涘,水漄也”,“泗涘”即为泗水水漄,泉疑泗涘也有可能仅为客观画物,二者无论从格式还是语义都能彼此照应。即便如伏校所言,此二句用典皆喻指王通,“泉疑泗涘”与《礼记·檀弓》所载也是吻合的。《广韵》:“涘,床史切,俟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而《广韵》:“泗,息利切,心母至韵三等开口去声”,相较而言,“涘”作为韵脚字与该段其他韵脚字正好同调互押,符合唐代诗赋同韵同调押韵要求,因此可知钦定四库全书所收本是,“泉疑泗涘”更为恰当。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上声纸、止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上声纸韵。

2.原文:北岗之上,东岩之前。讲堂犹在,碑书宛然。想闻道于中室,忆横经于下筵。坛场草树,院宇风烟。(《游北山赋》第111页)

伏校:前、然、筵、烟,叶平声先韵。(第123页)

余谨按:《广韵》:“前,昨先切,從母先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然,如延切,日母仙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筵,以然切,以母仙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烟,乌前切,影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先、仙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先韵。

3.原文:惜矣吾兄,遭时不平。没身之后,天下文明。坐门人于廊庙,瘗夫子鱼佳城。死而可作,何时复生?式瞻虚馆,载步前楹。眷眷长想,悠悠我情。俎豆衣冠之旧地,金石丝竹之余声。殁而不朽,知合(所)营。(《游北山赋》第111页)

伏校:平、明、城、生、楹、情、声、营,叶平声庚韵。(第125页)

余谨按:《广韵》:“平,房连切,並母仙韵四等开口平声,《书传》云:‘平,平辩,治也’。”又《广韵》:“平,符兵切,並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正也,和也,易也。”此处“平”应是並母庚韵字,意为和正,“遭时不平”便指当时社会混荡邪僻不安,与后文“天下文明”相照应。《广韵》:“明,武兵切,明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城,是征切,常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生,所庚切,生母庚韵二等开口平声,生长也。”《广韵》:“生,所敬切,生母映韵二等开口去声,又所京切。”很显然此处“生”与上句“死”相对,“复生”意为复活,所以此处“生”应读为平声。《广韵》:“楹,以成切,以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情,疾盈切,從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声,书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营,余倾切,以母清韵三等合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庚、清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庚韵。

4.原文:临故墟而掩仰,指归途而叹息。往往溪横,时时路塞。忽登崇岫,依然旧识。地迥心遥,山高视直。望烟火于桑梓,辩沟塍于乡国。斜连姑射之西,正是汾河之北。怅矣怀抱,悠哉川域。(《游北山赋》第111页)

伏校:息、塞、识、直、国、北、域,叶入声职韵。(第126页)

余谨按:《广韵》:“息,相即切,心母职韵三等开口入声。”《广韵》:“塞,先代切,心母咍韵一等开口去声,边塞。”又《广韵》:“塞,苏则切,心母德韵一等开口入声,满也,窒也,隔也。”“路塞”是指道路闭塞不通,故而此处“塞”应读为入声。《广韵》:“识,职吏切,章母之韵三等开口去声,标识。”又《广韵》:“识,赏职切,章母职韵三等开口入声,《说文》云:常也,一曰知也。”“识”字二义相较,“识,知也”更胜,“依然旧识”意为依然熟知,所以此处“识”应读入声。《广韵》:“直,除力切,澄母职韵三等开口入声。”《广韵》:“国,古或切,见母德韵一等合口入声。”《广韵》:“北,博墨切,帮母德韵一等开口入声。”《广韵》:“域,雨逼切,云母职韵三等合口入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入声职、德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入声职韵。

5.原文: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忧哉。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幽兰白雪之琴曲,桂树凌晨之酒杯。丘园散诞,崛室徘徊。坐等枯木,心如死灰。(《游北山赋》第112页)

伏校:埃、哉、来、杯、徊、灰,叶平声灰韵。(第132页)

