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水养殖条件下三倍体虹鳟与普通虹鳟生长性能比较

2017-11-16 05:37白海锋王丰问思恩李平陆斌李引娣
中国水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虹鳟鱼三倍体虹鳟

文/白海锋 王丰 问思恩 李平 陆斌 李引娣

溪流水养殖条件下三倍体虹鳟与普通虹鳟生长性能比较

文/白海锋 王丰 问思恩 李平 陆斌 李引娣

为了分析评价三倍体虹鳟在生产实践中的养殖优势,作者在秦岭北麓陕西省太白县白云峡开展了三倍体虹鳟与普通虹鳟养殖对比试验。经过10个月的溪流水养殖培育,三倍体虹鳟体重与体长生长速度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最大体重瞬时生长率1.86%/天,最大体长瞬时生长率0.68%/天,饵料系数1.9,成活率84.6%。

虹鳟鱼(Oncorhynchus mikiss)又称七色鱼、瀑布鱼,隶属于鲑形目,鲑科,鲑属,是一种原产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山麓溪流中的冷水性鱼类,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1959年引入我国,目前我国的养殖地区遍布20多个省。由于冷水性鱼类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对污染敏感,被业界认为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虹鳟鱼适应性很广,既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又能在池塘中养殖,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易捕捞、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易行等特点,因此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现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的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及产量正在逐年增长。人工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不育、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等优良品性,三倍体虹鳟(Triploid rainbow trout)是通过运用理化手段阻止受精卵第二次减数分裂,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而形成的细胞内具备三套染色体的虹鳟鱼,与普通虹鳟鱼相比,因染色体的不同在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差异。

秦巴山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是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总称,是我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发源地,特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秦巴山区主体位于陕南地区,其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支流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多达80余条,且多为山溪性河流,其水质优良,常年水温在8℃~20℃,具有发展冷水鱼产业的条件优势。基于此,为推广和示范虹鳟鱼在秦巴山区的高产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16年~2017年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在秦岭北麓利用溪流水进行了三倍体虹鳟鱼与普通虹鳟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旨在评价三倍体虹鳟在生产实践中的养殖优势,对推进其在陕西产业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用鱼

试验用鱼取自本养殖基地2015年进口的三倍体发眼卵和普通发眼卵培育的大规格苗种,选择体质健壮、体色正常,大小均匀的苗种进行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150尾/m2~200尾/m2。苗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10分钟。

2.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时间从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6月结束。试验地点选择在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鲑鳟鱼繁育及养殖示范地基,试验池塘为流水养殖池,规格为5.2m×3.0m×1.2m。水源为白云峡谷中低温溪流水和常温深井水,水质清澈,水温常年在3℃~20℃,pH值8.0~8.6,溶解氧7.20mg/L~8.35mg/L,进排水方便,进出水口均使用网目2cm聚乙烯网片防逃。

表1 虹鳟鱼饲料营养成分

3.养殖管理

试验期间使用丹麦爱乐水产集团生产的膨化颗粒饲料进行投喂,营养成分见表1。日投喂2次,第一次投喂时间8:00~9:00,第二次投喂时间17:00~19:00。每天投饵量见表2。严格控制水流量,确保日换水量200%~300%。每天早晚各监测一次水体溶解氧,发现缺氧状态立刻调整水流量。鱼病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用生石灰进或者碘制剂消毒。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体活动、摄食、防逃等情况,定期监测水质,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表2 虹鳟鱼日投喂量(%)

4.指标及计算方法

试验开始、试验结束以及养殖期间定期用卡尺进行鱼体体长、全长的测量,用电子秤测定鱼体体重。每次测量鱼体样本数不少于20尾。

体重瞬时生长率(%/天)=100(lnW2-lnW1)/T 体长瞬时生长率(%/天)=100(lnL2-lnL1)/T

成活率(%)= 100(N2/N1) 饵料系数= G饵/G鱼

相对增重率(%)=100(W2-W1)/W1

式中,W1、W2为初始重和末重(g),L1、L2为初始体长和末体长(cm),T为试验时间(天),N1和N2为初始和结束时鱼数量(尾),G饵、G鱼分别为投饵量(g)和鱼体增重量(g)。

