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比较

2017-11-16 00:26齐雁飞
戏剧之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民族化小提琴

齐雁飞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浅析中俄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比较

齐雁飞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小提琴是西方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器中的女王,即“乐器皇后”,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相当精致的音乐艺术,小提琴不但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演奏,而且也可以进行重奏、齐奏、协奏等演奏,因此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并与当地的文化特质紧密结合。本文选择民族色彩浓郁的中国和俄罗斯,从小提琴音乐创作素材、演奏技巧、音调旋法技术特点等方面,对中俄小提琴艺术民族化进行比较。

小提琴艺术;小提琴作品;民族化

小提琴是西洋弓弦乐器中的一件重要乐器。16世纪,小提琴在意大利开始出现,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促进了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随着多种演奏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更青睐于创作小提琴作品,也使小提琴演奏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是在独奏、重奏、齐奏、协奏中出现,也是交响乐团弦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如今,小提琴艺术遍及世界各地,是拥有高难度演奏技术的乐器。

小提琴艺术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小提琴本身的艺术特性往往会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当外来文化进入时,除了将其注入、吸收以及利用外,同时也会将民族特点融入进去,不断丰富民族文化,补充民族文化在某一方面的缺失,发展民族文化。因此,小提琴艺术在世界各地的流传,也同样在各国注入了各民族文化。因为所有艺术的生命和灵魂都是民族化。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都相当认同民族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民族气息浓郁的中国和俄罗斯。毛主席曾提出:“以中国艺术为基础,吸收一些外国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创造为好。艺术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开民族的历史发展。”赫尔岑不仅是俄罗斯作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和革命家,他也曾提出:“诗人和艺术家在他们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不管他创作了什么,不管在他的作品中目的和思想是什么,不管他有意无意,他总得表现出民族性的一些自然因素。总是把它们表现得比民族的历史本身还要深刻,还要明朗。”因此,下面将从民族色彩浓郁的中俄小提琴作品中,对中俄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

一、音乐创作素材民族化的比较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艺术也各不相同,因此作曲家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多为不同风格的民族艺术。中国作曲家特别注重民间音乐,在创作小提琴作品时,取材于各民族领域的素材。一种是将小提琴作品的主题直接采用民族音乐的曲调,并且发展民族音乐主题。一种是改编或移植民族歌曲、民族器乐曲、民族戏曲、民族歌舞音乐及民族说唱音乐。还有一种是音乐素材仅采用民族音乐中的一部分曲调、片段,加以展开形成完整的主题。比如说小提琴家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就是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生活为题材,民族特色十分明显。还有我国著名作曲家陈钢创作的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是陈钢先生根据同名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黔东南苗族飞歌的曲调作为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的素材,作品拥有苗族民歌高昂、婉转、柔美、淳朴的特点,作品具有民族内蕴,弥漫着苗族民歌独特的艺术韵味和灵魂。又如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共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的题材是中国古代汉族的民间爱情传闻,以民族传统戏曲、越剧唱腔中的部分曲调为音乐素材,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的坚贞、纯朴、浪漫等民族特色,是小提琴民族化最成功的典范。

俄罗斯小提琴民族化的体现,当之无愧的是《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尤其是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柴可夫斯基将俄罗斯民族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作为音乐素材,当作主题的基调。这个主题热情又欢乐,节奏型鲜明又动感,采用前八后十六和二八的组合形式,拥有热烈又亢奋的舞蹈特性,运用下行小跳进行、半音进行、音阶进行的手法作为发展材料,在高音区、低音区上模进进行、减缩进行,形成了一种情绪积聚的感情效果。协奏曲将独奏小提琴的下行级进旋律作为插部的主题,具有乌克兰民歌的特性。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有弦乐器连续空弦低音伴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乐队在此使用持续五度的伴奏配器,表现出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柴可夫斯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热爱从小就深深根植于心中,更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提出:“我作品中的这种民族气息,与我在旋律和声中运用的民歌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我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所特有的美感即已充满了我的心灵,我极为热爱所有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我们民族的气息。一句话,我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因此,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民歌素材常常会出现在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作品中。

二、演奏技巧民族化的比较

在《苗岭的早晨》第一部分引子中,为了模仿各种各样的鸟类在晨光中的啼鸣,将二胡滑音、笛子花舌等演奏技法,使用小提琴模拟并演奏,配合钢琴鸟啼的回应,飘荡山谷,宛若百鸟在丛林深处、大山之中纵情地欢唱,这是小提琴演奏技巧和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演奏技巧的巧妙结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采用民间音乐、戏曲的演奏技巧,如戏曲中“散板”的特点,“加花”,扩展变奏,短句与悲愤的“歌腔”以及“闪板”、“快板”、“导板”、“器板”、“摇版”等演奏技巧,这是中国戏曲、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技巧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彼此渗透。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初是赠给当时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莱奥波尔德·奥尔,但奥尔以技术上演奏不可能为由拒绝受赠,被当时定义为“不可能演奏”和“非小提琴化”的作品。可见,这是一部难度极大的小提琴演奏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充分展现独奏小提琴辉煌的演奏技巧,而且还在配器上丰富了管弦乐协奏。

三、音调旋法技术特点民族化的比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最明显的特点是五声旋律。首先是把位内的技术特点,包括指距伸展与五度框架的树立,以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成为了中国民族化和声的代表音程;其次是把位间的技术特点四度换把。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虽然采用大调式写成,并且经常用三度、六度、八度音程,但是四度、五度音程的大量使用和众多的临时变化音的出现也增加了民族色彩。特别是大量半音的运用,不仅在经过句中,而且更是在旋律中出现。半音阶式的经过句,每个半音要往十二平均律上靠,半音不要挨得太紧;而旋律中的半音要有倾向性,半音要紧靠在一起。这样独特的优美旋律,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

总而言之,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将自己的民族化融入小提琴艺术中,不仅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而且还弘扬了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在外来文化发展的根基上,中俄小提琴艺术在中俄民族民间音乐浓厚的土壤中摄取了充足的养分,呈现出本民族所特有的思想情感,使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更具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展现民族灵魂。

[1]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岳军.从《苗岭的早晨》看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J].大舞台,1998.

[3]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叶永烈.马思聪传[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5]莱奥波尔德·奥尔.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J622.1

A

1007-0125(2017)15-0058-02

齐雁飞(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黄河科技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柴可夫斯基民族化小提琴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