余谨按:《广韵》:“埃,乌开切,影母咍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哉,祖才切,精母咍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来,洛哀切,来母咍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杯,布回切,帮母灰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徊,户恢切,匣母灰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灰,呼恢切,晓母灰韵一等合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灰、咍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灰韵。

6.原文:亦有山羞野馔,兰浆术麨。杞叶煎羹。松根酿醥。既采药而为食,谅随情而不矫。负锸春前,腰镰岁杪。草渐密而饶兽,树弥深而足鸟。地寂寞而森沉,路纵横而窈窕。(《游北山赋》第112页)

伏校:麨、醥、矫、杪、鸟、窕、鷕,叶上声筱韵。(第134页)

余谨按:《广韵》:“麨,尺沼切,昌母小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醥,敷沼切,滂母小韵四等开口上声。”《广韵》:“矫,居夭切,见母小韵三等开口上声。”《广韵》:“杪,亡沼切,明母小韵四等开口上声。”《广韵》:“鸟,都了切,端母筱韵四等开口上声。”《广韵》:“窕,徒了切,定母筱韵四等开口上声。”《广韵》:“鷕,以沼切,以母小韵三等开口上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上声小、筱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上声筱韵。

7.原文:天网冤冤(宽宽),人生岂难。饮河不足,巢林必安。亦何荣于拾紫,亦何羡于还丹。红藜促节之杖,绿萚(箨)班皮(文)之冠。野食二簋,园蔬一盘。送阮籍而长啸,得刘灵(伶)而甚欢。晓入柴户,春(暮)归药栏。老莱地僻,邹生谷寒。杨柳则条垂锻治(冶),杏树则花飞坐坛。赋成鼓吹,诗如丸弹。携始醉之鸣鹤,对新婚之伯鸾。(《游北山赋》第112页)

伏校:难、安、丹、冠、盘、欢、栏、寒、坛、弹、鸾,叶平声寒韵。(第139页)

余谨按:《广韵》:“难,那干切,泥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艰也,不易称也。”又《广韵》:“难,奴案切,泥母翰韵一等开口去声,患也。”伏校认为“冤冤”当为“宽宽形讹”,推断合理,应从。但仅凭“宽宽”二字,无法断定难为何音何意。后文引用夸父逐日等典故表达了不喜不悲淡然处之的人生观,加之“岂”的语义限制,可知“人生岂难”应指人生并不艰难,所以此处“难”应读平声。《广韵》:“安,乌寒切,影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丹,都寒切,端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冠,古丸切,见母桓韵一等合口平声,首饰,《说文》: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总名也。”又《广韵》:“冠,古玩切,见母桓韵一等合口去声,冠束,白虎通曰: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据《广韵》字义注释,可知平声“冠”为名词,去声“冠”为动词,“班文之冠”即为有斑点花纹的发冠,因此此处“冠”应是见母桓韵字。《广韵》:“盘,薄官切,並母桓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欢,呼官切,晓母桓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栏,落干切,来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寒,胡安切,匣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坛,徒干切,定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弹,徒干切,定母寒韵一等开口平声,纠也,射也。”又《广韵》:“弹,徒案切,定母翰韵一等开口去声,行丸。”据《广韵》字义注释,可知平声“弹”为动词,去声“弹”为名词,“鼓吹”与“丸弹”是并列结构,所以“弹”和“吹”一样必为动词。《广韵》:“鸾,落官切,来母桓韵一等合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寒、桓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寒韵。

8.原文:若夫四时定岁,三年(元)启正。无许都之日蚀,值荆州之雪平。风云淑畅,宇宙融明。磔鸡厌疫,[悬]羊肋(助)生。赵国则庶人鸠献,汉郡则治忠鹤惊。(《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正、平、明、生、惊,叶平声庚韵。(第149页)