试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单因素分析中的最小显著差数法检验进行多重比较(P<0.05)。

二、试验结果

1.虹鳟的体重生长比较

经过10个月的培育,三倍体虹鳟平均体重达到了680.80g,日平均增长1.91g/天,相对增重率为12.62%,饵料系数1.9;普通虹鳟平均体重达到了445.50g,日平均增长1.20g/天,相对增重率为8.11%,饵料系数2.1(见表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倍体虹鳟体重的生长显著高于普通虹鳟(P<0.05)。 从图1显示的结果表明:当水温在12℃~18℃时一龄虹鳟鱼体重的生长速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三倍体虹鳟的体重瞬时生长率达1.86%/天以上,普通虹鳟达1.72%/天以上,随着温度的降低,虹鳟鱼的生长速度趋于缓慢。在整个试验期间,三倍体虹鳟在水温3.2℃~18.6℃环境条件下,体重的瞬时生长率均大于普通虹鳟。二龄虹鳟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体重的瞬时生长率逐渐降低,受水温的影响也开始减缓小。

2.虹鳟的体长生长比较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10个月的培育三倍体虹鳟平均体长达到了33.20cm,体长增长率为1.77%,养殖成活率为84.6%;普通虹鳟鱼平均体长达到了30.72cm,体长增长率为1.69%,

养殖成活率为76.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与普通虹鳟在体长增长上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4)。从图2显示结果可以看出:一龄虹鳟鱼体长的生长趋势与体重相似,其中三倍体虹鳟的体重瞬时生长率在水温11.5℃时达0.68%/天,普通虹鳟为0.65%/天,随着温度的降低,一龄虹鳟鱼的体长增长速度均开始减缓。在试验期间,二龄三倍体虹鳟在水温3.0℃~10.0℃环境条件下,体重的生长速度反而小于普通虹鳟,分析其中原因除了水温,还与其放养密度有关。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体长的瞬时生长率趋于平缓,受水温的影响不大。

表3 不同倍性虹鳟体重比较

图1 不同倍性虹鳟体重瞬时增长率

表4 不同倍性虹鳟体长比较

图2 .不同倍性虹鳟体长瞬时增长率

三、分析与讨论

三倍体鱼类普遍具有不育的特性,相比同胞二倍体鱼类在生长上存在的优势,从理论上可解释为:一般细胞内含奇数染色体组很容易导致性腺发育的衰退,在普通(二倍体)鱼类中用来促进性腺发育的能量,在三倍体鱼类中用在促进其生长上,从而提高饵料转化率,这在幼鱼期和成熟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三倍体鱼类在抗病性、抗逆性方面所表现的良好经济性状也进一步说明,三倍体鱼类在养殖生产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试验期间,经历了白云峡四季变化,冬季河道水温受气温影响持续偏低,最低时可达3.0℃。为了解决此问题,养殖地基通过抽取深井水与河水混合来提高养殖水体的温度,确保了虹鳟鱼的正常生长。由于试验地点在白云峡口,海拔1055m,夏季光照强度大,针对夏季高温期如何度夏,养殖地基通过在流水池塘正上方1.5m处架设两层遮阳网,以防止太阳直射升高水温。在试验期间,根据鱼种的生长情况,依大小进行及时分池,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合理调整饵料粒径,有效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定期清理池底残留的粪便和饵料,减少池塘有机质的含量,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发病率。

通过开展三倍体虹鳟和不同虹鳟生长性能比较试验得出,三倍体虹鳟具有良好的生长优势,特别是一龄鱼种。因此,要实现更大规模化健康养殖的推广,还需进一步扩大三陪体虹鳟发眼卵的引进数量以及提高繁育二倍体的生产能力,在养殖中合理搭配普通虹鳟鱼放养比例,最大限度地挖掘溪流水虹鳟鱼养殖潜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猜你喜欢
虹鳟鱼三倍体虹鳟
那条逆流而上的死鱼
我国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云南山地橡胶树三倍体育种回顾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细数你吃的那些“不孕不育”食物
虹鳟鱼熟吃安全又美味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虹鳟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虹鳟鱼的故事
三倍体虹鳟鱼的海水驯化试验