余谨按:《广韵》:“正,诸盈切,章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正朔。”又《广韵》:“正,之盛切,章母劲韵三等开口去声,正当也,长也,定也,平也,是也,君也。”《玉烛宝典》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注:“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元启正”意为元旦乃是一年之初始,“正”表初始,即正朔,故而此处“正”应读为平声。《广韵》:“平,房连切,並母仙韵四等开口平声,《书传》云:平,平辩,治也。”又《广韵》:“平,符兵切,並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正也,和也,易也。”据伏校所述,可知此处“平”表融化处理,但《广韵》所述诸义均与之不合。《王力古汉语字典》:“平,符兵切,並母庚韵平声”义项二便是“整治、平定。”王力先生引了《尚书》《诗经》相关句子作为例证,其中《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在句式结构上与“荆州之雪平”十分相似,而且“平”译为整治、平定,与文义相吻合,所以此处“平”应为並母庚韵字。《广韵》:“明,武兵切,明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生,所庚切,生母庚韵二等开口平声,生长也。”又《广韵》:“生,所敬切,生母映韵二等开口去声,又所京切。”据伏校,可知“生”当为生长,应读为平声。《广韵》:“惊,举卿切,见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庚、清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庚韵。

9.原文:尔其傩灯夜警,斋延夙设。送终奉始之义,饯二延三之节。土风则白鹿为娱,斗柄则青龙主悦。正容端表,门新户洁。(《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设、节、悦、洁,叶入声屑韵。(第150页)

余谨按:《广韵》:“设,识列切,书母薛韵三等开口入声。”《广韵》:“节,子结切,精母屑韵四等开口入声。”《广韵》:“悦,弋雪切,以母薛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洁,古屑切,见母屑韵四等开口入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入声屑、薛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入声屑韵。

10.原文:况复春来气序和,家家少长相径(经)过。正朝参贺密,年前嫁娶多。小妇装金翠,游童盛绮罗。椒花颂逐回文写,柏叶樽宜长命歌。(《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过、多、罗、歌,叶平声歌韵。(第151页)

余谨按:《广韵》:“过,古禾切,见母戈韵一等合口平声,经也,又过所也。”又《广韵》:“过,古卧切,见母过韵一等合口去声,误也,越也,责也,度也。”很显然,“家家少长相经过”的“经过”为同义连文,“过”即“经”,所以此处“过”应读平声。《广韵》:“多,得何切,端母歌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罗,鲁何切,来母歌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歌,古俄切,见母歌韵一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歌、戈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歌韵。

伏校:旋、年、弦,叶平声先韵。(第155页)

余谨按:《广韵》:“旋,似宣切,邪母仙韵三等合口平声,还也,疾也。”又《广韵》:“旋,辝恋切,邪母线韵三等合口去声,遶也。”伏校:“折旋”,曲折周旋也,《韩诗外传》卷一:“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旋字上述诸义似乎都不恰当。《王力古汉语字典》:“旋,似宣切,邪母仙韵平声”义项一便是“回旋、旋转”,王力先生所引例句是“周旋中规,折旋中矩”,与“行步中规,折旋中矩”相距不远,可推测二者意思应该相同,所以此处“旋”当为平声。《广韵》:“年,奴颠切,泥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广韵》:“弦,胡田切,匣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先、仙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先韵。

12.原文:[日]斜班束帛,彤闱黯将夕。但愿皇家四海平,每岁常朝万方客。(《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帛、夕、客,叶入声陌韵。(第155页)

余谨按:《广韵》:“帛,傍陌切,並母陌韵二等开口入声。”《广韵》:“夕,祥易切,邪母昔韵三等开口入声。”《广韵》:“客,苦格切,溪母陌韵二等开口入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入声陌、昔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入声陌韵。

13.原文:别有故园人,独守寒乡春。昨夜竹声惊百魅,今旦桃符安四邻。岁酒轻三老,年盘贵五辛。(《元正赋》第147页)

伏校:人、春、邻、辛,叶平声真韵。(第156页)

余谨按:《广韵》:“人,如邻切,日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春,昌唇切,昌母谆韵三等合口平声。”《广韵》:“邻,力珍切,来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辛,息邻切,心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真、谆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真韵。

14.原文:年年岁岁有元正,何年何岁罢逢迎。聊献雀而相贺,且吞鸡而自营。取长乐(乐长)往,栖身太平。何必钦[后]幛之纱纬,仰皇惟(帷)之织成。辞御床而表德,坐重筵而发名。(《元正赋》第147—148页)

伏校:正、迎、营、平、成、名,叶平声庚韵。(第157页)

余谨按:《广韵》:“正,诸盈切,章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正朔。”(详见“三元启正”处)《广韵》:“迎,语京切,疑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逢也。”又《广韵》:“迎,鱼敬切,疑母映韵三等开口去声,迓也。”“何年何岁罢逢迎”的“逢迎”是同义连文,迎,逢也,故而此处“应”应读平声。《广韵》:“营,余倾切,以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又《广韵》:“平,房连切,並母仙韵四等开口平声,《书传》云:平,平辩,治也。”又《广韵》:“平,符兵切,並母庚韵三等开口平声,正也,和也,易也。”“太平”是指社会安定和谐,所以可知此处“平”意为和谐,故而此处“平”应为並母庚韵字。《广韵》:“成,是征切,常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名,武并切,明母清韵三等开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庚、清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庚韵。

15.原文:乃为歌曰:献岁风光早,芳春节会多。径潘三月内,恣意饱相过。(《元正赋》第148页)

伏校:多、过,叶平声歌韵。(第158页)

余谨按:《广韵》:“多,得何切,端母歌韵一等开口平声。”《广韵》:“过,古禾切,见母戈韵一等合口平声,经也,又过所也。”又《广韵》:“过,古卧切,见母过韵一等合口去声,误也,越也,责也,度也。”据伏校,“相过”是指互相拜访筵饮,诸义相较,“过,经也”更为合适,所以此处“过”应读为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歌、戈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歌韵。

16.原文:金门旧学,玉署新贤。修《太玄》于暮齿,擅中黄于孺年。校书云(芸)阁上,射策[兰台前。鸣俦]北阙,会集东川。暂疑竹径,真成柳泉。(《三月三日赋并叙》第160页)

伏校:贤、年、前、川、泉,叶平声先韵。(第175页)

余谨按:《广韵》:“贤,胡田切,匣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广韵》:“年,奴颠切,泥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广韵》:“前,昨先切,從母先韵四等开口平声。”《广韵》:“川,昌缘切,昌母仙韵四等合口平声。”《广韵》:“泉,疾缘切,從母仙韵三等合口平声。”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先、仙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先韵。

三、实为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

1.原文:山水幽寻,风云路深。兰窗左辟,园庑斜临。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月照南浦,烟生北林。阅丘壑之新趣,纵江湖之心。道集吾室,风吹我襟。松花柏叶之醇酎,凤翮龙肩(唇)之素琴。(《游北山赋》第110页)

伏注:深、临、吟、林、心、襟、琴,叶平声侵韵。(第117页)

余谨按:《广韵》:“深,式针切,书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远也。”又《广韵》:“深,式禁切,书母侵韵三等开口去声,不浅也。”“路深”只能译为路远,所以此处“深”应读成平声。《广韵》:“临,力寻切,来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莅也。”又《广韵》:“临,良鸩切,来母侵韵三等开口去声,哭临。”“园庑斜临”是指廊庑斜立,因此此处“临”应读成平声。《广韵》:“吟,鱼金切,疑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叹也,《说文》云:呻吟也。”又《广韵》:“吟,宜禁切,疑母沁韵三等开口去声,长咏。”“龙吟”译为龙长咏更为恰当,故而此处“吟”应读为去声。《广韵》:“林,力寻切,来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心,息林切,心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襟,居吟切,见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琴,巨金切,群母侵韵三等开口平声。”

此处并非工整押韵,实为平声侵韵、去声沁韵异调互押,并非叶平声侵韵。

2.原文:昔文仲之僻处,谅遭时之丧乱。为逸步以虚时,蓄奇声而待旦。旅人小吉,明夷大难。建功则鸣凤不闻,修书则获麟为断。(《游北山赋》第111页)

伏校:乱、旦、难、断,叶去声翰韵。(第124页)

余谨按:《广韵》:“乱,郎段切,来母换韵一等合口去声。”《广韵》:“旦,得按切,端母翰韵一等开口去声。”《广韵》:“难,那干切,從母寒韵三等开口平声,艰也,不易称也。”又《广韵》:“难,那干切,從母翰韵三等开口去声,患也。”据郑玄所述,可知“明夷”代指贤人,结合“旅人小吉”,“明夷大难”应译为在主暗于上的乱世,忠臣常患国家之安危社稷之稳定,所以“难”读为去声更合适。《广韵》:“断,都管切,端母缓韵一等合口上声,断绝。”《广韵》:“断,徒管切,定母缓韵一等合口上声,绝也。”又《广韵》:“断,丁贯切,端母换韵一等合口去声,决断。”根据杜预对“西狩获麟”的注释:“麟者,仁兽也,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断”译为绝、断绝更为恰当,故而此处“断”应读为上声。

此处并非工整押韵,实为上声缓韵、去声换翰韵异调互押,并非叶去声翰韵。

四、实为从实际语音同调互押伏校却按《切韵》音系同调互押例

1.原文:余自此而浩荡,又逢时之不仁。天地遂闭,雷云渐屯。与沮溺而同耻,共夷齐而隐身。辛收元吉,坐偶昌辰。容北海之嘉道,许南山之不臣。养拙辞官,全和保真。岂若冯敬生之诽代,赵元叔之尤人。殷忧耻贱,顦顇伤贫。掬(操)井臼而无乐,历山河而苦辛。(《游北山赋》第111—112页)

伏校:仁、屯、身、辰、臣、真、人、贫、辛,叶平声真韵。(第130页)

余谨按:《广韵》:“仁,如邻切,日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屯,陟纶切,知母谆韵三等合口平声,难也,厚也。”又《广韵》:“屯,徒浑切,定母魂韵一等合口平声,聚也。”“天地遂闭雷云渐屯”是对天象的描写:天穹转暗乌云弥漫雷霆肆虐。尽管乌云可聚可厚,但雷霆只可聚不可厚,所以“屯”字二义相较,“屯,聚也”更为合适。《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赵歧注:“屯,聚也。”可见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相关时,“屯”多表聚集义,所以此处“屯”应是定母魂韵字。《广韵》:“身,失人切,书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辰,植邻切,常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臣,植邻切,常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真,职邻切,章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人,如邻切,日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贫,符巾切,並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广韵》:“辛,息邻切,心母真韵三等开口平声。”

《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中元魂痕三韵系同用,真谆臻三韵系同用,但此处真韵系字却与魂韵系字互押,这看似矛盾,却是唐五代实际语音的反映。

《开蒙要训》有以谆韵字注魂韵字例:遵鳟,《变文集》里有文、魂互代例:昏荤,据此罗常培先生(1933)认为臻摄一、三等已然混淆了。邵荣芬先生(1963)在《变文集》中找到一例魂、真二韵互代:尊遵,因是声旁字与形声字,且只有孤例,故而没下判断。而王力先生(1985)认为《切韵》把欣韵放在文韵后面,自成一韵,这是为了存古,因为文欣两韵古属文部,到了隋唐时代,才转入真部了。同时他还认为隋—中唐的真文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可见到唐五代时期,真文已成一韵,那么昏荤便可看成真、魂两韵互代例。加上尊遵二字互代例,可以推测当时真、魂两韵发音接近。查阅周祖谟先生《敦煌变文与唐代语音》所用材料,可发现《汉将王陵变文》韵语中“亲”“人”“嗔”“真”是真韵系字,“门”是魂韵系字。《捉季部传文》韵语中“秦”“身”“辰”“人”“臣”“尘”“贫”“真”“恩”“因”是真韵系字,“昏”“尊”“村”“坤”“门”是魂韵系字。《王昭君变文》韵语中“愍”是真韵系字,“浑”“门”“屯”“论”“魂”“奔”“盆”“罇”“存”“魂”是魂韵系字。《燕子赋》韵语中“仁”是真韵系字,“钝”“顐”“逊”“困”“顿”“寸”“闷”是魂韵系字。《阿弥陀经讲经文》韵语中“尽”是真韵系字,“论”是魂韵系字。通过分析王新华(2008)所用汉藏对音材料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魂、真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真韵。

2.原文:无誉无功,形骸自空。坐成老圃,居[为]下农。身与代而相弃,赏随山而不穷。披衣灶北,逐食墙东。倘若、有白头四皓,疣(尨)眉八公。小童乘日,征人驭风。乡老则杖头安鸟,邦君则车边画熊。心期暗合,道术潜同。解车相访,愚公谷中。(《游北山赋》第112—113页)

伏校:功、空、农、穷、东、公、风、熊、同、中,叶平声东韵。(第143页)

余谨按:《广韵》:“功,古红切,见母东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空,苦红切,溪母东韵一等合口平声,空虚,《书》曰:伯禹作司空。”又《广韵》:“空,苦贡切,溪母送韵一等合口去声,空缺。”“空”字二义相较,空虚义更胜,赋文表达的是没有美誉与功劳,进而身形自我放空,故而此处“空”应读平声。《广韵》:“农,奴冬切,泥母冬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穷,渠弓切,群母东韵三等合口平声。”《广韵》:“东,德红切,端母东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公,古红切,见母东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风,方戎切,帮母东韵三等合口平声,教也,佚也,告也,声也。《河图》曰:风者,天地之使。《元命包》曰:阴阳怒而为风。”又《广韵》:“风,方凤切,帮母送韵三等合口去声,风上同,见诗。”据《广韵》字义注释,可知去声“风”专指《诗经》风雅颂里的风,和文义不相吻合。“阴阳怒而为风”虽带有迷信色彩,但描述对象就是风,所以此处“风”应读为平声。《广韵》:“熊,羽弓切,云母东韵三等合口平声。”《广韵》:“同,徒红切,定母东韵一等合口平声。”《广韵》:“中,陟弓切,知母东韵三等合口平声,平也,成也,宜也,堪也,任也,和也,半也。”又《广韵》:“中,陟仲切,知母送韵三等合口去声,当也。”据《广韵》字义注释,“中”字二义均与文义不符,去声“中”字仅表当义,如范进中举,显然不对,平声“中”字诸义也不恰当。《王力古汉语字典》“中,陟弓切,知母东韵平声”义项一便是“里面,中间,中央”,故而此处“中”为知母东韵字。

《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中东韵系独用、冬锺韵系同用,但此处冬韵系字却与东韵系字互押,这看似矛盾,却是唐五代实际语音的反映。

邵荣芬先生(1963)在《变文集》等文献中找到东冬锺三韵系24例互代例,据此认为《唐五代西北方音》东一和冬混,东三和锺混,而一、三等截然不混,但赋一文中一、三等也开始合并。周祖谟先生(1988)根据变文韵语,析其韵类,整理归纳出23个韵摄,其中通摄包括《广韵》东冬锺三韵系,他考证了《伍子胥变文》《张淮深变文》《庐山远公话》《燕子赋》《降魔变文》《目连缘起》韵语,发东冬锺三韵系可以互押。他分析了诸多唐诗韵语,发现杜甫《雨晴》、孟浩然《送奚三还扬州》、崔峒《秋晚送丹徒许明府》、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李商隐《垂柳》等诗押韵情况也反映了当时东冬锺三韵系的通用。李海玲(2013)发现《愿文集》中东冬锺韵三系12例互代例,根据《开蒙要训》里相关互代例,结合汉藏对音、朝鲜借音材料,认为东一、冬韵已经不分,东三、锺二韵系相混无疑,东一、东三二韵系上也已开始相混,所以东一、锺二韵系相混并非偶然。

笔者在《敦煌社邑文书》《敦煌契约文书》中发现东一等韵系、锺韵系互代1项1例,冬、腫二韵互代1项1例,东三、锺二韵互代2项2例,东一、冬二韵互代1项1例,详见下表。为了更好表现别、正字之间形声符关系,特用繁体字记录。

表1 东一、锺韵互代例(1/1)

表2 冬、腫韵互代例(1/1)

表3 东三、锺韵互代例(2/2)

表4 送一、宋互代例(1/1)

例数虽不多,但能看出通摄内部各韵间的情况:东一、冬二韵系开始相混,东三、锺韵系开始相混,锺韵系开始与东一、冬二韵系混用,这与《变文集》《愿文集》等其他敦煌文献所反映出来的语言现象恰好吻合,所以可进一步认定唐五代西北地区时音中东冬锺三韵系发音相近发生相混。那么当时北方其他地区极有可能也产生该演变,所以东、冬二韵系是能互押的。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平声东、冬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叶平声东韵。

五、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数韵同调合韵例

原文:河(何)斯乐之易失,倏衔哀而茹恤。而天未悔祸,遭家不秩。子敬先亡,公明早卒。(《游北山赋》第111页)

伏校:恤、秩、卒,入声质月合韵。(第127页)

余谨按:《广韵》:“恤,辛聿切,心母术韵三等合口入声。”《广韵》:“秩,直一切,澄母质韵三等开口入声。”《广韵》:“卒,子聿切,精母术韵三等合口入声,终也,尽也。”又《广韵》:“卒,仓没切,精母没韵一等合口入声,急也,遽也。”又《广韵》:“卒,臧没切,精母没韵一等合口入声,《说文》云: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子敬先亡”与“公明早卒”是并列结构,故而此处“亡”“卒”亦为同义词,所以“卒”应为精母术韵字。

此处乃工整押韵,是入声质、术二韵同调互押,并非入声质月合韵。

六、实为此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彼数韵异调合韵例

原文:岂如我家生事,都卢弃置。不念当归,宁忧远志。坐青山而非隐,游绿潭而(似)喜。(《游北山赋》第112页)

伏校:事、置、志、喜,去声置上声止合韵。(第131页)

余谨按:《广韵》:“事,侧吏切,庄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事刄。”又《广韵》:“事,鉏吏切,崇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使也,立也,由也。”《广韵》所释诸义均与文义不符,而《王力古汉语词典》“事,鉏吏切,崇母志韵开口”义项一为“事情”,“生事”指发生事情,所以此处“事”应为崇母志韵字。《广韵》:“置,陟吏切,知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志,职吏切,章母志韵三等开口去声。”《广韵》:“喜,虚里切,晓母止韵三等开口上声。”

《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中微韵系独用,支脂之三韵韵系同用,但此处去声微韵字却与其他支、脂、之韵系韵字互押,这看似矛盾,却是唐五代实际语音的反映。

笔者在《敦煌社邑文书》《敦煌契约文书》中发现之、脂二韵系互代6项8例,支、脂二韵系互代9项9例,支、之二韵系互代8项8例,支、微二韵系互代1项1例,脂、微二韵系互代1项1例。为证明上述频率分析的正确性,特将之、脂、支三韵系自代、互代例附列于此。

表5 之、脂二韵系互代例(6/8)

续表

表6 支、脂二韵系互代例(9/9)

表7 支、之二韵系互代例(8/8)

表8 支、微二韵系互代例(1/1)

表9 脂、微二韵系互代例(1/1)

表10 之韵系自代例(6/9)

续表

表11 支韵系自代例(3/4)

表12 脂韵系自代例(5/5)

因此可知唐五代北方地区止摄内部诸韵相混能互押。

所以此处非工整押韵,实为上声止韵、去声志韵异调互押,并非去声置上声止合韵。

结语

通过归类分析,本文对以上6种校注错误进行了考证,其中实为押此韵伏校却云叶彼韵例4例、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16例、实为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叶单韵例2例、实为从实际语音互押伏校却按《切韵》音系互押例2例、实为数韵同调互押伏校却云数韵同调合韵例1例、实为此数韵异调互押伏校却云彼数韵异调合韵例1例。本文根据唐五代语音的相关研究,借助敦煌文献、唐代诗歌、汉藏对音等材料,对敦煌赋叶韵情况做了如实考证,希望能有助于唐五代语音相关研究的深入,也希望能有助于该书的修订再版。

猜你喜欢
平声工整押韵
拼写小明星
悯农二首
迎额头崩出的字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
“一三五不论”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